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珠 林仁彬 黃廼奇
丹紅注射液是名貴中草藥提煉而出來的中藥注射劑,主要的成分是紅花以及丹參,其藥物自身可以有效的保護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穩定血管內膜、抗脂質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功效。臨床常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風,癥見:胸痛,胸悶,心悸,口眼歪斜,言語蹇澀,肢體麻木,活動不利等癥;常用作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腦病、腦血栓的治療與預防[1]。丹紅注射液尤其對于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疾病治療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2]。現列舉80 例心血管內科患者進行回顧性討論。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0 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且所有患者伴隨用藥不合理情況。男41 例,女39 例;年齡65.36~78.39 歲,平均年齡(72.91±3.62)歲。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心血管內科的診斷標準要求;②經過醫生的研究分析解釋,心血管內科患者或者患者家屬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醫護人員工作;③心血管內科患者沒有死亡風險。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障礙的心血管內科患者:②有著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的心血管內科患者;③知曉研究情況后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心血管內科患者。
1.2 方法 根據80 例心血管內科患者自身的病情需求注射丹紅注射液。分析丹紅注射液注射之后80 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伴隨用藥不合理情況的原因。
分析心血管內科患者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包括適應證不適宜的患者13 例(16.25%),溶媒選用不適宜的患者17 例(21.25%),用法、用量不適宜的患者15 例(18.75%),聯合用藥不適宜的患者16 例(20.00%),發生用藥不良反應情況的患者10 例(12.50%)。見表1。

表1 心血管內科患者的不良用藥的原因分析 [n,%]
3.1 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情況
3.1.1 皮膚過敏反應 根據大量研究證明丹紅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3]。此次研究中有7 例患者使用丹紅注射液的患者之后出現了皮疹癥狀,醫護人員及時給予對應的治療措施。患者在接受治療護理之后,皮疹均完全痊愈。翻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皮疹是丹紅注射液最主要的不良反應,同時也是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4]。且研究證明丹紅注射液使用之后患者會產生皮膚過敏反應的癥狀。
3.1.2 胸悶、心悸 有部分患者在治療心血管內科疾病的過程當中,給予丹紅注射液一段時間之后,患者出現胸悶、心悸等心血管系統損害不良癥狀。醫護人員立即停用丹紅注射液30 ml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點滴(滴速50 滴/min)治療,與此同時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處理,同時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地塞米松,30 min 后癥狀明顯改善。
3.1.3 頭痛 有1 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在注射丹紅注射液之后還出現頭痛的癥狀,停止使用丹紅注射液,同時給予患者吸氧護理后不良反應癥狀完全消失。
3.1.4 不良反應發生的規律和特點 丹紅注射液臨床應用廣泛,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而且癥狀常比較輕,停藥及對癥處理后容易恢復,安全性較高,臨床常見心悸、皮疹、水腫、惡心、頭暈、頭痛等,也有出血等病例報告,不良反應發生規律尚不明確,男女發病率基本一致,有年齡相關性,年齡越大越易發,對抗菌藥物過敏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則更高。
3.2 丹紅注射液合理用藥分析
3.2.1 醫護人員需要重視用藥人群的選擇 丹紅注射液,主要的組成為紅花、丹參等中藥材構成,其自身可以實現通脈舒絡、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被用在瘀血閉阻的疾病治療過程,常見的疾病為:中風、胸痹、缺血性腦病、瘀血型肺心病、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其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為:口眼歪斜、心悸、肢體麻木、胸悶、胸痛、活動不利以及言語蹇澀等。在使用丹紅注射液的過程當中,醫護人員必須要慎重選擇合適的用藥人群。由于丹紅注射液自身的組成成分較為復雜,其自身的化學成分不能夠有效的標明,很有可能存在一些物質導致患者在用藥之后出現過敏反應,如有部分患者其自身對于丹參以及紅花等中藥有著較強的過敏反應,如果這一類患者直接使用了丹紅注射液,很有可能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較強的不良反應,不僅會導致疾病治療受到干擾,甚至會導致其自身出現生命危險。
如果不對用藥人群進行有效篩選,會導致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增加。與此同時,部分患者的體內代謝,病理狀況,免疫系統,年齡,性別,體質等存在不同的差異,對于藥效的吸收與反應也有著不同的速度,所以使用同樣劑量的丹紅注射液,也會出現一系列的不同反應。所以在選擇用藥人群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充分的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以及其余的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在使用該類藥物的時候必須要重點關注。
3.2.2 用法用量需適宜 中藥復方制劑的適應證和針對人群沒有一定的準確性,對于丹紅注射液,用藥范圍較寬泛,凡中醫辯證有血瘀癥狀者可以選用,如可以用于腦血栓、缺血性腦病、淤血型肺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冠心病等,但在合理使用丹紅注射液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根據丹紅注射液的說明書,根據不同患者調整不同用法用量。如果隨意增加丹紅注射液的使用劑量和療程,很有可能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往往伴隨著傷口出血發熱,過敏反應以及過敏性休克等[5]。不同的使用方法需要選擇不同的用藥劑量,例如:如果患者需要行靜脈注射,那么需要控制其用藥劑量為:4 ml/次,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 稀釋后緩慢注射,1~2 次/d;如果患者需要行肌內注射,那么需要控制其用藥劑量為2~4 ml/次,1~2 次/d;如果患者需要行靜脈滴注,那么需要控制其用藥劑量為20~40 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 稀釋后緩慢滴注,1~2 次/d。如果患者自身有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合并糖尿病,則需要將丹紅注射液與0.9%的生理鹽水稀釋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可以實現靜脈滴注治療。
3.2.3 注意丹紅注射液的聯合用藥 丹紅注射液在使用過程當中,聯合用藥往往存在著很多的配伍禁忌,應單獨使用。盡可能減少其與藥效相似或療效不明顯藥物的聯合用藥,如果一定要聯合應用,必須要在保證其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前提下進行使用[6]。通常情況下,中藥注射液的成分十分復雜,其自身含有著豐富的化學成分,往往會與其他藥物配伍實用之間發生不良反應,會導致有效成分化學發生變化或者溶解度降低等不良情況。對于患者自身的藥物吸收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會導致藥物藥效的無效使用,甚至會導致患者的身體不適[7]。
3.2.4 醫護人員需要重視丹紅注射液的輸注速度以及藥物劑量 藥師應重點審核藥物的劑量選擇,提醒護理人員在使用丹紅注射液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對于不同患者的輸液速度。首先,必須要根據丹紅注射液的說明書來進行合理的藥物使用。一次給藥劑量為20~40 ml,每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情況進行1~2 次給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 后緩慢滴注。丹紅注射液的輸注速度減緩可以減少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8]。
3.2.5 藥物治療中需要時刻關注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使用丹紅注射液的過程中,應提醒患者在發生身體不適的第一時間及時反饋給醫護人員,保證在第一時間針對不良反應做出對應的有效干預措施,減少不良反應加重的可能性。在患者出現不良情況之后需要立即搶救,根據本次實驗的情況可以指導,在不良反應出現的第一時間及時停止使用丹紅注射液,并且干預治療不良癥狀,患者在一定時間之后不良癥狀均可完全消失[9,10]。
綜上所述,丹紅注射液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以及藥品說明書,使用正確的藥物治療方法,以減少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保障其用藥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療率,臨床應加強該藥的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