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金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關節軟骨丟失、軟骨下骨硬化增生、滑膜發生炎性反應的綜合性病變[1]。而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見骨關節炎類型。目前,對于早期KOA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2]。平樂正骨手法是在傳統手法基礎上,融合“平衡理論”,采用舒筋、通絡、推髕、活關四部法,其通過對病患周圍軟組織松解,改善局部微循環,糾正異常力線,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中,我們運用平樂正骨手法治療膝骨關節炎取到較好的療效,現將觀察資料進行如下報道與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就診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骨關節病門診的膝骨關節炎患者63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3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做的臨床研究通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診斷標準 參照2001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KOA診斷標準[3]。
2.1治療方法 平樂正骨手法 舒筋:操作者以拇指按揉患肢髖關節、髕股關節、踝關節周圍肌群,自上而下。通絡:操作者以拇指點按犢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陰陵泉、委中穴。推髕:操作者拇指、食指拿捏髕骨,緩慢推動使髕骨上、下,內、外滑動,反復操作10 次。然后以拇、食指尖拿住髕骨,并向上提升10 次,增加髕骨活動范圍。活關:伸屈膝關節,于最大活動范圍時停留片刻,加做膝關節內外翻活動,徐徐牽拉膝關節1min,增加膝關節間隙。每日一次,7日為一療程,共3療程。
常規手法 參照《中醫骨傷科學》,步驟如下:先在兔患膝關節周圍施以指揉法、摩法、擦法;再沿膝關節周圍韌帶走行方向施以順筋手法;然后扶膝握踝,伸屈膝關節;最后在膝關節周圍做局部按摩放松。每日一次,7日為一療程,共3療程。。
2.2評價指標及療效評價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的WOMAC指數量表評分、VAS評分。
總體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骨關節炎部分的療效標準。根據治療前后的評分計算改善率。
2.3統計方法 2 組患者性別的比較采用 X2檢驗,年齡、病程的組間比較、WOMAC評分、膝關節疼痛 VAS 評分、ESR及CRP指標的組間、組內比較均采用 t 檢驗,綜合療效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患者的WOMAC評分、VAS評分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2組患者WOMAC評分、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者的WOMAC評分、膝關節疼痛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至表2) 。

表1 2組膝骨關節炎患者骨關節炎指數量表評分(分,

表2 2組膝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評分(分,
膝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功能障礙,膝骨關節炎較為常見。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該病的整體患病率為3.8%[4]。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看,KOA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全關節疾病,不僅涉及軟骨,還涉及半月板、軟骨下骨、滑膜及周圍肌肉韌帶。平樂正骨手法具有無創傷、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的臨床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關節功能及疼痛方面,觀察組患者治療結束后WOMAC 評分、膝關節疼痛 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平樂正骨手法干預膝骨關節炎患者后可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改善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