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桂林市平樂縣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2400
消化道出血分作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兩類,具有發病快,危險性高等特點。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具體出血部位有胃、食管、十二指腸[1]。當上消化道出血時會引起周圍循環衰竭?;颊邥憩F出心悸、惡心、口渴及暈厥等癥狀,而且皮膚會呈灰白色,觸及有明顯的濕冷感,對甲床按壓蒼白,很難恢復[2]?;颊咂7o力、煩躁、萎靡不振、意識模糊、嘔血、血便。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基礎疾病,上消化道即便出血量不大,器官功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3]。本文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用不同護理措施,對比護理內容和效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9年1-12月收治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確診上消化道出血。按隨機數字表法分作2組,對照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齡50-70歲,平均(60.2±3.5)歲;觀察組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齡50-70歲,平均(61.5±3.0)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出黑便、嘔血、便血等癥狀?;颊咧檠芯壳液炇鹜鈺?,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心腦疾病,消化性潰瘍惡變患者,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診斷和治療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監測病情進展,為患者口頭宣教和指導,記錄嘔吐、惡心等癥狀,監測生命指標變化,遵醫囑用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個性化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各項基礎護理操作時,要保證所有護理操作無縫銜接,同時監測上消化道出血情況,詳細記錄出血量。
(2)對出血癥狀個性化干預。針對皮膚有受損危險,有墜床、跌倒等危險的患者,指導此類患者要選擇寬松的衣物,定時為患者翻身,床單維持平整,及時為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抓撓。打開患者床欄,做好安全防護。針對有再出血、失血性體克風險的患者,要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準備好搶救藥品與物品,遵醫囑為患者補液,避免進食普食或過硬食物。針對活動無耐力患者,指導患者要保持臥床休息,病房安靜利于休息。針對排便異常患者,護理人員要觀察出血量、糞便顏色、性質和次數,監測并記錄體溫變化。
(3)營養方面(個性化飲食護理)。上消化道出血實施飲食干預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營養失調、體液不足、電解質紊亂的患者,要指導患者及時進食(禁普食),為患者補液,維持電解質,對24h液體進入量要做好記錄,及時為患者輸血,保證血容量及時恢復。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狀態下指導患者飲食。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一對一飲食護理計劃,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多食高維生素類食物,控制鈉鹽、高蛋白等類食物攝入,盡可能選擇流食與半流食。
(4)個性化心理護理。針對過分依賴的患者,此類患者不能全面認知疾病、發病因素的治療方案,憂慮治療效果而產生過度依賴心理。護理人員耐心為患者解答疑問,講解成功案例和疾病相關知識,告知疾病相關情況,以此減輕患者的依賴情緒。針對焦慮不安的患者,要盡量滿足患者要求,通過語言和動作與患者溝通,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理上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學會心理放松。針對出血量多,病情嚴重,心理上過于恐懼的患者。護理人員要以親切態度安慰患者,講解疾病進展情況,消除患者恐懼情緒[4]。
1.3觀察指標 問卷調查記錄兩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一般)/總數×100%。隨訪6個月后,記錄兩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復發情況[5]。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護理滿意度(n/%)
2.2比較疾病復發情況 隨訪6個月后發現,觀察組復發率3.3%(3/90)低于對照組15.6%(14/90),χ2=7.8600,P=0.0050,差異顯著(P<0.05)。
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不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還會影響患者情緒。從患者入院開始,就會產生緊張、恐懼、煩躁等情緒,導致體內胃酸過度分泌,使胃黏刺激加大,使病情加劇惡化。受情緒影響,還會導致血壓波動過大,對于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合并基礎疾病較多,會使血管破裂出血率加大。所以,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及時監測出血癥狀,及時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飲食干預、心理干預、健康干預等指導,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管理,與患者實施有效的溝通,才能緩解患者緊張情緒,使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各個時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護理指導,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同時,也能使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個性化護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能針對疾病特點,結合低危、中危、高危不同情況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指導,使患者得到全方位護理干預,以此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降低疾病復發率,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