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寧

哄2小時睡5分鐘;一放下就號啕大哭……每個媽媽都想要一個“睡神”寶寶,可往往事與愿違。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睡眠問題其實是一種親子關(guān)系的影射。
不少媽媽說起孩子的睡眠問題時,從表面上看,的確是孩子在“刁難”媽媽,但細分析之后,卻是親子關(guān)系在作祟。嬰幼兒睡眠咨詢門診咨詢師張真子,講述了兩名最近進行咨詢的媽媽的情況,一個是30歲的劉女士,一個是41歲的王女士。
劉女士是名新手媽媽,女兒6個月大,每次劉女士去上班時,女兒便會哭鬧不止,覺也不睡。在咨詢的過程中,劉女士慢慢道出了自己的故事。原來,她是丁克一族,卻意外懷孕,最終她還是決定留下這個孩子。但在整個孕期,劉女士一直處在極度的矛盾中,甚至于快分娩的時候,竟然跑到醫(yī)生那里大哭,問醫(yī)生有沒有什么辦法不要這個孩子。生下女兒后,劉女士的這種矛盾心態(tài)仍然持續(xù),一邊自責,一邊不甘。女兒先后由保姆、外婆、奶奶照料,每次換了新的看護人,女兒都會哭得天昏地暗。現(xiàn)在由自己帶,可只要一離開,女兒就大哭不止,這讓劉女士感覺心很累。
王女士是一名二胎媽媽,她是通過視頻進行咨詢的。她主要問為什么兒子的睡眠時間很短,基本上睡個15分鐘就會醒,再哄再睡15分鐘,這讓王女士十分抓狂。張真子通過視頻看到王女士的狀態(tài)是,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手機,后面大女兒一直在叫:“媽媽,幫我拿下衣服,幫我拿下書包。”因為老公工作非常忙,王女士便進入了這種“一拖二”的狀態(tài),每天照顧2個孩子,沒一點空閑時間。
“不難看出,兒子的狀態(tài)跟王女士一樣:不穩(wěn)定。他在無形中感受表達著媽媽的緊張、不安,他的睡眠狀態(tài)和媽媽的狀態(tài)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張真子說。跟王女士的情況差不多,劉女士的女兒看似存在睡眠問題,可挖掘背后,卻是劉女士長期矛盾、焦慮的情緒讓女兒產(chǎn)生了不安全感,導致其每次分離都會哭鬧。當然,王女士和劉女士是非常盡責的媽媽,她們有很多身不由己,所以需要找到能幫助自己的資源。
親子之間的情緒,母嬰之間的互動,親子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都是影響嬰幼兒有無安睡能力的主要因素,嬰幼兒的睡眠問題很少是其單方面造成的。所以在解決嬰幼兒睡眠問題時,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到背后真正的問題所在,關(guān)注親子關(guān)系和互動,關(guān)注嬰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
在嬰幼兒睡眠咨詢門診開設(shè)的1個多月時間里,過來咨詢的都是媽媽。事實上,在養(yǎng)育過程中,爸爸的角色是媽媽所不能替代的,爸爸不僅要參與到養(yǎng)育中來,還應(yīng)該對產(chǎn)后的妻子關(guān)懷備至。
在0-3歲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父親了,父親的形象也已經(jīng)對孩子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內(nèi)化作用。如果在這個時期缺少父親角色,那么孩子容易缺乏一些男性化的特征,如勇氣、信心等,在性別角色當中則更容易傾向于女性化的表現(xiàn),對于競爭性、對抗性的運動會缺少興趣。
在門診中,有大量的“繭居族”,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在童年時期父親的缺失,在開始轉(zhuǎn)變?yōu)槌扇藸顟B(tài)走向外部世界的時候,出現(xiàn)了恐懼、退縮、不適應(yīng),選擇跟外部斷絕聯(lián)系,封閉自己。爸爸參與養(yǎng)育,對媽媽的支持,應(yīng)該貫穿始終,其中以三個時期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分娩期,二是分離個體化期,三則是青春期。在孩子2歲時,也就是分離個體化期時,如果爸爸能夠陪伴,把孩子帶出去,向外部拓展,能夠跟媽媽保持一定的分離,這時,孩子會感覺到安心。在青春期階段,孩子要走向外部世界,這時爸爸的介入和支持,對孩子來說就更容易成功分離,走出去,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前面所說的繭居狀態(tài)。
嬰幼兒常見的睡眠問題無外乎抱著才能睡著,夜間會頻繁醒過來,喝奶才能睡著等,針對這些問題,給你們支了幾招。
夜醒、喝夜奶問題:在2歲之前,孩子有夜醒、喝夜奶都是正常的,如果不頻繁,通常不需要干預(yù)。但是非常頻繁,或超出了媽媽的耐受范圍,那么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做調(diào)整。首先媽媽要讓自己睡得好,媽媽睡得好,孩子能夠感覺安全和放心,這也是最好的言傳身教,讓孩子知道夜間是睡覺的時間,也有了空間去學習夜間的自我安撫。另外,媽媽需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負起睡眠的責任。不要一發(fā)現(xiàn)孩子有動靜就馬上喂奶、拍拍,而是給孩子機會,讓其先嘗試自己安撫自己。和孩子同床共眠,有助于媽媽和孩子睡眠質(zhì)量的提高。如果能在夜間非常熟練地喂奶,甚至做到邊喂奶邊睡,這對媽媽產(chǎn)后2年內(nèi)的夜間睡眠有很大幫助。

抱睡:6個月內(nèi)的孩子,尤其是3個月內(nèi)的孩子,白天需要抱睡是正常的。此時的寶寶在心理上還處于共生期,沒有辦法明白家里床上就是安全的,在他的認知里,只有媽媽懷里才是最安全的。抱睡不會造成身體發(fā)育上的問題,當然,對媽媽來說,抱睡是累的。所以,媽媽需要找到一些方法,即滿足嬰兒也照顧自己,如可以用背巾背起孩子。
睡前哭鬧: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在睡前會哭鬧。其實哭鬧是一種表達,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哭鬧的原因之后,可以及時做出一些調(diào)整。同時,媽媽可以和孩子溝通,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去理解孩子的哭鬧,幫助孩子表達心里的想法。當孩子的情緒被看見、被接納時,孩子就會穩(wěn)定下來。
奶睡:不少媽媽覺得奶睡是一個壞習慣,需要改掉。事實上,奶睡只是一個習慣,是眾多哄睡方式中的一種。媽媽無需擔心孩子會離不開奶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媽媽會有更多的哄睡方式,如唱歌、講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