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琪 劉西和 白麗莉 李書新
北京市大興區心康醫院,北京 102600
為探討精神分裂癥再住院相關因素,從而有效地加以預防,現就我院2019年1月~ 2020年12月間出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就病人的再住院與性別、 年齡、婚姻、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用藥等關系進行調查分析。
1.1選擇2019年1月 ~2020年12月在我院出院、 符合ICD_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18 ~65 歲的出院病人。
1.2方法 使用自制調查表(通過查閱病案及電話了解病人出院情況)調查病人出院時及再住院的相關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已婚、離異、未婚)、病程 、病前性格(內向、外向)、家族史(陰性、陽性)、文化程度(小學/或以下、初中、高中/中專、大專/或以上)、生活事件(有、無)、用藥種類(氯氮平、利醅酮等)、住院無數、藥物劑量、療效(痊愈 、好轉、未愈)、藥物依從性(完全、部分、不依從)、是否再住院等。其中藥物劑量為各種藥物劑量折合成氟哌啶醇的等效劑量。
1.3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X2檢驗、t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將再住院評定為0(無再住院)和 1(有再住院)作為因變量,調查表中其他因素為自變量,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定義水準為0.05,顯著性差異定義為P<0.05。
2.1一般資料 共調查273例 ,其中再住院組77例 男47 例,女30例,年齡38.87±14.08無再住院組193例,男106例,女87例,年齡37.85±13.07。兩組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P>0.05)。
2.2再住院相關因素
注 B:回歸系數;SE:標準誤;Wald:卡方;df:自由度;Sig:顯著性;Exp:優勢比;95%el fov Exp:95%的可信區間;lowe2:下限 ;Uppe2:上限
由表1可見,病人的藥物依從性及出院療效與再住院明顯相關,其中藥物依從性貢獻值最大,提示藥物依從性對再住院的影響最大。而患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病程、病前性格、家族史、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用藥種類、住院天數、藥物劑量等因素與再住院無顯著相關。

表1 精神分裂癥再住院風險回歸方程
2.3再住院時間:統計表明273例病人中再住院77人,其中1年內再住院46人,占調查人數的17.55%;2年內累計再住院者69人,占調查人數26.33%,3年內累計再住院74人,占調查總人數28.24%。其中大部分病人均在1年內病情復發而在住院。1年內復發者占總復發者62.21%,提示病人出院后1年內為復發高峰。
本研究顯示:影響患者再住院的因素依次為藥物依從性、療效。其中藥物依從性對患者再住院影響最大,提示不堅持服藥、自行減藥或停藥是影響患者再住院的主要因素,于國內同類研究結果一致[1 2 3]。而療效包括對疾病的認識能力,即自知力,與病人再住院也顯著相關,且與藥物依從性相互關聯。沒有自知力可表現為依從性差,使疾病不能有效充分治療,且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自知力損害程度高度相關[4]。增加藥物維持治療是鞏固療效的關鍵,精神分裂癥病人依賴長期服藥維持治療來保持病情穩定。從再住院時間來看,1年內病情復發再住院者占復發總人數的62.21%,提示病人出院后1年內復發危險最大。建議醫生應積極對出院病人及家屬宣傳精神衛生知識,加強隨訪,進行醫療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和藥物依從性,有效地預防復發,減少再住院率。
據有關資料報道,精神分裂癥的復發和重復入院問題,在世界各國大致相同,影響精神分裂癥維持治療的因素比較復雜。療效的鞏固與病人的家庭及周圍環境對病人的影響有密切關系。大多數病人經過治療以后會逐漸遇到社會、家庭、工作、戀愛、婚姻等一系列問題,這構成了他們沉重的精神負擔,使鞏固治療更加困難。精神分裂癥的復發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病人家庭、社會條件都比較優越,病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和監護,但由于自身的遺傳因素及性格特征所致,使病情頻繁發作而反復住院,最后失去治療的價值,也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因距醫療單位較遠,不能及時得到治療或指導,使之反復發作,最后病人及家屬都失去信心。從精神病的復發因素看,對于精神病人不只是要進行生物學療法而且要對病人及家屬共同進行心理學療法,解決病人的精神負擔,調整病人的家庭和社會環境,這對鞏固治療的成敗關系重大。要解決好這些問題,不是單靠精神科醫生所能辦到的,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協助。
精神分裂癥病因是多方面的,其復發因素是復雜的。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方面。有報道[1]精神分裂癥的復發與生活事件、婚姻狀況等也有關聯。本文樣本量小,分析局限在某些方面的調查。對于怎樣有效地減少和預防精神分裂癥的復發,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