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皓
廣東湛江吳川市人民醫院心電圖室,廣東 湛江 524500
酒精作為一種成癮物質,若人體大量、長時間飲酒,易增加對酒的欲望,同時養成飲酒的嗜好,使患者出現酒精依賴[1]。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長期、大量的飲酒易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比如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壓等等,甚至增加死亡風險。酒精依賴的危害不僅體現在個體,同時成為世界公共衛生問題[2]。本文目的在于觀察酒精依賴患者心電圖臨床特征,具體內容見下文。
1.1基線資料 將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酒精依賴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另同期選擇10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符合酒精依賴的診斷標準;(2)患者和家屬均簽署書面同意書;(3)均為男性。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精神異常以及語言障礙者;(2)排除近期服用損害心肌藥物者。
觀察組年齡32歲~57歲之間,年齡平均值(44.54±1.03)歲;飲酒年限3-35年,平均年限(19.02±1.32)年;日飲酒量135-850g,平均(792.65±21.32)g。對照組年齡33歲~57歲之間,年齡平均值(45.03±1.52)歲。兩組資料比較,結果顯示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1.2方法 收集資料:選擇自制量表對兩組受檢者各項資料進行收集,如患者的年齡、飲酒時間、心電圖檢查結果等。酒精攝入量公式:酒精量(g)=飲酒量×含酒精濃度×0.8酒精密度。
心電圖檢測:選擇多導聯心電圖分析系統進行檢查,生產公司為北京麥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兩組受檢者均進行床旁18導聯同步心電圖描記。觀察組于入院12小時內給予其心電圖檢測,并由2名專科醫生測量和分析心電圖各波形和間期。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

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檢出56例,所占比56.00%;對照組心電圖異常檢出27例,所占比27.00%,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異常心電圖診斷情況的對比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大于或者等于15歲的普通人群飲酒率為59.00%、而酒精依賴時患者的患病率為3.8%。長期飲酒對人體容易產生各臟器損害,例如消化道、胰腺、肝臟、心臟、神經系統等等,而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組,從而提示長時間大量酒精攝入,對人體心臟容易產生明顯損害[3]。研究顯示,人體心臟構成的基本單位為心肌細胞,而人體在飲酒后,其心肌細胞易出現纖維化、心肌間質也容易出現纖維化,導致患者心肌舒張功能減退和心肌收縮功能減退,還具有一部分直接作用在人體的心肌細胞,易對細胞膜通透性造成影響,導致鈣離子和鉀離子受到影響,同時還容易對鈣離子造成激活,從而損害人體的心肌[4]。
酒精容易對人體心臟產生損害作用,而引起患者心電圖異常的機制具有多種,如:1:酒精易導致人體心肌細胞膜通透性發生變化,對人體心肌細胞完整性造成破壞;2.酒精能對Na+-k+-ATP活性產生抑制,影響心肌細胞;3.酒精具有擴張血管、利尿等作用,能使患者心臟前后負荷發生改變,影響患者心臟功能;4.心臟電生理活動與鉀離子濃度具有密切關聯性,低鉀容易導致患者心電圖發生改變;5.酒精易增加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同時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對人體腎上腺髓質造成影響,導致患者心肌發生缺血缺氧情況,引發心率增快;6.酒精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心律失常[5]。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長時間大量攝入酒精,容易對患者心臟造成損傷,左心室高電壓、竇性心律失常、ST-T段改變,而引起ST-T段改變的原因與酒精中產生的代謝物質所致機體兒茶酚胺釋放具有密切關聯,從而導致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使患者動脈痙攣,造成缺血。由于脂肪沉積在患者動脈管壁,從而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同時飲酒容易導致患者血壓升高,使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引發缺血性改變。同時酒精還可導致心肌損害的發生,降低人體心肌收縮能力,以多種心律失常作為表現,例如心房顫動、實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是由于酒精、酒精代謝產物引起的心臟直接毒性所致,容易對患者興奮-收縮偶聯造成干擾,引起復極、除極不均等情況發生,最終引起傳導減慢情況,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在本次結果中,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檢出56例,所占比56.00%;對照組心電圖異常檢出27例,所占比27.00%,觀察組異常心電圖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酒精依賴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綜上所述,酒精依賴患者心電圖異常率較高,而長期飲酒嚴重影響人體心血管系統,易引起心電圖異常,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