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然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信息的種類和數量呈現幾何級增長的態勢,這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將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融合應用,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可促進物聯網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文章首先闡述了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關系,然后對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進行分析,為物聯網技術促進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物聯網;智慧物流;智慧校園
在大數據以及5G時代背景下,推動了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實現萬物互聯奠定了技術基礎。物聯網技術主要是利用通信感知技術來獲取數據信息,然后將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最終為識別、管理和控制提供參考依據。物聯網包括了人與物相連、物與物相連依據人與人相連,最終形成龐大的互聯網絡。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在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信息的增加,需要物聯網技術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要有所提升,能夠快速、高效而精準的獲取各類信息,并且加快對信息分析處理的速度,提升信息交換和通信效率,切實發揮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大數據與物聯網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實現二者的融合應用,可發揮更大的價值。
一、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關系
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物聯網是大數據技術中數據來源的主要途徑,而大數據技術承擔了物聯網技術中的分析功能。隨著數據信息的快速增加,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出來的信息含金量更高,可靠性也隨之提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較廣,所以獲取數據的來源也更加廣泛,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收集,這樣經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出來的結果參考價值也更高。在工業生產中可通過物聯網技術中的傳感設備來收集機械設備運轉的各項技術參數,然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所有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為生產工藝的改進和設備維護等工作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對用戶在網絡上留下的痕跡進行信息收集,再經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處理,即可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進行規律性的總結,進而為商家制定營銷策略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如果沒有物聯網作為支持,大數據技術也就失去了應用的價值,沒有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功能,物聯網也只是獲取了一堆數據而已。所以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彼此互為支撐,才能夠發揮出彼此的最高價值。
二、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
(一)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物流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促進了智慧物流的發展??焖俑咝У倪\輸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部分,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運用,能夠對運輸車輛進行實時跟蹤,還可以優化車輛的運輸路線,降低因為道路堵塞而造成的時間浪費。通過對車輛和貨物在各個節點的分析,可減少車輛的空載率,進而提高作業效率。在物流倉儲環節,通過射頻技術的應用,能夠精準的進行貨物識別和追蹤,可實時掌控倉儲中各類貨物的存儲運輸狀態,便于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還能夠對貨物的出入庫和盤點作業進行自動化操作,從而提高倉儲管理效率。在貨物配送的過程中,能夠對貨物的運輸模式和車輛位置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整個物流運輸流程的透明化,用戶根據提供的貨物單號等信息,可實時查看貨物狀態,進一步提升物流的服務質量,并推動智慧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二)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可有效提升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比如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學生借閱圖書的種類、時間、頻率等內容進行信息收集,然后再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能夠分析出借閱圖書學生的專業,學生對哪類圖書的需求較高,每次借閱的時長等等,然后圖書館可根據這些信息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在教學設施,教學環境,一卡通管理,校園安全等方面,都可以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同時還能夠進行遠程控制和智能控制,切實提升校園的智能化水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結語
物聯網技術以諸多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醫療、農業、安防、工業生產等各個領域中,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物聯網技術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水平也會不斷的提升。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擴大了數據獲取的范圍,加速了數據信息處理效率,而且還會推進應用領域的擴大,為物聯網技術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浩.大數據在農業物聯網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農業,2021,(02),57-58.
[2]羅晶.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公共資源配置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21,44(02),122-126.
[3]王巖,范蘇洪.基于5G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應急中的應用[J].通信技術,2021,54(01),224-230.
(南京技師學院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