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蕾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人民醫院,山東 淄博 256100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被人們稱之為冠心病,同時也被叫做缺血性心臟病,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臟病,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的供血不足,進而導致心臟器質性病變或者功能性障礙[1]。臨床表現為:胸腔疼痛(疼痛感會延緩到胃、背部、手臂、頸部),還會出現昏厥、出汗、眩暈感、惡性、呼吸急促等,甚至還會因為心力衰竭導致死亡[2]。在生活中,如果發生上述癥狀要及時就診,早期治療。冠心病發病的病因還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是目前并不知曉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原因。引起疾病發生的因素有很多種,例如:不運動、體重超重、吸煙、高血壓、性別、家族史、痛風、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年齡等。在研究中,我們會使用脂蛋白、膽紅素檢驗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診斷,拓寬對患者的診斷方法,更加及時和準確的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延長生存的時間,如下。

表2 兩組病史資料對比(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時期來我院健康體檢人群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為沒有服用過影響檢查結果的藥物,沒有其他臟器的嚴重疾病。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60.3±2.6)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清晨保持空腹狀態下,經過醫護人員的指引,采取靜脈血5ml,之后實施15min的離心,速度為3500rpm/min,將血清分離。使用全自動化的奧林巴斯AU400儀器對脂蛋白、膽紅素進行檢驗,分別使用的是免疫比濁率增強法和釩酸鹽水法。兩種指標的血液需要使用8h之內的空腹血。對66例冠心病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群的檢查結果進行整理,了解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脂蛋白的含量。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脂蛋白值。
(2)比較兩組病史資料。

2.1兩組直接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總膽紅素低于對照組(P<0.05),脂蛋白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脂蛋白值對比
2.2兩組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吸煙史、其他病史無可比性(P>0.05),見表1。
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臟供血不足、冠狀動脈狹窄,進而促使心臟功能性障礙或者器質性病變。患者在患病后產生的臨床表現是昏厥、出汗、眩暈感、惡心、呼吸急促、胸腔疼痛,甚至出現死亡。冠心病的癥狀被分為隱匿性、心理衰竭型、心絞痛型、猝死型、心肌梗死型[3]。這種疾病常見的類型是心絞痛型,嚴重的患者是猝死或者心肌梗死。心絞痛是因為暫時性、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導致的一種癥狀,表現是胸部有悶脹感、壓迫窒息感、劇烈灼燒疼痛感,還會伴有惡心、憂慮、呼吸急促、虛脫、頭暈、心悸、出汗等。冠心病有較為危急的癥狀那就是心肌梗塞,一般是心絞痛加重或者頻繁發生時產生。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是:心前或者胸骨有劇烈的疼痛,放射到左臂、左肩或者其他的位置,經常伴有脈搏微弱、呼吸急促、惡心、頭暈、多汗等[4]。冠心病的發生和脂蛋白的升高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多數的研究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蛋白的升高有相關性,在結構中,脂蛋白和纖溶酶有高度的同源性,脂蛋白可以和血小板、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表明的親和位點結合,有效的抑制纖溶酶原的結合,促使喪失功能。脂蛋白可以有效的抑制纖溶酶原的激活,抑制纖溶酶原的激活劑,促進血栓形成。膽紅素可以抑制動脈內壁斑塊和粥樣硬化的發展和形成,膽紅素是經過血紅蛋白分解,低濃度的膽紅素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和白蛋白結合后可以抑制、清除身體中的自由基,血清中較多的膽紅素都有清除的效果。所以本次研究,通過脂蛋白、膽紅素檢驗了解冠心病。
兩組直接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總膽紅素低于對照組(P<0.05),脂蛋白高于對照組(P<0.05),從此結果中我們可以斷定,脂蛋白、膽紅素可以作為診斷冠心病的一項指標,可以幫助患者早期進行診斷和預防,改善預后,為治療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脂蛋白、膽紅素檢驗結果較為準確,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