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占占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臟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風濕性心臟病通常是因為風濕熱毒而引發心臟瓣膜出現病變的問題。患者臨床表現有胸悶氣短、活動能力降低、勞累性呼吸困難等,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多用手術方式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盡管療效較好,但容易降低患者心室收縮功能而引起低心排問題。因此,手術的選擇要考慮保護患者心功能的情況[2]。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是首選的手術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討保留二類瓣裝置換瓣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42~67歲,平均(52.67±5.42)歲;心房顫動28例,竇性心律15例。對照組男18例,女25例;年齡45~66歲,平均(52.25±5.87)歲;心房顫動27例,竇性心律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①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入院時均經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合并二尖瓣病變患者,患者活動能力低,有勞累性呼吸困難等癥狀,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腎功能、凝血障礙者,精神疾病者。
觀察組給予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進行治療。在行全身麻醉、鋪巾常規消毒基礎上創建體外循環,在患者胸骨正中間行切口,并逐層切開以有效降低其鼻咽溫度。對患者做升主動脈阻斷,主動脈根部灌注冷血高鉀停搏液停跳保護心肌,確保二尖瓣充分顯露出來,切除前瓣區中央無腱索部分,保留后瓣的瓣下組織,并和瓣環進行縫合,在交界瓣環位置固定好,保留前瓣腱索。對照組給予不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治療。麻醉步驟與顯露二尖瓣操作與觀察組患者相同,隨后將患者二尖瓣前后瓣區以及瓣下結構均切除,連續縫合人工瓣,最后將其固定。
①心功能。采用Marshall心功能評分[2]評估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情況。②左心室指標。比較患者治療前后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FS(短軸縮短率)以及EF(射血分數)。③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供患者填寫,評估內容包括自我感覺、心功能情況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其中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功能分級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SD、LVEDD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EF、FS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左心室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風濕性心臟病在我國較為常見,尤其在南方地區,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臟病類型[3]。臨床表現為氣短、胸悶、腹水、浮腫等,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風濕性心臟病一般情況下無需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是以保證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同時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為主。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其中心臟瓣裝置換瓣術是主要手術方式。相關研究發現[4-5],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具有較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治療后,心功能等級評估優于對照組,表明該手術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DD、LVESD顯著低于對照組,EF%、FS%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能夠改善患者手術后左心室舒張、收縮能力,提高左室短軸縮短率與射血分數,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隨訪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患者對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認可度較好。分析其原因,二尖瓣和患者心功能關系密切,傳統心臟瓣置換術要求將患者腱索、瓣葉全部切除,但腱索切斷會使其左心室的縱徑變長,使患者左心室的收縮功能降低,導致心排量低。而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不但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還能降低手術對左心室功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何勇等[6]指出,保留后瓣腱索的操作方式相對其他術式更為簡單,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但前瓣在保留的情況下,手術的操作就會比較復雜,需要較長的手術時間,必須依靠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處理。與此同時還強調,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的手術效果明顯比單純保留后瓣腱索的效果更好。因而臨床醫師應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病變程度來制定相應的手術方式。如果患者符合手術指征,二尖瓣病變程度較輕,且對應的左心室較小,應盡可能選擇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給予治療,以期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7]。
綜上所述,保留二尖瓣裝置換瓣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指標,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