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

2021-07-14 20:17:04張開揚王路陽朱俊瑛
江淮論壇 2021年3期

張開揚 王路陽 朱俊瑛

摘要:中國藝術在傳統儒道哲學思想的影響下,善于尋求“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追求對“此岸世界”的精神性超越,在意境審美中實現對“彼岸世界”的體驗與感悟,“天人合一”是中國藝術的核心美學精神。“唯一”與“真”是西方哲學和文化的核心基因,它使西方藝術長期以來重視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在創作實踐中追求對真實事物的還原和客觀真理的探究。然而隨著大眾傳媒時代的到來,市場邏輯裹挾下的創作環境消弭了中西藝術的旨趣差異,影視劇、綜藝、動漫等大眾傳媒時代的藝術正在經歷著同質化危機。

關鍵詞:中西藝術;天人合一;求真究理;旨趣差異

中圖分類號:I10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21)03-0174-006

中西藝術差異是國內藝術學理論思辨的一個經典問題,很多學者對這一問題都有著獨到的認識和見解。王建榮認為:“中西方精神理念的不同導致了藝術形態上的差異,兩者分別表現為‘溫柔敦厚和‘靜穆哀傷。”[1]楊冬提出:“中西藝術的比較沒有量化標準,分析兩者的差異本質上是一個文化內涵問題。”[2]韓蕾總結了中西方傳統藝術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認為“中國傳統藝術旨趣的形成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而西方藝術旨趣的形成則要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哲學思潮,尤其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先賢們的哲學思想”[3]。趙瑞潔提出:“中西方藝術在美學追求上分別是‘天人合一與‘認知求真,因而前者在技法上注重‘寫意,而后者則推崇‘寫實。”[4]當前關于中西方藝術差異的研究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普遍以“形而上”的抽象概念來闡釋中西藝術在精神理念上的差異,鮮有針對創作實踐的對比分析。二是研究普遍聚焦于歷史而忽略當下,全球化競爭與商業化運作使得當下的中西藝術“求同而難以存異”。本文首先圍繞“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核心概念,闡述中西藝術旨趣的源流及內涵。其次,以美術、音樂、文學為例,找出中西藝術旨趣在創作中的具體表現,并從理念、風格、技法、欣賞與評價五個維度詳細對比二者的差異。最后,反思傳媒藝術時代中西藝術旨趣的消弭現象。

一、“天人合一”:中國藝術的核心美學精神

作為中國藝術的核心美學精神,“天人合一”的“天”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儒家所說的“以真善美為突出表征的人倫教化體系”[5],但又不止于此,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龐大而又復雜的社會結構。二是道家所指的宇宙自然,是基于經驗基礎上的萬千自然本體及其運行規律的總和。把兩層含義結合起來,“天”就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就是自然與社會的相加,就是抽象與具象的辯證。“人”既是指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個體,同時也有人類生命共同體的含義,因此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是特殊與一般的統一。

中國藝術旨趣是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在創作實踐中的體現,所以“天人合一”在“道”的層面是中華傳統美學精神,而從“術”的層面看,則是中國藝術的創作旨趣。藝術作品中的“天人合一”藝術旨趣往往會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強調“教化功能”,按照“真、善、美”的統一原則傳達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和社會人文情感,注重的是人與倫理規范和社會秩序的契合。其二是表達道法自然,尋求對“此岸世界”中功利束縛的擺脫和超越,通過在作品中構建意象或意境打開一扇神奇玄妙的“彼岸之門”,使人達到一種至高的精神自由境界,注重的是人與自然及心靈的應合。

