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珊珊
德州市立醫院,山東 德州 253012
引言: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內醫學臨床針對新醫療改革措施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貫徹落實,并且近些年來一直致力于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與實效性的研究工作。為了保證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醫務人員首先明確了研究工作的基礎所在,開具處方作為臨床用藥的依據,必須得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充分重視,其合理性與科學性將會影響到整個臨床治療的質量與效果。近年來,我國衛生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在重要會議中多次提到處方合理性的關鍵意義,因此國內先后頒布了《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以及《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等相關文件。通過對醫院處方的有效管理,旨在切實提升開具處方在臨床中的實際應用效果[1]。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開具處方66張作為研究主體,33張未行處方點評的開具處方作為對照組,另外33張實施處方點評的開具處方作為觀察組,并且將66例開具處方相對應的患者作為具體的考量參照。3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齡基本分布在21歲-67歲之間,病程分布在2個月-3年之間。3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例;年齡分布保持在26歲-78歲之間,病程分布在4個月-4.5個月之間。
1.2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開具處方66張作為研究主體,33張未行處方點評的開具處方作為對照組,另外33張實施處方點評的開具處方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處方相應患者的治療效果[2]。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我院將兩組開具處方相應患者的臨床療效作為主要的觀察指標,具體將其分為痊愈、基本痊愈以及未痊愈3個等級,有利于后續研究的合理使用。其中,痊愈患者的綜合治療評分>90分,基本痊愈患者的綜合治療評分<90分且>80分,未痊愈患者的綜合治療評分<80分。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總例數×100%。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結合表1所示,33例觀察組患者中,綜合治療評分達到痊愈標準的有21例,達到基本痊愈標準的有10例,未痊愈患者2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93%;33例對照組患者中,綜合治療評分達到痊愈標準的有18例,達到基本痊愈標準的有10例,未痊愈患者5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84%。實施處方點評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3.1合理用藥評價和處方點評已達成全球共識 近些年來,隨著中西藥處方在各科室中實效性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國內甚至是全球范圍內均對處方點評機制開展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現階段,世界衛生組織(WTO)認為處方點評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用藥行為的規范性,并且促進部分醫療機構的用藥合理性,保證開具處方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為用藥患者的安全質量夯實基礎。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很多國家都開始大力推行處方點評機制,并且對醫療機構的內部處方使用進行綜合評估,判斷其合理性與科學性,保證患者用藥后的安全質量與康復效率。由此可見,在當前發展過程中,合理用藥評價與處方點評機制已經達成了全球共識,所有國家將攜手建立真正有效的處方點評醫療機制,為患者的臨床用藥行為的規范性、合理性與安全性作出保證[4]。
3.2建立規范化處方點評管理體系 為了保證規范化處方點評管理機制的有效建立,醫務人員必須首先明確建立體系的詳細步驟,第一步是規劃處方點評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架,第二步是處方點評管理體系中的人員組成以及各組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第三步就是設置三級點評機制,并且具體實施到實際的點評流程中。具體而言,三級點評機制主要就是包括了審核上報-復核匯總以及點評談論三個具體內容,基于此,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性,并且同時提升了藥師的專業知識以及業務水準。除了能夠提升藥師專業能力之外,處方點評管理在藥事績效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我國醫療事業整體的創新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綜上所述,醫院執行處方點評機制能夠提升各科室中西藥處方的使用合格率,保證各科室患者的用藥安全質量,促進醫院績效管理等多元化方式的形成與建立,切實改善了醫院現存的監督管理機制,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