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清,梁偉成,黃冀華,蔡銳文,梁華艷,黃開勁
(高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一區,廣東 高州 525000)
腹股溝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引起急性腸梗阻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對于腹股溝疝的治療方法較多,如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等手術方法。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相比,優勢在于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隨著腹腔鏡的廣泛應用,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TAPP)逐漸得到應用,作為腹腔鏡手術的一種,該術式與開放手術相比,在療效、并發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TAPP與開放手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溝疝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5~68歲,平均(43.5±2.8)歲。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4~67歲,平均(43.4±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取了患者知情同意。
①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腹股溝疝的診斷標準和手術指征;均為單側發病。②排除標準:有腫瘤并發癥;凝血功能障礙;有既往腹部手術史;有手術禁忌證。
1.3.1 對照組 采取開放手術治療。使用Tyco公司的Mesh補片、Perfix網塞,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選擇常規腹股溝疝切口入路。依次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和提上肌,充分顯露疝囊。女性患者不需要游離子宮圓韌帶。在疝囊游離過程中,對于較大的疝囊可切斷處理,在近端用絲線縫合,遠段止血曠置。將Perfix網塞置入,對較小疝環可對網塞適當裁剪。充填網塞到位后,縫合缺損部位或內環,將補片置于精索后方,同時將聯合腱、髂恥束、腹股溝及恥骨梳韌帶嚴密縫合。最后縫合腹膜下各層,完成手術。
1.3.2 觀察組 采取TAPP手術治療。使用美國強生公司的12 cm×15 cm尺寸超普網狀補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臍下緣插入10 mm插管作為觀察路徑。在腹直肌外緣兩側臍下3~5 cm處放置5 mm套管和10 mm套管。在腹腔鏡下,從疝囊的頸部將腹股溝疝囊拉出腹腔,再行手術。對于部分降入陰囊的腹股溝疝,可不處理。從疝環邊緣向四周游離腹膜,將腹膜分離后,找到腹壁下血管、腹橫肌弓狀緣、精索、聯合腱、腹股溝韌帶、恥骨梳韌帶,使用超常補片,將補片置入腹腔,覆蓋腹壁缺損,覆蓋恥骨孔后逐漸擴大。組織及補片用醫用膠粘接,再用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腹膜。手術完成。
①臨床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②術后并發癥。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和陰囊血腫。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在腹股溝疝的治療中,以往的開放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不利于術后恢復。與之相比,腹腔鏡手術切口小、損傷輕,能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術中可行雙側疝探查修補,取得更理想的修補效果,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的改善[3]。TAPP手術是腹腔鏡疝修補術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術式,具有解剖直觀、操作簡單等優勢,在臨床上逐漸得到廣泛應用。TAPP手術中,置入補片后是否固定,對手術效果有較大影響,對于補片可能移位的情況,可使用醫用膠妥善黏合,在保證合理的補片大小、覆蓋面積前提下,不會導致復發率增加[4]。有研究顯示,補片應完全覆蓋恥骨孔。由于該孔是一種不可恢復的解剖結構,容易引起間接疝、股疝和直接疝,所以完全覆蓋裂孔能夠對疝形成進行徹底預防。根據臨床上對恥骨肌孔的測量,補片長度需要在10.5 cm以上,以保證對薄弱區域的徹底覆蓋。對補片面積的選擇,可以與游離腹膜面積接近或相等,如采用15 cm×12 cm的補片,能完全覆蓋腹膜游離區域,避免補片移位[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TAPP手術治療后,術中出血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TAPP手術在腹股溝疝的治療中,對于手術效果及手術安全均有更好的保障[6]。不過,在TAPP手術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例如,術后炎性滲出物可能在術后腔隙中聚集并形成腫塊,主要是手術分離時對腹膜的損傷或補片對局部腹膜的刺激所致。術后妥善包扎及限制行動,能夠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7]。另外,術中可能引起神經損傷,如股外側皮神經、生殖股神經等,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避開相關神經。
綜上所述,采用TAPP手術治療腹股溝疝,能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