仲呈祥先生認為:“追溯中華美學精神的源頭,自然是公元前人類軸心時期的老子、孔子和莊子。是他們,開了把文藝求美放到整個社會文化、宇宙自然、人倫道德的大視野中加以觀照闡釋的好傳統。”[6]孔子哲學思想的關注點始終在“人”上,他與弟子的對話語錄中大多是圍繞人與人之間、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關系而展開。他在評論“《韶》樂時認為曲子音調雖然優美,但是道德倫理的宣傳作用不夠突出,因此作品不甚理想。在評論《武》樂時,認為此曲既有優美動聽的旋律音調,又發揮出了道德教化功能,實為上佳之作”[7]。《論語·陽貨》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8]“興觀群怨”是儒家對詩歌(文藝)作用的認識,把藝術創作與道德教化聯系起來。宋代大儒朱熹對孔子“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詮釋為:“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9]漢代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論述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系,認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以類合之,天人一也。”[10]宋人張載在《正蒙》中論道:“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遺人,《易》所謂不遺、不流、不過也。”[11]蒙培元先生指出,儒家學說中處處都體現出“萬物一體”的思想。所謂“萬物一體”的“物”,不僅指社會事物,還包括自然界中的事物。“而‘一體則是把天地萬物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如同人的身體一樣,每一物都有自己的地位與作用,有一物不能‘遂其生、‘順其性,就如同自己身體受到傷害一樣。這種普遍的宇宙關懷,是仁的最高成果。”[12]總之,儒家美學思想是自然的人化,其中包含有兩層含義,第一是自然事物與人的道德倫理有相似融通之處,例如“仁者”與“山”都有著沉穩、厚重的特質,而“智者”與“水”都有著靈動、變通的特質。二是自然與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感應關系,萬物皆可人格化,以審美的形式成為至高道德標準和倫理規范。

與儒家思想強調人倫教化不同,道家哲學思想旨在尋求對“此岸世界”的精神超越,指引人們從世俗功利中超脫出來,以一種純凈的、高尚的、審美的方式觀照自然和參悟人生。老子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獨特見解,認為自然的存在法則是客觀的,人生存于大千世界中要順其自然,與萬物融為一體、和諧共生。莊子對此更進一步地認為,自然界是由不同生命構成的有機系統,人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天地中的萬物存在關聯和呼應,并且還以口述的形式提出了“天人合一”哲學命題。老子與莊子的哲學觀念為中國藝術中“天人合一”旨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一書中總結道:“老、莊所推崇的道就是中國藝術家們集體追求的藝術精神,中國的哲學思想與中國的藝術精神是相通的。”[13]

二、“求真究理”:西方文藝的崇高創作理想

“唯一”和“真理”是西方哲學文化中的兩大重要基因,在大多數西方人的觀念里,真理應該是唯一的,而追求真理的過程則是崇高的,藝術的崇高價值在于讓真理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客觀地顯現在眾人面前,由此西方傳統藝術在創作中逐漸形成了“求真究理”的藝術旨趣。“求真”這一概念至少包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存在狀態的真實,藝術形態要能真實再現客體原貌,也就是外在的形式要盡可能的逼真生動。第二是事實情理的真實,藝術內容要與現實經驗有對應參照,也就是事要實,理要明,情要真。第三是藝術典型的真實,藝術形象與社會生活要密切聯系。而“究理”的藝術旨趣則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人文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批判,二是對宇宙自然的觀察和探索。“究理”在西方的傳統藝術作品中往往是具有“排他性”的,因為真理通常只存在一個,所以藝術的呈現應當是清晰明確的、科學嚴謹的、有理有據的。

從古至今,西方人在探索宇宙自然奧秘方面所表現出的執著精神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人類整體科學意識尚未萌發之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黃金分割法”學說,用幾何學中的數理邏輯論證了形式美感問題,給藝術創作帶來了科學理性。哥白尼敢于以“日心說”向羅馬教廷發起挑戰,創新人類天文學說的同時也為歐洲文藝擺脫宗教束縛,向著科學進發做出卓越貢獻。伽利略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驗證了物體的落體速度與重量并不相關,直接推翻了古希臘哲學圣人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間接打破了歐洲藝術長期以來尊古崇賢的慣例。20世紀的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隨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進步,真理亦在不斷發展,因此人類要孜孜不倦探尋真理,永遠不能停下。”[14]追求“唯一”和“真理”在很多西方民族中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文化心理繼承和哲學思維定式。在此影響下,西方的藝術創作便將“求真究理”奉為圭臬,把對自然客體的真實再現和對社會事實的逼真表現作為崇高的創作理想。

