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莎莎
(新鄉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新鄉 453000)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為我國較常見心臟病類型。資料顯示,我國肺心病平均患病率在0.4%左右,41歲以上患者占91.2%[1]。肺心病常伴有心力衰竭發生,導致機體心肺功能嚴重受損,具有較高致死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疾病治療效果不確定性、疾病預后不可預測以及缺乏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相關知識,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疾病不確定感,影響其生活質量[2-3]。因此,采取適當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疾病相關認知,對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改善其生活質量至關重要。“321”健康宣教指3次面對面情感交流溝通宣教,2次視頻講座支持,1次健康宣教手冊學習。本研究旨在探討“321”健康宣教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和研究組49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42~79歲,平均(60.31±8.13)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6例,Ⅱ級11例,Ⅲ級7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及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0例。研究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1~78歲,平均(59.10±8.5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9例,Ⅱ級12例,Ⅲ級8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2例,初中及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①納入標準:符合肺心病、心力衰竭相關診斷標準[4-5];患者或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性疾病;語言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合并其他疾病引發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患者最近2個月內發生過重大事件,如離異、失業、重大家庭經濟問題等。
兩組均根據病情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營養心肌等基礎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健康宣教,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講解藥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制定飲食、運動計劃,于患者出院時發放院外指導手冊,每2周電話隨訪1次。
1.3.2 研究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采用“321”健康宣教,成立護理干預小組,由1名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3名護士組成。①3次面對面情感交流:于患者入院當天,小組成員與患者進行面對面入院宣教,主要介紹病室環境、主管醫生、陪護制度等,并收集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一般資料;于患者治療期間進行面對面講解,了解患者內心狀況,告知患者治療方案、目的及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因、誘發因素等;于患者出院前1 d,進行面對面出院宣教,與患者共同制定自我健康管理計劃,以促進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及行為方式,囑患者按時復診。②2次多媒體視頻講座:于治療前進行1次多媒體視頻講座,向患者講解藥物名稱、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于治療后期進行1次多媒體視頻講座,講解呼吸功能鍛煉、心功能鍛煉重要性,并指導患者進行“六字訣”呼吸操訓練,散步、上下樓等心功能鍛煉。③1次健康宣教手冊學習:于患者入院第2 天向其發放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健康宣教手冊,內容主要包括發病誘因、機制、常規用藥、院內護理、自我護理、居家護理、常見并發癥、康復訓練、定期復查等,并向患者發放空白紙張,要求患者記錄自身真實感受、各方面護理需求及對手冊中治療、護理措施不滿意之處,并根據并發癥部分進行看圖說話。由護理人員提出問題,引導患者思考并發癥發生相關因素,以加強患者自我防護意識、疾病管理意識。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疾病不確定感(MUIS-A)評分。MUIS-A量表包括4個維度,分別是:復雜性(7個條目)、不明確性(13個條目)、不可預測性(5個條目)、與疾病相關信心缺乏或不一致性(7個條目),各條目分值為1~5分,得分越高,疾病不確定感越高[6]。②比較兩組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自我效能(GSES)評分。GSES量表分值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SGRQ問卷包括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對生活影響共3個維度,分值為0~100分,0分為無影響,100分為極度影響,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好[7-8]。③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分,分值為19~95分,<35分為非常不滿意,36~69分為不滿意,70~76分為一般滿意,77~85分為滿意,≥86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一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前兩組復雜性、不明確性、不可預測性、信心缺乏或不一致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復雜性、不明確性、不可預測性、信心缺乏或不一致性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MUIS-A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SGRQ、GSE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SGRQ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SGRQ、GSES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3.88%高于對照組77.2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80%~90%肺心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起因,隨著病情進展,尤其急性加重期易引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臨床治療以促進肺通氣、改善呼吸窘迫為主,但部分患者因存在疾病不確定感,而影響其心理調節、適應能力,甚至疾病預后[9-11]。因此,加強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給予患者有效信息支持,對提高護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健康宣教較少考慮患者內心真實感受及想法,主要采用固定模式于固定時間講解固定內容,內容單一,講解形式較為枯燥,難以滿足患者對疾病信息需求。“321”健康宣教模式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可為患者提供直接、高效、大容量信息支持,同時采用多種形式增強教育趣味性,有助于患者于不同層面獲取疾病相關信息[1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復雜性、不明確性、不可預測性、信心缺乏或不一致性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321”健康宣教應用于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本研究通過3次面對面交流可為患者提供豐富健康教育知識,同時解答患者提出疑問,有助于患者建立對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正確認知;進行2次多媒體視頻講座,可增加健康宣教趣味性,視頻講解可使抽象問題直接化、復雜問題簡明化,便于患者理解;給予1次健康宣教手冊學習,利用圖文并茂的書面教材,有助于患者對自身疾病達到初步理解,同時讓患者記錄自身情感,便于護理人員給予針對性指導,提高護理效果,降低患者對疾病不確定感。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干預后研究組SGRQ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321”健康宣教應用于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增強其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給予宣教手冊看圖說話,觀看多媒體視頻等,可從視覺、聽覺等方面激發患者,提前感知并發癥發生危害,提高患者對并發癥的感性及理性認識,增強個體自覺健康責任意識,進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指導患者進行心功能、肺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3.88%高于對照組77.27%(P<0.05),表明“321”健康宣教可提高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321”健康宣教可增強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疾病不確定感,改善其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