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淄博市張店區傅家鎮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5063
前言:抑郁癥屬于心理疾病,從患者的臨床表現上來看,主要為情緒抑郁、低落、悲觀、消沉等,該疾病患者通常會有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情緒多變,甚至還會影響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等。此外,抑郁程度嚴重者,還會存在自殺傾向。由此可見,抑郁癥疾病的危害性是相對較大的。為避免患者的病情持續加重,需盡早就醫治療。不過,在某些基層醫院內科門診抑郁癥診斷過程中,仍會出現誤診的現象,導致患者無法及時治療,同時也會對醫院的名譽造成一定損害。因此,醫院應加大抑郁癥診斷醫生的專業培訓力度,不斷完善相應的診斷系統,提高抑郁癥疾病診斷可靠性和準確性。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某基層醫院誤診的64例抑郁癥患者,共包含男女人數39例、25例,年齡最大不超過70歲,最小不低于24歲,對應年齡上的平均值為(37.58±4.72)歲。在患者學歷情況的調查中,存在小學、初中、高中及以上學歷,患者被誤診的疾病類型有:神經衰弱、消化道潰瘍、咽炎、更年期綜合征等。從所選患者年齡、性別、學歷等基本資料的整理上來看,差異不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
1.2方法 在對抑郁癥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過程中,醫生需嚴格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的相關說明來進行判斷,觀察患者的癥狀表現,詢問患者家屬患病時間等。通過對所選患者誤診原因進行分析,主要與以下幾點內容有關:從臨床癥狀的觀測上來看,有些抑郁癥患者的病癥體現并不顯著,醫生很難正確辨識[1]。另外,患者家屬對于患者的某些癥狀描述不準確,易導致醫生誤判。待這些患者發現誤診后,再次診斷確定疾病,并展開針對性的治療。首先,合理使用SDS自評量表,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估。除此之外,按照之前所設定的測試內容,向患者提問,將患者的回答內容進行記錄,在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深入的了解。等到完全掌握患者的病情情況后,展開支持性心理治療,1次/周,共治療4周的時間。治療后,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再次評估,整理出治療前后評分值,以此來作為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2]。
1.3觀察指標 在SDS自評量表的應用下,分別在治療前后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對應分值越低,視為抑郁情緒改善效果越好。

2.1治療前后患者SDS評分比較 治療前為54.28±3.87分,治療后為36.24±2.43分,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詳細數據請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SDS評分比較(n,%)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與此同時,家庭、經濟各方面施加的壓力,令許多年輕人感到痛苦。長時間處于精神緊張、心理負擔沉重的狀態下,有些內心脆弱的患者,極易出現心理上的疾病。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心理疾病抑郁癥的發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通過對抑郁癥疾病的發生因素進行分析,可能與環境、精神和心理三方面因素有關,病因相對較為復雜。不過,從臨床癥狀表現上來看,有些抑郁癥患者單憑自我肢體描述,很難讓醫生做出準確判斷,從而出現誤診。若患者的疾病不能夠盡早醫治,伴隨著病情的加重,不僅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還會對其家人造成一定傷害。基于此,相關基層醫院內科門診抑郁癥診斷醫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對抑郁癥的診斷方法進行學習,掌握更多的疾病信息,降低臨床誤診發生率[3]。
一般情況下,抑郁癥患者在自身情緒的表現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低落、消沉等負面情緒,精神狀態不佳,對身邊的事物不再感興趣,身體感覺疲憊,不愿出門與人接觸,甚至對家人也表現出抵觸的行為。基層醫院相比較縣級醫院,其內部醫療設施不夠健全,醫生的專業水平也可能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態,導致在對抑郁癥患者疾病診斷過程中,誤診為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等疾病類型。這一問題的出現,需要相關基層醫院領導人能夠提高重視,從專業抑郁癥診療醫生的培訓、醫療設施的健全、相關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抑郁癥疾病診斷的準確性,降低誤診、漏診率。
在本次研究當中,治療后抑郁癥患者的抑郁評分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不符合統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P<0.05)。由此可見,對抑郁癥患者展開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4]。
綜上所述,抑郁癥是一種特殊性質的疾病,臨床診斷具有難度,需要醫生擁有專業的水平,準確判斷出患者的疾病類型,以便其得到盡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