追求“唯一”和“真理”讓西方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習慣性地“主客二分”,把“物”和“我”對立起來。在西方藝術家的眼中,客觀世界中的自然萬物是客體,“我”則是主體,藝術創作就是“我”在觀照自然客體、在思考客觀規律、在參與社會活動、在書寫生命體驗,藝術創作活動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和構建,物我之間涇渭分明。學者彭吉象先生曾經在評價西方藝術特征時說:“西方的哲學和文化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主客的分立。從古至今,西方人的思維里都是習慣性把主客分離的,這決定了西方藝術創作總是喜歡把主客之間分立開來。”[15]西方藝術的“主客二分”,在中世紀的時候體現為人與神的分立,文藝復興時期是人與客觀自然的分立,工業革命時期是人與工具和技術的分立,信息化時代則是人與媒介、人與人的分立。

尼采認為:“西方人主客二分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對自然科學的狂熱與崇拜是從蘇格拉底開始的,他曾提出過‘知識即美德的觀點,把人生的終極價值與科學理想聯系起來,提倡文藝也應該傳播真理,讓人獲得知識、受到啟發。”[16]蘇格拉底之后,他的學生柏拉圖認為藝術就是對自然的臨摹、讓理念顯現出一個形象,應該秉承真實客觀原則,并且柏拉圖排斥藝術虛構、痛恨主觀抒情,因為這會導致世人墮落和感傷。亞里士多德則在《詩學》第一章里開宗明義地提出“藝術模仿說”,這基本上是“一種求真寫實的藝術理論,它有力地促進了古代西方‘逼真藝術的發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在之后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乃至啟蒙時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西方藝術”[17],并且引導、規范著西方藝術家們的創作理念和思維。

三、“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在中西文藝中的體現

“天人合一”旨趣讓中國傳統藝術具有濃郁的人倫教化色彩和自由超越氣質,以意境為中心連接“此岸”與“彼岸”、融合“天地”與“萬物”,在審美中觀照社會百態、參悟宇宙人生。“求真究理”旨趣深刻地影響著西方藝術的創作實踐,千百年來西方文藝巨匠前赴后繼,不斷嘗試突破藝術的真實極限,想方設法地促使藝術不斷接近科學,下面以美術、文學與音樂為例,分析“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在中西藝術創作實踐中是如何體現的。

西方美術在創作中以“形似”為目的,特別注重技法,畫與實物越相似,越能證明創作者技藝的高超,作品也就越會被認為有價值。凝視古希臘時期的精美雕塑作品,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雅典娜神像》,我們會被塑像人物優美的線條、高貴的神態和雍容的裝束深深打動,不禁感嘆西方雕塑在“模仿”方面的非凡技藝。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美術具有一種獨特的科學之美,例如達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作品就在創作中運用了人體解剖學、數學、物理學的相關知識,因而畫面中的人物比例顯得十分協調、布局結構也勻稱合理。荷蘭畫師倫勃朗被稱為“光影魔術師”,它的《夜巡》《杜普教授的解剖課》等畫作能夠清晰地表現出光影的剎那間變幻,甚至還能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人物的表情細節。與之對比,中國傳統美術在真實感、立體感方面就遜色太多。唐代畫師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雖然是水墨畫,缺少了西方油畫的那種濃墨重彩,但勝在意境濃厚,畫中的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筆法雖然簡練但卻能夠留給欣賞者豐富的聯想空間。宋代畫家馬遠所繪的《寒江獨釣圖》具有意境深遠、意蘊悠長的審美特征,整幅畫中只有一小舟、一釣者和一魚竿,實寫的元素并不豐富,但欣賞者卻依然能在畫面中體會到寒江釣者心中的孤獨、凄清與失意,人與自然在作品中構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達到了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

