趙特
摘要:在高中時期,體育與健康教學是整體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立德樹人”這項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有效發展學生獨特的功能及價值的重要方式。關于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需要依據實際的教學目標選擇相關的教學方式,改善傳統教學模式,選用適合發生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提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效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一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與健康;運動自覺;意識建構
前言
在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說明關于文化建設的認識到達一定的新高度,從體育大國逐漸邁向體育強國。在發展過程中文化自覺是重點內容,是培養和發展的必經內容。在高中時期是學生文化學習的轉折點,同時也是學生體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時間,對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有效構建,逐漸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一、“運動自覺”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作用
在高中階段,體育與健康教學課堂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需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進行課程制定,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與道德品質。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之外的課程,一般都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積極的引導式教學,在其過程中學生通過思維活動有效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行掌握,逐步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進行運用。而體育與健康教學不僅需要接收相關的科學知識,還需要掌握知識中的技術與技能等,并通過自身將相關的技術技能進行展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但在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會因各個學生之間的性別差異,身體差異以及心理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聯系的環境相對復雜,教師并不能及時關注到眾多學生。因此“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構建對于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其主導作用,并對于教學效果其決定作用。因此,需要有效提升學生的運用自覺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積極調動思維方式提升教學質量。[1]
二、有效提升運動自覺意識,積極改善教學質量
1.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自主選擇的思想,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與不感興趣的會有鮮明的表現,而學習興趣是針對一門課程開始的重要表現方式,因此對于學生運動自主意識的建構,首先需要有效挖掘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第一從教學的方式出發,可以進行情境創設,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化的灌輸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壓制學生的主動性及學習興趣。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化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方式。第二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關教學的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課堂氛圍更加靈動性,更好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還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直觀化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
2.保證科學運動負荷,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在對“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中,需要有效保證科學運動負荷,逐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關于運動負荷主要是指在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以及技能水平時,依據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保證,衡量學生對于不同運動量以及身體承受能力的差異性,有效衡量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之間的重要指標。而運動負荷不僅存在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還存在于課間操,體育社團活動以及體育競賽等,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均可以保障學生體育運動的時間及密度。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身體及心理的差異記錄保證科學運動負荷,選用學生個性化需求等可接受的范圍內,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自愿參與到教學中,保障課堂學習效果。
3.結合課堂內外,培養運動自覺意識
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運動自覺培養中,除有效的課堂教學外,還需要有效利用課外時間,培養學生運動自覺意識,也就是在保障學生個性化需求,保證科學運動負荷以及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需要有效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逐漸轉化學生的運動自覺意識。將課堂內所學習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或相關的體育鍛煉體育競賽中,真正從根本上了解所學知識內容,做到學以致用的原則。在運用過程中,學生心理狀態逐漸轉變,由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運動自覺意識的表現,最終對體育與健康教學課堂效果的達成提供有效的保障。[2]
三、有效提升創新素質,積極調動思維方式
關于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需要在依據教材內容逐步進行的基礎上,有效提升教學內容的創新,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方式。在創新過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相關的科學方法以及邏輯思維方法,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擅于抓住機遇并利用機遇,逐漸發現新的天地,探索新的領域。將傳統教學方式的固化思維逐漸轉換,改變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按部就班的授課形式,改變學生依據灌輸式內容了解所學文字性內容。[3]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其思維有別于一般概念中的邏輯思維,是伴隨著身體運用的思維,形成思維與運動的不可分開性,兩者之間達到相輔相成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從內心接受關于運動自覺的信息與學習方式。還可以利用相關的活動來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以便應用在其他知識的學習中,逐步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的思維方式與學習能力,便于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從根本上理解教學內容,提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教學效果。
結語
對于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運動自覺有效建構,需要從多方面對其進行了解,首先從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入手,其次需要有效提升運動意識來提升課堂的學習效果,最后需要利用校園中或校園外各項教學活動與比賽活動,建立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逐步促進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達到“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降飛.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和策略[J].新課程,2020(46):58.
[2]張秀林.論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培養[J].新課程,2020(46):119.
[3]蘆江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6):116+118.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第一中學 ?湖南 ?婁底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