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新
山東省新泰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超聲科,山東 新泰 271200
對于胎兒神經系統畸形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會導致新生兒畸形,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儀器分辨率的全面提升,胎兒顱內結構可借助超聲診斷方式準確的顯示出來[1]。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早孕期孕婦當中落實產前篩查工作,可提升該疾病的檢出率。為此,本研究通過對我院選取的50例孕婦胎兒神經系統畸形影像篩查資料回顧,以下就具體內容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孕婦作為此次研究主體;年齡在22~38歲之間,年齡均值為(28.39±4.23)歲。納入標準: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孕婦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已經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各項機體器官功能障礙者;其各項指標均不符合本實驗標準[2]。對比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聲篩查,早孕期:11+0~13+6W;中孕期:孕22~24W,在檢查期間。采取PHILIPS -Affiniti70以及PHILIPS-iu22 彩色超聲診斷儀來進行檢查,二維凸陣探頭在1~5MHz;三維容積探頭在4~8MHz。
在實施檢查的過程中,觀察患者頭顱是否完整,結構以及形態,從顱頂至顱底,二維以丘腦、側腦室水平、經小腦橫切面為主要切面。早孕期:主要對大腦鐮、側腦室、丘腦、小腦等結構來實施檢查,對于中孕期,在檢查時,以上項目為基礎,增加透明隔腔、第三腦室、蚓部、胼胝體等結構,雙頂徑、頭圍、后顱窩池深度等項目進行檢查。脊柱:在實施檢查的過程中,從頸椎至骶尾椎實施檢查,以矢狀切面、橫切面為主,然后對患者具體檢查情況實施分析。記錄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情況[3]。
1.3觀察指標分析在孕婦不同階段孕婦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檢出情況以及檢出率,分析早、中孕期產前超聲篩查工作開展發揮的臨床意義和作用。

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
早孕期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與中孕期之間存有顯著的差異,具體檢出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比較(n/%)
對于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是其發育最早的器官,據臨床相關數據顯示,神經系統畸形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會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本次研究當中,通過對兩組孕婦采取超聲篩查,研究結果表明,在孕早期,對無腦兒、露腦、腦及腦膜膨出以及全前腦的檢出率分別為18.00%,6.00%,12.00%,2.00%。在孕中期,對脊柱裂、腦積水、小腦發育不良、蛛網膜囊腫、Dandy-walker 變異型、胼胝體發育不全、無腦兒、腦及腦膜膨出的檢出率分別為26.00%、16.00%、2.00%、2.00%、2.00%、2.00%、4.00%、8.00%。數據表明,孕早期以及孕中期孕婦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存有一定的差異,為提升整體的檢出率,在臨床檢查期間,就要積極落實孕早期以及孕中期的檢查工作,以此來做好早期處理,為其獲得更好的母嬰結局,降低新生兒死亡率[4]。在超聲檢查的應用期間,可將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情況準確的反應出來,顯示出露腦畸形、無腦畸形、側腦室擴張等狀態。以露腦畸形為例,出現的概率較高,尤其在早期階段,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胚胎在發育第4周時,前神經管未完成閉合,進而造成顱腦缺損,致使腦組織顯露羊水。經超聲圖像反映,露腦畸形以側腦室與雙頂徑橫切面檢查來進行明確,胎兒顱骨強回聲光環消失,腦中線、丘腦顯示模糊,顱腦正中矢狀面出現清晰的顱內混合型腦組織回聲[5]。
綜上所述,對孕婦采用超聲篩查,在早孕期以及中孕期期間的應用,可對其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情況進行判斷,此間,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針對異常的胎兒,在臨床檢查期間還需結合MRI進一步明確,以此來降低新生兒缺陷的發生率,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