西方文學在創作中注重反映現實,善于探究現象背后的科學道理。早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認為:“從荷馬起,一切詩人都只是摹仿者,文學和藝術的功能就是對事物的客觀反映。”[18]到了17世紀,新古典主義文論家布瓦羅提出:“文學家要從理念出發模仿感性的自然對象,使真理具象化并實現‘理性與‘感性的統一,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和客觀世界的規律。”[19]在19世紀,西方在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這讓那個時代的歐洲小說家追求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進行創作,試圖讓藝術變得像科學那樣嚴謹、精確和穩定。著名的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就在《人間喜劇》的前言中寫道:“嚴格地反映現實,不要高談道德是非,創作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而是要有一種不偏不倚的科學態度。”另一位法國作家福樓拜也說過:“創作原則是客觀而無動于衷,小說作品不應該在自己的作品里表露態度傾向。”意大利小說家左拉甚至提出:“小說創作應該像科學實驗一樣嚴謹客觀,用科學去解釋現象和問題。”他在《娜娜》和《小酒店》等作品中用遺傳學來解釋人物的悲劇命運。中國文學相比之下,具有鮮明的浪漫特征和隱喻傾向。唐詩文采斐然、想象豐富,李白作詩最善運用夸張、比擬等手法,筆下名句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20]具有雄奇奔放、俊逸清秀的獨特藝術魅力,讓讀者神游境中情思暢懷。明清小說追求虛與實的結合,事實未必全真,只要通情合理、意味豐富就是一部好書。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以唐代僧人行走西域基本事實為故事主線,虛構了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等角色,以唐僧師徒的超現實奇幻冒險來展現當時的社會風貌。與之類似,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同樣既“虛”又“實”,書中談鬼說狐的故事素材看似荒誕離奇、十分虛幻縹緲,但作者正是通過“虛”來隱喻“實”,用超現實、非理性的情節內容來針砭時弊,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面。

西方古典音樂很注重旋律的錯落有致和音調的高低起伏,當西方音樂家用鋼琴演奏《卡門》《命運交響曲》《悲愴》等曲子時,聽眾往往會聯想到現實,從音樂聲中獲得對抗命運、自強不息的勇氣。而中國古典的音樂卻恰恰相反,曲調大多平和舒緩,追求空靈悠長的審美意蘊,尤其是古琴曲《平湖秋月》《瀟湘水云》《漁樵問答》等大多具有“繞梁三日”的意境,聽者的思緒在舒緩的曲調與空靈的琴音中神游發散,但最終又往往回到本心,擺脫對現實的困惑、感悟自然生命的真諦。中西音樂風格的差異正在于兩者核心美學精神的分野。

四、中西藝術旨趣之比較

由于文化積淀的不同和哲學源流的分野,中西藝術旨趣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異性主要通過藝術理念、藝術風格、藝術技法、藝術欣賞和藝術評價五個維度見出,下文逐一進行闡述。

從藝術理念的維度看,中西藝術旨趣是截然不同的,中西藝術家在建構自己的思維世界和表達情感體驗時,各自遵循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中國古代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是“天”與“人”的和諧統一,這是“真、善、美”儒家人倫教化思想和“道法自然”老莊哲學精神在藝術中的體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交合形成了一種整體化藝術創作思維,中國藝術普遍都有感興特性和玄妙的宇宙自然觀。”[21]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說,中國哲學就是“‘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道具象于生活、禮樂、制度,‘道尤表象于‘藝,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22]藝術與哲學是相互融通的,中國哲學的價值追求正是中國藝術的創作旨趣。而在西方藝術家的理念體系中,強調現實高于一切,推崇嚴謹、客觀的科學創作態度。因此西方的各類藝術基本都是“求真”和“究理”的。藝術旨趣“大多圍繞著個人、權利、平等、公平等諸多情感。在藝術表達上,其文學藝術表現出極強的現實邏輯性和哲理性,并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貼近現實以及增強藝術對客體的表現力”[23]。

