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培
禹城市人民醫院,山東 禹城 251200
小兒腦癱作為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患兒在臨床診斷中,主要以智力低下、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為主,導致患兒的生活質量降低。在臨床治療中,需要對患兒進行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改善患兒的肌張力,緩解患兒肌肉異常的狀態,使患兒的活動能力得到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對腦癱患兒進行MRI磁共振成像檢查,能夠直觀的了解到患兒的病癥的原因,然后根據患兒的病因制定完善的治療措施以及康復計劃。因此,為提高診斷效果需要針對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總結,提高臨床分析效果。
1.1基本資料 于選取2018-3月~2020-4月期限內,本院收治的100例腦癱患兒作為實際觀察對象,這100例腦癱患兒各項數據不存在較大的差距病患年歲在【0.61歲~3.59歲】之間。男性患兒41例,女性患兒59例。出生發生窒息的患病例數為47位,早產患兒的患病例數為20位,患上核黃疽的患病例數為14位,存在產傷歷史的患兒例數為10位,其余9位患兒沒有明顯的發病情況。腦癱患兒選取的標準為:
①腦癱患兒均滿足腦癱的臨床診斷標準,其家屬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②將患有其它惡性疾病的患兒排除在外。
1.2研究方式 對患兒進行綜合性的康復治療后,然會使用磁共振的方式對患兒進行復查。其中8例患兒肢體情況得到恢復,17例患兒的肢體活動能力得到緩解,27例患兒沒有得到明顯的好轉。患兒每隔8個月進行復查一次。使用的磁共振儀器為0.35T永磁式設備,患兒接受檢查前需要服用鎮靜藥物,然后再進行磁共振檢查。
1.3評價方式 總結患兒的磁共振成像特點,總結磁共振成像的臨床治療情況。
1.4統計學處理觀察患兒的具體數據,采用統計軟件處理數據,使用例數表示計數數據,以均數標準差作為正態分布數據的表現方式。
根據最終結果對比,可以獲得以下詳細數據,具體數據分析內容如下表:

表格1 腦癱患兒病灶情況
腦癱患兒通常是患兒在母體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患兒的腦組織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會使患兒出現殘疾。在臨床診斷中,患兒以肌張力的異常為主,而且患兒的語言情況、智力情況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在臨床治療中,主要的治療手段為腦神經性營養藥治療以及癱肢功能鍛煉為主,能夠使患兒的身體情況得到有效的恢復。
對患兒的磁共振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知道一歲以下的患兒是治療的最佳時期,采用綜合性的治療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肢體異常情況。但是對于腦癱患兒來說,由于年歲較小,因此,父母很難注意到患兒的異常情況,不容易引起家長的注意,隱蔽性較強。在臨床診斷上,由于患兒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對于醫生來說,對病癥進行準確診斷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診斷過程中,可對患兒腦癱情況進行分類,6~12個月的患兒為早期腦癱,六個月以內的患兒為早期患兒。使用磁共振成像,能夠直接觀察到患兒的腦部病變位置,對于臨床表現不清晰的早期階段,使用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能夠靈敏的顯示出腦部的異常情況,可以作為確診的診斷依據。而CT成像對于由于腦缺血或者白質變性導致的小血管位移以及畸形等情況的檢測效果較差,由此可見在診斷小兒腦癱時,磁共振成像的輔助診斷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根據臨床數據結果,腦癱患兒使用磁共振診斷后,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患兒的腦萎縮病灶情況,可以將診斷結果用于臨床治療工作中,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