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鋒
紹興第二醫院醫共體稽東分院,浙江 紹興 312061
在臨床內分泌代謝障礙疾病當中,最為典型的一種便是糖尿病(又名為“富貴病”),是患者胰島素分泌出現障礙或者存在胰島素抵抗現象導致,普遍伴有血糖顯著升高現象,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若無法及時予以措施進行治療,漸漸的還會對神經系統、眼部、腎臟等造成不同程度損害[1-2]。目前而言,在治療時將血糖控制作為原則,最大程度減少對靶細胞與胰島細胞造成的損傷程度,但是卻容易出現低血糖等不良現象。因此,探尋到一種有效且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治療方案尤為關鍵[3]。基于上述現象,本文就本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應用阿卡波糖、胰島素聯合治療效果分析,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9年8月~2020年6月時段到本社區接受治療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抽簽法單雙數方式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分別28例。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0.86±2.03)歲;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0.88±2.02)歲。均由本人或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組間各項基礎資料進行統計學軟件對比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之后均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并結合實際開展體育鍛煉,以此作為基礎:
1.2.1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阿卡波糖藥(阿卡波糖片,拜耳醫藥保健,國藥準字H20010716)物治療,主要內容:50mg為初始劑量,每次服用3次;3d之后結合實際情況對劑量進行調整,如果不存在不適感,則可增加到每日300mg之內。持續治療3個月。
1.2.2觀察組 觀察組則聯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珠海聯邦制藥,國藥準字S20173001)進行治療,主要內容:食用早餐之前行胰島素10U皮下注射干預,便于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范圍內;若高于此范圍,每1mmol/L便需要增加1U的注射劑量;若低于此范圍,每1mmol/L便需要減少2U的注射劑量。每間隔3d監測一次血糖指標,并予以調整。持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重與血糖指標、治療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

2.1體重指數與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對比FBG、2hPBG、HbA1以及體重指數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除體重指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夜間發生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體重指數與血糖指標比較
2.2療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療效比較[n(%)]
2.3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夜間低血糖1例,胃腸道反應1例;對照組夜間低血糖4例,胃腸道反應3例;組間對比觀察組更低(x2=11.825,P=0.001)。
近年來,人們生活質量在提高的同時,其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果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加上受老齡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糖尿病發生率;老年病患自身代償功能減退明顯,機體耐受性較差,且易合并較多的基礎性疾病,不僅影響生命質量,還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4-5]。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時間往往較長,如果僅僅單一服用降糖類藥物,通常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相關指標,因此,多是行聯合用藥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糖以及體重指數控制情況、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阿卡波糖與胰島素聯合治療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令人滿意。阿卡波糖屬于α-糖苷酶抑制劑,給藥之后能夠對小腸直接產生作用,抑制進一步吸收碳水化合物,改善餐后糖負荷情況,有利于增加空腹血糖穩定高程度;但由于其半衰期較短,所以生物利用度方面不理想,持續降糖的效果較差。以往進行胰島素治療時,需要進行多次注射,導致部分病患無法承受,而甘精胰島素在注射干預后,其峰值并不顯著,所以每日僅僅需要1次注射并選擇最佳時間干預即可,且持續產生通時間較長,有利于增加治療依從性,在控制血糖指標的同時,更具安全性,老年患者也更加耐受[6]。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之后,可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更好的幫助控制血糖與體重指數,進而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胰島素、阿卡波糖聯合治療方案干預,效果理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