從藝術風格的維度看,“中西傳統藝術旨趣體現為‘寫意與‘寫實的差異。”[24]因為西方的文化和哲學注重科學,因而西方的藝術大師們普遍具有典型的“寫實”創作風格,追求“嚴謹”“理性”“明晰”和“真實”在作品中的呈現。與之相比,中國的文化和哲學“更重精神性探求與生命體驗,所以,體現在藝術風格的形成上,就有了鮮明的差別”[25]。概括地說,中國古代藝術家們大多崇尚“寫意”的風格,所謂“寫意”就是“字中有意”“畫中有情”“文中有味”“樂中有言”,外在的形式不必嚴謹精確、不必逼真肖似,也不必過于拘泥情理邏輯,恰到好處地表達、流露出主體的思想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從藝術技法的維度看,西方藝術為了要突出“求真”與“究理”的旨趣,所以十分重視媒介的使用和技藝的打磨,力求最大化還原自然萬物的本來面貌,盡量精確地揭示現象世界的原因和規律,因此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是藝術媒介在不斷發展進步,藝術與科學之間也在不斷滲透融合。二是藝術技藝在不斷提升,“求真”與“究理”的程度也在不斷深化。而追求“天人合一”旨趣的中國藝術,例如書法、戲曲、水墨畫等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維持著相對固定的創作模式,媒介與技藝的進步幅度遠不及西方藝術。“中國藝術善于用有限的媒介表達無限的內涵,以高度抽象性的符號構建出審美意境,引導審美主體走進一扇玄妙之門,從中獲得深刻的人生思考、復雜的情感體驗以及豐富的自然知識”[26],故而中國藝術對更新媒介和提升技藝的需求就遠不如西方藝術那樣迫切。中西方藝術的根本性差異在創作技藝上的體現是,西方藝術家善于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注重客觀、精細地描摹與分析。而中國藝術家則“仰觀俯察、遠近游目,從整體來構思局部,以有限來創造無限,用意象來隱喻哲理”[27],中國藝術因此在技法上追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境界。

從藝術欣賞的維度看,西方藝術重在體驗,擅長以華麗優美的形式和逼真生動的內容打動觀眾,創作者也往往為了引發欣賞者驚顫的效果,刻意在創作過程中炫技。中國藝術則是重在意境的生成,虛與實相結合、意與形相契合的作品才能夠引領觀賞者進入虛空靈奇的意境世界,構建出一個無限的想象性審美空間。那些逼真肖似、如實指陳的作品則難以得到精英們的認可,齊白石就曾經說過:“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西方藝術的欣賞重在獲得審美感官的愉悅享受,以獲得驚顫感為終極目的。中國藝術的欣賞則不去追求感官刺激,而是需要欣賞者以“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的心境細細品味與感悟。

從藝術評價的維度看,真實感與科學理性在西方藝術評價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藝術的逼真往往是創作者高超技藝的體現,而科學理性則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作品的審美價值,因此越真實、越科學的藝術越能夠在西方社會得到較高評價,由于“真實性”與“科學性”存在量化標準,因此西方藝術評價也往往更具有客觀性。而中國藝術“天人合一”的旨趣決定了評價體系以“意境”為核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有意境的詩詞才有高品格,才能出現流傳千古的名句。”[28]除詩歌外,意境對于其他中國傳統藝術而言也同樣重要,意境能夠使作品具有一種抽象深邃的玄妙美感,能夠激發審美者的聯想和想象,歷來都是評價作品美學價值的一個關鍵因素。

通過五個維度的分析對比,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首先,中西藝術旨趣各有特色,前者勝在“意境之玄妙”而后者則長于“體驗的驚顫”,所以二者并無優劣高下之分。其次,“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藝術旨趣多見于中西方的傳統藝術中,尤其是在經典作品中體現得最為鮮明。最后,“天人合一”與“求真究理”是從整體上對中西傳統藝術進行的籠統性概括和提煉,并不是絕對精確的,個別反例的存在無可避免。無論哪個時期,中西藝術都是多元的。

五、傳媒時代中西藝術旨趣的差異消弭

自19世紀西方攝影術出現后,媒介開始深度介入藝術的創作與傳播,藝術與技術的邊界日益模糊。新興的傳媒藝術族群,例如電影、電視、綜藝節目、網絡動漫、交互式情景體驗游戲等在媒介科技的加持下,往往能夠帶給受眾更強的感官刺激和更多的瑰麗奇觀,因而傳媒藝術能夠“壓制”傳統藝術,成為當代最受歡迎的藝術族群。

