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是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重要發展舉措,對活躍鄉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打造可持續旅游產業發展鏈條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鑒于此本文對鄉村振興及鄉村旅游的概念、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及策略進行了闡述,并從鄉村旅游規劃構建、旅游要素保障、鄉村旅游新內涵角度來探討了鄉村旅游發展策略,期望對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有所幫助。
鄉村振興號召的提出,為鄉村旅游發展指明的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因此鄉村旅游應借助鄉村振興的政策來構建適合鄉村經濟發展的旅游產業鏈條,但是由于鄉村旅游管理者缺乏先進的觀念引導,無法形成科學的旅游規劃,導致鄉村旅游活力不足,很難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鑒于此展開對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農業經濟發展放到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策略,該策略中提出了產業發展帶動鄉村經濟,將鄉村經濟致富作為鄉村經濟發展的目標,所以打造適合鄉村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而對于鄉村而言,產業鏈的打造需要立足于鄉村自身發展因素來進行產業鏈的打造,以此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利條件。其次鄉村振興中還包括生態宜居、鄉村文明建設等內容,即要求鄉村振興建設中,不能以犧牲鄉村自然環境、破壞鄉村生態環境為代價來實現鄉村振興,應保持鄉村生態原貌;此外要構建具有鄉土氣息的文化,符合鄉村人們的精神需求,以此提高鄉村人民參與性,實現提高鄉村居民精神文明的目的。
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引導下,鄉村旅游應是與自然和諧、與鄉村和諧、與居民和諧的鄉村旅游,是利用鄉村現有資源形成的旅游,而不是經過大改、大動而形成的旅游,因此鄉村旅游具有自然、生態屬性,在這種屬性下形成的鄉村旅游是富有特色的旅游,是別具一格的旅游,能夠有效的發揮市場效益,實現經濟創收的目的,這對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鄉村旅游規劃滯后,鄉村旅游產品應用價值低
鄉村旅游規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風向標,科學的鄉村旅游規劃為鄉村旅游指明了方向,對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但是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雖然意識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但是缺乏針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全局規劃,比如只重視鄉村景點的開發工作,對歷史遺留下來的鄉村景觀進行修葺,對現有的人文自然景觀進行維護,但是卻沒有從旅游全局發展來出發,形成健全的旅游發展體系,缺少旅游服務的融入,比如購物、餐飲、住宿等,因此缺少了帶動性,導致鄉村旅游活力不足,缺乏經濟效益的帶動。第二,缺乏科學的規劃以及良好的旅游發展意識,在進行鄉村旅游規劃的時候,沒有立足于鄉村旅游發展的特性、土地利用的標準要求以及鄉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實現三者的和諧,所以導致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出現了盲目、雜亂、精品效益差等現象。此外很多旅游開發者以利益導向為主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所以沒有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規劃,最終導致資源浪費,無法產生持續的鄉村旅游收益。第三,鄉村旅游產品是獲得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鄉村旅游產品單一、流于形式化,沒有健全的產業鏈條,導致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受到阻礙,比如鄉村旅游產品脫離鄉村特色,城市味十足;鄉村旅游同質化傾向嚴重,主要以休閑度假和觀光為主,缺乏特色帶動;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動點持續時間較短,無法形成持續的帶動效益,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鄉村旅游要素保障措施不健全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的構建雖然主張就地取材,保留鄉村本來的風貌和特色,但是鄉村旅游產業鏈的打造需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旅游配套建設,以此形成健全的旅游產業鏈結構,因此鄉村旅游需要健全的保障措施,即宣傳銷售保障、交通保障、土地以及資金等保障。但是很多鄉村旅游并沒有健全的保障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鄉村旅游發展包含了多項發展要素,這些要素是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動力,但是資金投入涉及面較窄,輻射深度不足,因此很難產生帶動效益。比如資金投入僅僅集中在鄉村區域景觀的投入上,卻缺少與之配套的停車場、餐飲機構、農產品銷售中心等服務設施的建設,因此導致投資缺乏帶動性,難以產生較高的旅游經濟發展收益。
