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德 王 菲
1.阿拉善盟中心醫院,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2.阿盟食品藥品檢驗研究中心,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
手足口病是以手部、足部、口腔發生水皰為主要臨床特點的一種皮膚病。好發于兒童尤其是5歲以下。該病可通過糞口途徑、飛沫傳播[1]。為進一步了解手足口病的臨床特點和流行特征,為其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本文對2018-2019年阿拉善盟中心醫院皮膚性病科確診的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匯總分析,為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分析確診的5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病例資料(其中一例為成人),內容包括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臨床特點、并發癥、實驗室檢查以及治療情況。
1.2采用回顧性分析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特點等。
2.1流行病學特點
2.1.15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別、職業分布,男性33例,占63.5%;女性19例,占36.5%,男女發病人數比約為2:1。52例患者中幼托兒童最多40例,中小學生11例,個體1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職業分布見表1

表1 手足口病患者的職業分布及構成比
2.1.2年齡分布5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發病年齡最大者29歲,最小者1歲。手足口病患者的年齡分布及構成比見表2

表2 手足口病患者的年齡分布及構成比
2.1.3時間分布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4~7月份共45個病例,占96.2%。
2.2臨床表現
2.2.152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口腔水皰為最常見癥狀,其次為出現為發熱。表3手足口病患者臨床表現分布率(%)

臨床表現例數分布率口腔水皰4688.5發熱2446.2臀部水皰1519.2咽痛159.6咳嗽 11.9
2.3實驗室檢查
2.3.1血常規及肝功能 5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大多數正常。近一半患者C反應蛋白表達升高,部分患者血沉、心肌酶升高。手足口病患者實驗室檢查異常見表4。

表4 52例手足口病患者實驗室檢查異常分布率
2.4治療與轉歸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傳染病,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16型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2]。 好發于嬰幼兒,尤其多見于學齡兒童,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的傳染源。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以通過密切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內衣等引起感染,其次通過患者的分泌物,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傳播。患者多就診于兒科、皮膚科、感染科。手足口病的皮損主要表現為手、足可出現大約黃豆大小的的丘疹、水皰,略呈橢圓形,皰壁薄,皰液內容物清亮。皮損多發生在指趾及掌跖部,與皮紋走向相同。手足口病根據口腔、手、足部發生的散在水皰等臨床表現,結合柯薩奇病毒采樣分離可確診。本組資料中以5歲以下組發病率最高,本資料中以4~7月份為最多這與既往報道一致[3]。患者多為幼托兒童,多為交叉感染。幼兒園應做好患兒的消毒及隔離工作,注意衛生避免接觸患病幼兒的毛巾、玩具、衣物等,個人物品應單獨存放按時做好清潔工作,做到一人一物,飯前便后要洗手。5歲以下幼兒因抵抗力低,較容易感染。本資料中以3-5歲組幼兒最多,僅有一例成人感染者考慮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本資料中約半數患者臨床表現為發熱,考慮原因為一方面由于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發熱,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淋巴細胞計數可表現為增高或者降低可作出判定,另一方面合并細菌感染,可結合血常規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作出進一步評估。本組資料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現為咽痛,實驗室檢查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結合臨床診斷為1、急性扁桃體炎2、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一例并發肺炎。提示部分手足口病常并發上呼吸道感染,未經治療可能并發扁桃體炎甚至是肺炎。診治患者可進一步檢查胸片,必要時可進行檢測咽拭子、血培養、降鈣素原評估炎癥的活動情況。本資料近二分之一的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提示可作為監測感染的重要指標。大約六分之一的患者血沉快,提示疾病活動期。手足口病的并發癥包括病毒性腦膜炎,心肌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肺水腫、脊髓灰質炎樣肢體癱瘓、過敏性紫癜等。本組資料中手足口病的并發癥以心肌炎較為常見,其次為并發肺炎。結合患者臨床表現面色蒼白、口唇發紺、皮膚花紋、四肢發涼、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難、心率增快或者下降、脈搏減弱或者消失、血壓下降、乏力、納差、精神食欲欠佳甚至嗜睡、譫妄等,結合實驗室檢查心肌酶升高,心電圖ST段改變應考慮患者重癥并發心肌炎,應及時予以保護心肌的藥物對癥治療,對于重癥患者可進行血漿置換及必要的生命支持治療。本資料中有四例心肌酶值異常提示心肌炎的可能,應監測其變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本資料中有一例患者并發肺炎,提示早期進行胸片及胸部CT檢查對其早期診斷的必要性。病毒性腦膜炎也是手足口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病毒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頭痛、嘔吐、肢體抖動、驚厥畏光、眩暈、精神委靡、感覺異常、肌痛、腹痛、寒戰等,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現咽峽炎、視力模糊等癥狀,體格檢查可出現典型的腦膜刺激征如頸強直,克尼格征和布魯津斯基征等。根據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癥狀、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穿刺檢查可確診。提示當患者出現頭痛、嘔吐、精神萎靡及腦膜刺激征時應考慮病毒性腦膜的可能,及時進行腦脊液穿刺明確診斷。本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水痘合并手足口病,提示手足口病可能并發多重病毒感染,考慮與患者年齡較小及機體的免疫力較差密切相關。本病多以對癥治療為主,主要以阿昔洛韋、抗病毒顆粒、四季抗病毒口服液、中藥包括板蘭根沖劑、夏枯草等予以抗病毒治療,局部予以外用碘伏消毒,阿昔洛韋乳膏。本資料中大部分預后較好,病程約七至十天,只有一例并發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