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青光眼患者通常表現為眼痛、畏光、視力下降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眼盲[1]。目前,小梁切除術是該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促進術后功能性濾過泡形成,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濾過泡容易發生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2]。研究表明,正確的眼球按摩護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功能性濾過泡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本文現就眼球按摩護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中的效果進行研究,詳細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2:18;年齡30-80(60.14±2.3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21:19;年齡51-70(61.47±1.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性不大,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青光眼診斷標準;②術后眼壓偏高者;③濾過泡扁平者;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前房形成較差者、結膜切口閉合差、眼底檢查有視網膜脫離者、有重大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定期術后復查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眼球按摩護理,方法如下:(1)從眼球上方對手術切口旁邊的部位進行按壓,按壓時力量、頻率適中,一下一下按摩,讓眼睛里部分房水通過濾過口到達結膜下;(2)從眼睛下方向上推眼睛,確保推時能看到眼球有輕微移位,使房水通過濾過口到達結膜下,減輕瘢痕形成。
按摩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濾過泡、前房情況,每按摩2s,停2s繼續按摩,15次/min,一次按摩3-5min,每天5-6次按摩。上眼瞼按摩法:對上眼瞼鞏膜瓣對應的上方及兩側位置進行交替按摩,使鞏膜瓣兩側縫線得到松懈;下眼瞼按摩法:使用拇指指腹緊貼眼眶下緣,同時壓迫下眼球,使眼壓升高,增加房水外流。教學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多次示范,確保患者熟練掌握眼球按摩方法,并告訴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要堅持規范按摩,定期復查。
1.3觀察指標 手術成功率:術后3個月內患者眼壓保持在10-18mmHg范圍內,且能夠成功形成功能性濾過泡;
眼壓:于術后第1、2、3個月,利用日本佳能生產的TX-F型眼壓計對患者眼壓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取3次重復測量的數值,取平均值進行比較;
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3級,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2.1手術成功率 研究組的手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成功率比較(n%)
2.2眼壓評分 兩組術前和術后1個月眼壓評分差異不大,P>0.05;術后2、3個月,研究組眼壓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眼壓評分比較(n%)
2.3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n=40,%)
目前,小梁切除術是治療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該方式雖能有效促進功能性濾過泡行成,改善患者眼壓,但手術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并發癥,不利于患者康復,因此加強術后眼球按摩護理十分必要[3]。眼球按摩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上瞼按摩法,一種是下眼瞼按摩法。上眼瞼按摩法目的是松懈鞏膜瓣兩側縫線的目的,使房水外流;而下眼瞼按摩是為了沖破結膜瓣和鞏膜瓣下的粘連,使患者房水外流[4]。需要注意的是,若眼壓按摩位置出錯極有可能影響功能性濾泡形成,因此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手術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前和術后1個月眼壓評分差異不大,P>0.05;術后2、3個月,研究組眼壓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眼球按摩護理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眼壓情況。此外,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眼球按摩護理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眼球按摩護理在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中能提高患者手術成功率,改善眼壓情況,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