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醒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200
患者胸部出現外傷以后,許多患者會伴有應激性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對其機體產生諸多刺激,從而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為此,本文將對舒適護理對胸部外傷患者疼痛癥狀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37例,采用常規護理法,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7.49±2.32)歲;觀察組23例,采用舒適護理法,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8.10±2.51)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法,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掌握正確深呼吸方法,嚴重者應遵循醫囑為患者服用止痛藥物。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其護理措施如下。
(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每天定時詢問患者胸部疼痛情況,并對患者體位改變時的胸部疼痛癥狀進行評估,詳細記錄患者胸部疼痛分值,并對患者24小時內平均疼痛分值進行評估,詳細記錄患者疼痛發作時間、疼痛頻率、疼痛癥狀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建立疼痛檔案,充分尊重患者個體差異,依照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隨時調整患者疼痛控制效果[1]。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還要進行1對1護理講解,分別從疾病方面以及動作方面講解可能會出現的疼痛感受,教授患者掌握減輕疼痛的有效方法,增加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2]。護理人員還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確保病房干凈整潔,保持室內溫濕度舒適適宜,控制患者家屬探病時間,定期開窗通風。在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運用專業心理知識引導患者說出內心感受,陪同患者進行術前各項所需檢查,為患者講解手術實施的目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在手術過程中所需注意事項,同時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與術后康復過程,借助成功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
(2)術后護理。由于患者胸部外傷癥狀不同,胸部疼痛癥狀也不同。許多胸部外傷患者實施手術后胸部疼痛感加劇,患者因胸部疼痛害怕咳嗽、翻身、深呼吸等,使患者無法將肺內的分泌物通過咳嗽排出,導致患者肺部感染。針對這種情況,對于疼痛癥狀較輕的患者應借助語言關懷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對于疼痛感較重的患者,應遵循醫囑為患者服用一定劑量的曲馬多等口服藥物,以此減輕患者胸部疼痛感。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分析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時間 觀察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以及平時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分析兩組各項指標時間對比表
2.2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焦慮、生存質量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焦慮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焦慮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觀察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焦慮、生存質量分)
胸部外傷屬于心胸外科較為常見的功能性損傷,該損傷主要來自于高空作業、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無論患者胸部外傷屬于開放性損傷還是閉合性損傷,都會使患者胸部出現疼痛癥狀,尤其在轉動身體、深呼吸、咳嗽胸部疼痛感加劇。由于患者因胸部疼痛致使呼吸變淺,無法用力咳嗽,致使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逐漸增多,從而導致患者肺部引發感染[3]。
舒適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方法,能夠讓患者在生活質量評分、心理焦慮以及疼痛程度處于愉悅狀態,降低患者因胸部疼痛產生的不良應激反應。在實施舒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優良的護理環境,讓患者在舒適溫馨的病房中減輕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細致為患者講解胸部疼痛的引發因素,運用專業心理學知識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引導患者說出內心潛在焦慮,有助于患者病癥快速得以恢復。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胸部外傷持續疼痛持續時間以及平時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在實施護理前,兩組患者疼痛、焦慮、生存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實施護理后,兩組患者疼痛、焦慮、生存質量評分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對胸部外傷患者疼痛癥狀得以有效改善,縮短患者胸部疼痛時間,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