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
“內卷化”無疑是當下社會各界探討研究的高頻詞。“內卷化”既可以指一種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心態。前者指制度、組織模式運作的實際狀況,后者指組織和制度的執行者在思想認識上逐漸僵化、固化,兩者相互作用產生路徑依賴,抑制思維創新的空間,導致制度邊際效益遞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人大工作要實現新作為,是擺在地方人大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為此,各級人大不斷改革創新,對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推動了人大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但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人大工作“內卷化”的趨向,需要引起重視和警惕。
人大工作的特性決定了其易產生“內卷化”傾向。從制度上來看,近年來人大制度不斷完善,但在實踐中,人大工作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力相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盡管各地人大工作創新大力推進,但習慣于表面創新、花樣翻新,看似活動越來越多,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由于人大常委會的領導班子成員和各委室干部大多是快要退居二線的老同志,有些領導干部簡單認為此時已經不再擁有“權力”,感覺無權監督政府,并且個別代表把人大代表當作一種榮譽,政治素質、法律素質和業務素質其實并不高,不會也不敢輕易監督政府,人大監督的職權被弱化,缺乏權威性與獨立性。
正是在這樣“和為貴”的文化傳統之下,人大制度改革創新總是忙于表面事務性工作,創新有余、改革不足,柔性有余、剛性不足,停留在務虛層面、形式表面,能夠觸動實質的較少,與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地位不相稱。同時,人大的監督理念正在悄然調適,更多地強調支持,而不是監督。其實,人大作為黨監督政府工作的得力助手,人大作用發揮不彰,既弱化了黨的領導,又不能促進政府效能最大化。可以說,人大工作一旦陷入“內卷化”,就無法提升到更高層次,制度優勢和作用發揮必然會遇到“天花板”。
我們必須看到,人大工作是人民當家作主權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理論上說應該是最強有力的監督。要紓解人大工作“內卷化”效應,就必須在觀念上正確認識監督與支持的關系。栗戰書委員長指出,“在我們的政治體制中,人大就是要對‘一府一委兩院起監督作用。這是國家制度設計上對人大的明確要求”,同時也講到“寓支持于監督之中”。由此可見,人大工作朝著剛性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大行使監督權不僅要“長出牙齒”,而且這口“牙齒”還要越來越硬。
要處理好黨委與人大之間的關系。在堅持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前提下,處理好黨與人大之間的關系,對于黨的思想主張人大堅決履行,但屬于人大職權方面的事項,黨委也應尊重人大權力,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國家權力。要處理好人大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人大對政府有監督權,因此人大對政府干部的任免不能流于形式,各級人大需把握好任用干部的標準,將對“人”與對“事”的監督結合起來。要處理好人大監督與其他監督體系的關系。人大充分發揮其監督效力需要其他監督體系的配合,為防止各個監督體系相互隔離,建立監督協調機制就顯得尤為迫切。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處理好人大與黨委、政府之間的關系,打好立法、監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項決定的“大組合拳”,才能持續、系統地釋放人大制度優勢,形成適應新時代新征程發展的“人大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