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平
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山東 濟寧 272100
慢阻肺,英文簡稱(COPD),屬于一種呼吸內科常見重型病癥之一,以中老年人為多發人群。病情發作后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臨床特征,且隨著氣流受限程度的不斷加劇,對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反應也變得越來越敏感。隨著病情的持續發展,則可能并發出現二型呼吸衰竭,繼而導致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本研究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選取86例慢阻肺二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則對相關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予以了探究分析。
1.1一般資料 2019年2月~2020年2月為本次研究選取時間段,從該時間段中共計選取86例慢阻肺二型呼吸衰竭患者展開研究,通過運用隨機數表法將86例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6:17例,患者年齡在50歲至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80±12.49)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4:19例,患者年齡在51歲至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05±12.74)歲?;€資料組間不存在差異,P<0.05,具備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比如注意事項告知等。
1.2.2觀察組 行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幾方面:(1)心理護理。采用溝通交流的方式積極鼓勵患者主動表達內心想法,予以足夠的尊重,獲知患者心理存在的顧慮,針對性采取心理疏導措施;(2)呼吸道護理。定期對患者進行拍背與吸痰等措施,從而有效將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內分泌物予以有效清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患者霧化吸入生理鹽水,充分稀釋痰液,促使患者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此外,及時調整呼吸機通氣相關參數。(3)呼吸機管理護理。對呼吸機管道定期進行清潔,維持呼吸機管道處于暢通狀態,同時避免其發生脫落,及時補充無菌注射用水,防止發生干燒。(4)體位護理。將床頭抬高30°,并結合患者神情狀態對體位進行調節,維持患者體位處于舒適狀態,定期翻身,每間隔2小時翻身1次,記錄體位變化情況。
1.3觀察和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氣促、咳痰、咳嗽)緩解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實施調查,總分為100分,當分數大于90分定義為非常滿意,當分數介于65分到90分時定義為滿意,分數低于65分定義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2]。

2.1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氣促、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對照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組間差異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后所得護理滿意度為72.09%,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后所得護理滿意度為95.3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對照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組間差異(n,%)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氣促、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后所得護理滿意度為72.09%,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后所得護理滿意度為95.3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綜合護理措施屬于一種常用于臨床的護理模式,屬于現代化護理模式之一,不存在統一規范化的護理措施與流程,且護理模式也較為靈活,其實質主要是通過制定綜合性護理方案,有效規避護理風險因素,從而堅強護理風險因素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影響[3]。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治療慢阻肺二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綜合護理措施時,可為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治療提供安全保證,促使患者處于更加舒適的狀態。
綜上所述,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治療慢阻肺二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綜合護理措施的效果顯著,縮短了氣促、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且取得了患者的滿意認可,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