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勇 廖 雪
1.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重慶 402260;2.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重慶 402260
支氣管哮喘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一旦發作患者會出現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從而導致窒息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將呼吸內科綜合治療應用到支氣管哮喘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5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各組患者25例。對照組中15例為男性,10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0.2±4.3)歲,采取常規基礎治療;觀察組中20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為46~74歲,平均年齡為(62.5±5.3)歲,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次所選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研究得到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對患者采取沙丁胺醇氣霧劑治療,每次250ug,每日三次,持續治療6個月。
觀察組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吸入氟替卡松,根據患者病情將患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患者,輕度中度患者每次125ug、重度患者每次375ug,伴隨肺結核患者應對腎上腺皮質激素靜脈注射。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觀察組中10例患者治愈、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中7例患者治愈、10例有效、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68.00%,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6.00%;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2.00%,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2.4比對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

表2 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比對
2.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發生蕁麻疹1例,皮疹1例,所占比重為5.0%。對照組中發生皮疹1例,發生率為2.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在這種發現趨勢下空氣污染程度逐漸加劇,飲食習慣缺乏科學性,致使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生率逐漸提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目前,腎上腺皮質激素在臨床上得到了有效運用,具有抑制免疫、抗敏的效果。將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到支氣管哮喘患者中可起到調節糖代謝及水鹽代謝的作用,促進患者免疫力的提升,據此這類藥物的應用頻率顯著增加。在臨床醫學上適量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病情發生惡化,同時還應對患者的臨床用藥合理指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兩種常用治療方式為靜脈注射與霧化吸入,為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可對患者靜脈通路進行建立,將普通藥物以及特效藥物分開輸入,通過對患者用藥史以及過敏史了解方可對患者展開治療,在給藥過程中應對靜脈注射速度嚴格控制,對藥物應用效果與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進行仔細觀察,另外,如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還應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損害呼吸道粘膜,護理人員要保證吸氧護理的有效性,在吸氧過程中對患者各項體征密切關注,確保面罩與管道處于暢通狀態,及時清理患者的分泌物,提高吸氧的流暢性,避免休克、呼吸不暢現象的發生。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大多存在胸悶、反應能力弱,活動能力不足等問題,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來制定護理干預方案,對支氣管哮喘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向患者科普,確保患者認知水平全面提高[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00%,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