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春
山東省乳山市中醫院心內科+ICU,山東 乳山 264500
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輸出量減少、心臟負荷增加可引發心源性休克,最終導致患者死亡[1]。急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性危重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為進一步對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筆者對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為32~74歲,平均(56.49±3.07)歲。觀察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0~76歲,平均(57.31±3.4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協助患者取半坐臥位,進行常規抗心衰治療,并給予面罩吸氧治療,氧流量保持在8L/min,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監測。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儀器為S/D20型無創呼吸機,模式為呼吸末正壓加壓支持通氣,呼吸比例1:1.5,氧濃度80%,慢慢降至35%,呼氣壓2cmH2O,慢慢增加至5cmH2O。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實時調整。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變化。②對比患者治療前后心肌肌鈣蛋白(cTnI)及血清氨基末端 B 型鈉尿肽原(NT-pro BNP)水平變化。

2.1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 觀察組治療后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aO2、SpO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
2.2治療前后NT-pro BNP、cTnI變化 觀察組治療后NT-pro BNP、cTnI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 BNP、cTnI變化
臨床上以往對于急性心力衰竭多采用藥物治療、持續給養治療,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病情,但是往往無法有效糾正氧血癥,治療效果不太確切[3-4]。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無創呼吸機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該方法能夠緩解呼吸肌疲勞,有效改善肺部通氣功能,降低支氣管萎縮發生率[5]。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PaO2、SpO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效果確切。原因主要如下:無創呼吸機可以提高肺泡內部壓力,有效降低肺泡萎縮發生率,利于肺泡氧氣進入毛細血管,改善通氣血流比值,降低肺內分流,增加心肌供氧量,進一步增加動脈血氧飽和度[6]。
NT-proBNP是心肌細胞合成天然激素,其分泌量會隨著心室的充盈壓升高而升高[7]。cTnI為急性心衰預后的重要評價指標[8]。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NT-pro BNP、cTnI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無創呼吸機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原因主要為無創呼吸機可以改善機體的換氣功能與通氣功能,以緩解呼吸肌疲勞,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總之,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積極開展常規治療聯合無創呼吸機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