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炳珍
北京市平谷區南獨樂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1212
高血壓是一類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患者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肢體乏力、夜尿增多等癥狀,發病率較高,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科學有效的疾病綜合管理措施是社區高血壓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顯著優化患者的血壓指標并提升其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故對現代化疾病綜合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十分重要且必要。目前,采取綜合管理方案可大幅度顯著優化患者的血壓指標并提升其生活質量[2]。故本文將深入研究綜合管理用于社區高血壓中的價值。
1.1基本資料 病例挑選年段:2018年1月-2020年1月。
篩選標準:(1)患者確診患有高血壓,無漏診、誤診情況。(2)患者及其家屬(主要是直系親屬)對本次試驗知情且自愿參與,參與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2)不愿配合的患者。(3)患有其他惡性疾病或家族遺傳疾病的患者。
病例一般資料:社區高血壓患者共1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共有80例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齡區間(65-80)歲,平均年齡(68.31±2.28)歲,病程區間(6-10)年,平均病程(7.13±1.11)年;觀察組共有80例患者,男40例,女40例,年齡區間(65-80)歲,平均年齡(68.25±2.12)歲,病程區間(6-9)年,平均病程(7.14±1.08)年。
資料分析:對比分析后發現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故具有對比分析價值。
1.2操作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給予患者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生理疾病管理等基礎性疾病管理措施,同時進行被動式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未實施綜合管理措施。
觀察組:實施綜合管理,組建家庭醫生團隊。家庭醫生團隊包括一名全科醫師,一名全科護士,一名防保醫師組成,通過查看患者病歷了解其病情,由此制定科學的綜合管理方案:主要包括:(1)健康宣教:采取上門宣教服務,為其介紹高血壓疾病與患者自身不良生活習慣之間的關系,勸導患者戒煙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飲食,同時詳細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并輔以以往治療案例進行佐證。(2)飲食干預: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增加新鮮水果的攝入,多食芹菜等降壓食物,要求患者家屬制作菜品并監督患者的飲食情況。(3)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個人運動能力制定運動計劃,建議患者每周至少室外鍛煉5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鐘,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健康活動。(4)心理疏導:采取注意力轉移、興趣培養、成功案例介紹等方法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5)用藥指導: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切勿盲信盲從,詳細介紹治療高血壓的高質量藥物,進行全面科學的用藥指導。(6)定期隨訪:堅持1個月2次或2次以上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據此調整方案,進一步提升綜合管理成效。
1.3觀察指標 觀察內容分為兩大部分:(1)統計血壓指標,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兩個指標。(2)統計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存活力以及生理職能幾個指標,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觀察時間設定為6個月。

2.1血壓指標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指標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血壓指標
2.2生活質量評價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對照組更高且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
綜合管理由家庭醫生團隊制定方案,立足健康宣教、飲食干預、運動指導、心理疏導、用藥指導及定期隨訪幾個方面全面提升疾病綜合管理效果,顯著優化患者的血壓指標并提升其生活質量[3]。具體來說: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意識,重視高血壓疾病防護,提高管理依從性;心理疏導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工作,利于推進綜合管理工作;飲食干預和運動指導可以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用藥指導可以培養患者的用藥安全意識,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定期隨訪可以通過面對面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管理情況,利于優化和調整綜合管理方案,進一步提升管理成效。
通過上述結果可以看到,相較兩組,觀察組各項指標更加理想,這說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來說,綜合管理相較于常規管理更加科學有效,臨床應用價值巨大。綜上分析,綜合管理可滿足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需求,是高血壓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醫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