第二,無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鄉村土地多以耕地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實現大宗土地的利用,加之一些土地具有租賃時間縣支行,因此導致商戶無法在現有的時間年限內形成可持續的經濟收益。第三,取法相應的政策支持,很多具有開發價值的精品旅游項目投資高,缺乏政策的的支持,導致難以發揮經濟效益價值。
鄉村旅游市場主體培育缺乏
鄉村振興模式下,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的帶動和檢驗,只有通過市場經濟的檢驗,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鄉村旅游濟經濟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鄉村旅游企業沒有優質旅游產品的帶動,缺乏相匹配的旅游服務體系,所以導致鄉村旅游企業出現了經營發展困難的現狀。其次鄉村旅游提供的旅游服務針對的人群覆蓋面較窄,僅僅是從旅游需求方面滿足了游客的需求,而對于新一代年輕人,具有前瞻意識,在旅游中不僅要享受旅游帶來的基本需要,還需要滿足品質化、智能化等需求,如果缺乏這些要素,很難激發年輕人旅游興趣,發揮鄉村旅游的效益價值。對此很多鄉村旅游做出了整改,但是成效并不明顯,一些鄉村旅游還進行了智慧旅游建設,但是由于投資力度不足,導致一些現代化的智能、服務設施建設處于滯后的狀態。
此外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缺乏現代化管理理念,也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相約束,導致鄉村旅游發展粗放,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出現了服務差,旅游產品價格虛高的現象,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科學設置鄉村旅游規劃,構建旅游新形態
鄉村振興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應具有帶動性,應是一條具有良性發展效益的經濟鏈條,鑒于此應立足于鄉村發展現狀來構建符合鄉村經濟發展的旅游規劃,應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引導下,立足于鄉村現有的資源現狀來實現鄉村視域下富裕、治理、文化、生態、產業的建設目標,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打造適合鄉村經濟發展的旅游產業鏈條。對此旅游規劃應包括以下三點,第一,挖掘鄉村特色旅游資源,打造具有本土鄉村特色的旅游資源,包括人文自然和自然資源,以此發揮獨特性旅游資源優勢。第二,實現旅游資資源的有效引入,通過市場機制、利益引導將農民、投資者、企業等引入到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以此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第三,在現有鄉村旅游產品基礎上,實現旅游產品的拓展,使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化,比如融入美食旅游、鄉村農產品購物旅游、休閑養生旅游,以此形成有效的帶動機制,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
構建旅游要素保障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鄉村旅游發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鑒于此應從以下方面構建旅游要素保障機制,第一,旅游用地保障機制,在對鄉村土地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根據鄉村旅游項目來規劃旅游用地,一方面和鄉村其它要素形成合力,發揮旅游的帶動效應,另一方面實現了土地的高效運用,為形成可持續性的旅游效益提供保障支持。第二,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的發展應具有帶動效應,折射到鄉村經濟的多個方面,因此應健全與之相匹配的旅游設施、設備,不僅實現鄉村資源的整合,還產生了輻射效能,為實現農民富裕提供有利條件。第三,構建旅游管理人才保障機制,一方面加強對農民的培養力度,提高農民的旅游服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引進專業的旅游管理人才,使鄉村旅游管理正規化,營造良好的鄉村旅游形象。
不斷挖掘鄉村旅游新內涵
鄉村旅游經濟需要市場經濟的檢驗和引導,因此鄉村旅游的發展應以市場導向為目標,進行旅游產品的打造和挖掘,鑒于此,首先旅游產品應擺脫市場同質化的效應,尊重鄉村的特色,打造具有特殊化的旅游產品,以此增強市場競爭力,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次開發適合多種人群需求的旅游產品,不僅僅要滿足表面的旅游需求,還要進行深刻的挖掘,體現旅游產品的特殊性、價值感,并構建智慧旅游新產品,融入現代化技術要素,打造適合當前年輕人喜歡的旅游產品,以此發揮旅游產品的帶動效應,達到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目的。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應發揮帶動效應,打造具有經濟效益的旅游發展產業鏈條,以此實現農民增收,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由于當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旅游規劃落后、保障措施不健全、市場主體培育不足等問題,導致鄉村旅游的發展被抑制,鑒于此,應設置全域鄉村旅游規劃,構建旅游要素保障機制,挖掘鄉村旅游內涵,以此形成內部牽制機制,實現鄉村旅游穩定、可持續發展。
(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坤,張立鏡.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的路徑探析——以貴州省綏陽縣為例[J].商展經濟,2021(04): 41-43.
[2]孫文君.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策略探究[J].當代旅游,2020, 18(3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