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標
摘要: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學歷史,文明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在世界歷史體系中,中國文明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民族心靈的深層折射。在古代文明體系中,傳承了許多珍貴文學和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和活力生機。所以,加強古代文學藝術的特征研究,有利于古代文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古代文學藝術;中國;主要特征
在幾千年的文化沉淀和積累中,古代文學藝術呈現多元化特征,受到地域差異、獨特民俗的影響,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有著深厚的人文內涵,融合了個體情感,趨向社會化發展。另外,文學藝術通過多方匯聚、整合,使得文明要素得以傳遞,具有多元化審美興趣,反映了形態化、直觀化的民族性格。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傳承了諸多珍貴文明,影響至今。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實踐和研究,探討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主要特征。
1.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人本內涵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展,涵蓋了人本精神,中國民族具有深厚的創造力。處于古代文明中,人類對現存萬物進行衡量,處于定勢模式下,通過文化傳承,衍生了“以人為本”內涵,并深入人心。與敬重神靈的民族相比,中華民族更關注人類發展,以“功德心”獲得深層次釋放,彼此關愛、追求幸福。古代孔子為實現內心目標,放棄原本溫暖、安逸的生活作息,通過廢寢忘食,并未感覺自己正在衰老,折射了充實、自信的人文內涵。
同時,人本內涵更為重視正確的“真善美”價值追求,與儒家思想比較,莊子則超脫日常,以本真、浪漫心態對待生命,更加珍愛自然,通過超脫環境,追求自由,折射更高尊嚴、本真,與人本思維更為負荷。中國古代藝術在真實人間中產生,又與平日生活相脫離,注重人類本源的發展動力、價值創造。如《山海經》所釋,更加注重神話意境的創設。
在文學藝術產生的初始階段,藝術品有祭祀的用途,但即使是早期的藝術品,也呈多樣化特點,并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包含濃厚的生活氣息。鳥、魚、花等元素,可通過描繪的方式,應用于彩色陶器中,各類容器也包含圖騰神秘物件,體現了更為深厚的內在追求。在河姆渡時期,所挖掘的文物反映了生物形狀,可真實記錄先民的真實生活狀態。
2.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文藝功能
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中,十分重視情懷的抒發,也注重教化,將社會、個體融入更廣范圍,文學、藝術具備雙重功能,兩者均不可放棄。處于這種背景中,文學藝術在古代發源,也具備教化內涵。在春秋戰國時期,教化必要的載體就是儒家詩歌,通過詩歌反映的情懷、情境推進教化。百家爭鳴,是為宣傳自身宏觀理想、社會愿景,提倡個體、社會不能互相脫離,更加注重政治文化,文學藝術、詩歌都為根本道義服務。
立足整體視角,古代文學、藝術呈現雙重情感抒發,包含個體情感、社會教化。如明朝注重劇目發展,通過劇目傳遞自身教化內容,促進社會風化的改善。例如《琵琶行》,更為展現母慈子孝和賢良淑德,通過劇目指引人們逐漸向善,更為重視人倫、教化。立足客觀角度,展示批判傾向,督促改進社會弊端。而吸取通過吸納個體視角,對深層社會內涵進行折射,具備雙重效能。同時,繪畫作品的多元化,也展現外在形態,對內心情緒進行寄托,并融合詩畫意境。
3.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善于接納改變
在傳統古典文藝中,具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呈現穩定性特點,折射了民族特質。古代文化藝術應不斷傳承,并逐漸流傳,匯聚精神本質共性。立足根本導向上,需重視價值認知的不變形,如提倡“善”而摒棄“淫道”,提倡“高尚”而摒棄“庸俗”,堅持“包容”的根本趨向,做到與時俱進。在古代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中,在將時代精神融入文學藝術內,折射內在實質,立足文學藝術的形式、題材和風格,文學藝術都在不斷發展和更新。如《左轉》包涵了諸多情感,對道德判斷進行強化,而這部作品隨著時代發展,內在精神并未改變,包含了豐富的抒情底蘊。在社會不斷更新過程中,文學藝術、敘事作品的多樣化,也隨之更新和發展,且添加了諸多色彩,具有更多欣賞性、體悟性。
4.中國古代文學的形式特征
在世界語言體系中,漢語意境最唯美,含義最豐富。中國漢字具有獨特詩文體系、獨特音律,在字里行間,中國詩詞歌賦飽含了豐富的情感,使讀者如癡如醉,難以言表。同時,中古文學藝術所飽含的文化元素,匯聚了民族精神,折射了社會時代盛衰更替和百姓的生活百態。在文學行文中,又飽含了諸多思緒、情誼。內容中對時弊、歌德進行展現,表達了形象、生動的文學藝術形態,并傳承給后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特征呈多樣化特征。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源遠流長,在古代文學藝術發展中,不管是文學廣度和藝術深度,都獲得歷史性發展,我們也曾采取西方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研究方式,分類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而生搬硬套的方式,并不能觸摸深厚情感,無法反映中國特有歷史文化。隨著現代文化藝術的發展,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取得大幅度進步,聽過詩歌、戲曲等方式的發展,是中華文化、民族特色的直接體現。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洗禮,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在積極傳承,為民族共同財富。由于古代文學藝術包含了濃厚文明本質,積累了長久的優良品格、日常習俗,通過這些要素,體現了鮮明個體特征,對未來發展方向具有指引作用。發揮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優勢,繼承優質品質和藝術形式,有利于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莫礪鋒. 論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主要特征[J]. 文藝研究,2011(10):35-48.
[2]王觀蓉.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主要特征分析[J]. 青年文學家,2013(4):60.
[3]萬韻. 中國古代抒情詩的敘事性研究[D]. 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6.
[4]過安琪. 中國古代樂、畫理論的同構研究[D]. 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4.
(浙江省寧波市寧波財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