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摘要:在電影制作過程中,改編是重要的環節。單純就改編而言,改編對象較為廣泛,不單單包括戲劇,而且包括小說、短篇故事、真實事件等。文章以文學改編電影為研究對象,簡要闡述了文學改編電影現狀,介紹了好萊塢文學改編、人物情感的概念,并從社會現實和人物情感、金錢和人物情感兩個方面,對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的人物情感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人物情感
就電影改編的實際情況來看,以文學作品為基礎的電影改編是整個行業的主流。縱觀電影發展歷程中以文學作品為基礎的電影改編全局、人物情感,可以探尋出文學改編電影內在的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因此,研究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的人物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文學改編電影的基本現狀
隨著全球電影事業的發展,導演們開始注意到文學作品尤其是網絡文學作品所帶來的強烈社會影響,并挖掘出文學作品以及網絡文學作品與電影改編的契合點——人物情感。當前文學改編電影大多涉及了兩種主題類別,即婚戀類主題、事業+婚戀類主題。具體改編雖然無法完全擺脫娛樂性、商業化,但是其更多地將關注點鎖定在‘人的身上,將當代生活的真實感進行了充分詮釋,隨之而來的是不菲的票房收益、優良的社會效益。
2 好萊塢文學改編和人物情感概述
2.1 好萊塢文學改編
好萊塢文學改編,顧名思義,就是好萊塢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比如根據《飄》改編的《亂世佳人》,根據《神秘島》、《金銀島》改編的《地心歷險記》,根據《暮光之城》、《哈利波特》改編的同名電影等。
2.2 人物情感概述
人物情感主要指劇本中傳達的人物的悲傷、喜悅、激動、憤怒等情感。人物情感飽滿是評價一個劇本、文學作品的注意標準之一,常通過細節描寫、劇情的發展+金句、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聯系對比達到人物情感描寫的目的。
3 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的人物情感
3.1 社會現實和人物情感
在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中,人物的情感生態與社會現實存在緊密的聯系,具體表現為人物所面臨社會現實環境對人物情感裂變的影響。比如著名好萊塢改編電影《亂世佳人》中,將人物的心理矛盾、內心沖突、性格特點、感情波動過程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示,也將特定時期社會現狀進行了具化表現,可以讓人們產生過目不忘的感受。《亂世佳人》這部影片的時代背景設定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夕,電影中的主要人物是當時保留奴隸制度南方州的人物,比如,女主人公斯嘉麗·奧哈拉就是大莊園主的前進,她在愛上另外一位莊園主的兒子艾希禮后,因艾希禮與梅蘭妮成婚而賭氣嫁給梅蘭妮的弟弟查爾斯。此時,北方軍隊已經開展,南方州的貴公子、平民、奴隸們紛紛參展,查爾斯在戰爭中失去生命后,斯嘉麗成為寡婦,并時刻不忘艾希禮,甚至拒絕風度翩翩的追求者——百瑞德。隨后斯嘉麗經歷了莊園被搶劫、參加反政府秘密組織、與百瑞德結婚、生女、流產、女兒死亡、不忘艾希禮、百瑞德離開等一系列事故。在這部影片中,各種各樣的沖突、悲劇色彩均揭露了一個道理:在社會現實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弱小的,女主角在愛情方面的不正確認識(因怨氣與他人成婚、在婚姻中時刻不忘他人等)終將促使其失去一切。由此可見,社會的現實是每一個人物都需要面對的,在其無法承受社會現實的情況下,就會陷入情感的沼澤,進而使得精神生態朝著病態的方向延伸,甚至表現為與特定時期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的扭曲情感。
3.2 金錢和人物情感
在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中,人物的情感生態可以被金錢改變,缺少金錢的人、金錢充足的人所表現的狀態是迥然不同的,前者無法使得自身物質生活獲得滿足,時刻表現出一種“為了金錢放棄一切”的狀態,后者則可以給自身帶來較大的優越感,表現為“視金錢為萬能”的狀態。比如,由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吉拉德創作的中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改編的同名電影,就講述了一個叫蓋茨比的人成為百萬富翁的故事。蓋茨比為了獲得足夠的金錢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放棄了自己成為作家的夢想,投身金融界,成為了新一代的“暴發戶”,并認為自己有了足夠的金錢就可以回到過去,讓自己的愛人回到自己的身邊;而電影中另外一個人物是美國特權階級的代表——托姆,他家財萬貫、專橫自私,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一切。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個將物質財富作為終身追求而扭曲的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批駁了特定時期美國金錢社會人性的無情、冷漠,也暗示著狂熱追求金錢背景下人們精神、道德日趨崩潰的結局。
4 結束語
在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中,人物情感不單單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而且與金錢也存在一些聯系。在關于好萊塢文學改編電影的人物情感分析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電影中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金錢地位、感情生活、社會地位以及特定情境下的精神狀態,進行人物情感或好或壞的評判。一般來說,優質的生活可以給人物帶來好的情感,而劣質的社會現實可以對人物的情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部分情況下也會出現相駁的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區分判定。
參考文獻
[1]余莉丹.好萊塢對賽珍珠的小說的影視改編[J].電影評介,2016(19):80-82.
[2]李瑩瑩.幻想的工具化和烏托邦精神——經典童話與好萊塢電影改編[J].東岳論叢,2018,39(02):118-126
[3]張陽.從弗雷德·阿斯泰爾到抖音網紅——好萊塢歌舞片的符碼轉喻對跨媒介舞蹈影像建構的意義[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20,34(03):46-53.
[4]孫甜.好萊塢青少年奇幻文學的電影改編策略——以《饑餓游戲》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7):107-108.
[5]峻冰,王歡.當代非好萊塢懸疑片的創新路徑及借鑒意義——以2019年中國大陸引進的《調音師》《海市蜃樓》《祈禱落幕時》為例[J].四川戲劇,2020(10):47-54.
(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