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芝
山東省南山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2
心臟驟停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種病癥,若是沒有盡快進行治療,則患者死亡的幾率極高,當前主要應用心肺復蘇方式搶救治療,該方法可以促使患者動脈壓與心率逐漸得到穩定,但是因為促使心臟驟停引發的具體原因無法準確明確,所以患者即使心跳恢復正常后,依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若是沒有加以重視,則可能會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發生,嚴重時導致患者死亡,因此給予患者心肺復蘇后同時進行有效護理干預顯得極為重要[1]。對此,為了探討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文選取我院患者給予急診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1.1基礎資料 此次主要從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內選取我院接收共170例心臟驟停患者,所選對象都已經進行心肺復蘇治療,且都已經排除嚴重精神疾病者;利用抽簽法將患者分成參照、研究兩組,各85例,參照組男女比重46:39,年齡普遍分布在22-74歲內,平均(60.35±1.22)歲;研究組男女比重45:40,年齡普遍分布在23-73歲內,平均(60.41±1.15)歲;將所有資料統計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對患者心率、血壓與呼吸頻率等體征進行監測,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難情況,則需要通過供氧裝置干預,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并且做好日常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護理環境,做好室內通風,對探視次數進行一定的限制;同時還要給予營養支持,以維持各項生命體征。
研究組實施急診護理,內容如下:①當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后,護理人員必須詳細掌握患者氣胸與肺水腫等不良發生情況,若是患者無法正常呼吸,則需要給予機械通氣護理,并且還需要確?;颊吆粑罆r刻濕潤,對背部進行適當拍打,促使患者可以順利排痰;因為每個患者體質存在著明顯不同,所以在搶救過程中極其可能會引發并發癥,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監測,針對具體情況做好各項并發癥預防護理工作,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發生[2]。②由于搶救后患者病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穩定,所以這段時間護理人員一定要對心電圖進行嚴格監測,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以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若是患者處在一個亞低溫狀態,則應該給予保暖措施,若有必要可以適當給予冬眠合劑,并實施復溫護理。③日常護理,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清潔患者皮膚,預防皮膚發生感染而引發其他并發癥,同時還要進行口腔清潔護理,加強患者個人衛生護理工作;同時還應該將急診護理健康知識給予患者宣教,適當降低探視次數,這樣可以合理降低人員流動,從而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環境;另外,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適當給予靜脈輸液與抗生素等藥物護理。
1.3觀察指標 將患者護理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等指標進行統計;并觀察患者肺部感染、胸部不適以及壓瘡等不良反應。

2.1臨床指標分析 經表格數據可見,護理前兩組指標不存在顯著差異,護理后,研究組平均動脈壓與心率都比參照組高,P<0.05。

表1 統計患者平均動脈壓與心率指標
2.2不良反應 如下表,實施護理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下更低,P<0.05。

表2 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n/%)
當發生心臟驟停時,如果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則可能會因為全身缺血缺氧而導致死亡,心肺復蘇是當前首選搶救方法,但是經過搶救后,患者病情不能快速穩定,所以必須進行密切監測,并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干預,以預防其他不良反應發生,幫助患者病情快速穩定[3]。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急診護理應用在心肺復蘇后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急診護理過程中,通過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并觀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與肺部感染具體情況,以合理判斷患者病情,并采取針對性預防護理,盡可能預防不良反應發生;同時再給予患者日??谇磺鍧嵟c皮膚護理,確保患者個人衛生整潔,并適當減少訪視次數,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護理環境,提高患者舒適度,確?;颊呖梢猿浞值玫叫菹?,有助于患者可以快速恢復。
綜上,急診護理能夠有效穩定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患者平均動脈壓與心率,預防不良反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