無論中西,傳媒時代的藝術普遍具有科技化、商業化、媚俗化的特征,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場邏輯的影響下,中西方的傳媒藝術變得越來越雷同。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中國與西方都在不斷學習和模仿對方的商業模式,一個好的創意往往被反復使用和改編,這導致了中國與西方的藝術越來雷同,源自西方的一檔音樂類真人秀節目《THE VOICE》引進中國后變成了《中國好聲音》,兩者的生產模式、內容流程、核心價值都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僅僅是畫面中人物膚色和面孔的不同。近年來拍攝的好萊塢電影開始流行聘用華人武術指導,打斗過程中的動作設計、招式組合與國產電影高度接近。動漫作為一種完全以虛擬形式制作而成的影像敘事藝術,其先天就具有全球同質化的傾向。盡管早年間中國動畫學派以鮮明的“水墨畫風”和“中國題材”打出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美學特色,但是近年來熱播的網絡動漫劇、現象級的動漫電影幾乎都在朝著“西方化”的路上大步邁進:一是在視覺造型上大量運用西方設計元素,主要是通過角色、道具和景觀予以體現。二是在故事情節中融入很多西方文化內容。三是在制作技術上逐漸向西方靠攏,積極開發3D動漫作品。總的來看,當今中西方的藝術多以眼球刺激和娛樂標榜,變成了現代商業公司模式化打造的產品。同時在市場邏輯影響下,消費者成為當今時代藝術活動的“中心”,內容生產為了要滿足受眾之需,便不再突出藝術旨趣。

雷同快餐式藝術雖能飽腹,但咀嚼無味。如何重拾個性、延續旨趣,是當代中西方傳媒藝術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建榮.美學理論視域下的中西藝術精神本體論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2019,(22):217-219.

[2]楊冬.淺析中西藝術的思想差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4,(6):94.

[3]韓蕾.中西方藝術精神比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5):45-46.

[4]趙瑞潔.天人合一與認知求真——中西美學追求之差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4):51-52.

[5]胡鵬林,韓文革.天人合一與中國美學精神[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933-936.

[6]仲呈祥.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N].中國藝術報,2015-9-9(2).

[7]崔廣慶.孔子聞韶考[J].人民音樂,2013,(4):73-75.

[8]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183.

[9]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90.

[10]桑延海.孟子、荀子和董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探究[J].大眾文藝,2019,(9):52.

[11]張載.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8:121.

[12]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0.

[1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4.

[14]伯蘭特 ·羅素.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M].陳啟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41.

[15]彭吉象.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之我見[J].東北師大學報,2021,(2):930-937.

[16]張偉.中西藝術精神的本體比較.藝術百家[J].2016,(2):125.

[17]玄穎雙.從“真”的角度比較中西藝術差異[J].中國民族博覽,2017,(7):58.

[18]柏拉圖,著.朱光潛,譯.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76.

[19]陳炎.科學精神對西方藝術的雙重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21.

[20]李白,著.陳祖美,主編.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集.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70-236.

[21]張晶.試論中華美學精神的基本特質[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

[2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0.

[23]王英明.解析西方藝術的精神歷程[J].才智,2009,(30):157.

[24]鄧曉芒.中西藝術精神比較[J].藝術百家.2010,(4):45.

[25]丁瑗.繪畫藝術中的詩意——中西方藝術淺析[J].藝術評鑒,2017,(14):34.

[26]樊寶英.論“天人合一”的美學精神[J].江西社會科學,2002,(7):9-11.

[27]李旭.大生命觀的美學——天人合一與中國藝術精神[J].江海學刊,2000,(3):155.

[28]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3.

(責任編輯 黃勝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就去色综合|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看片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99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天堂.com|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欧美|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91视频免费| 99伊人精品|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91蝌蚪窝| 青青久视频|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乱伦视频| 日韩在线中文|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a级高清毛片|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夜夜操国产|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九九久久99精品|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91在线中文| h网站在线播放|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四虎AV麻豆|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