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澤:地方人大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孔祥澤撰文說,地方人大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應履職擔當、積極作為,這既是地方人大行使國家權力、代表人民意愿的重要體現,更是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表現。文章認為地方人大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是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人大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地方人大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最大依靠。地方人大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黨制定的有關鄉村振興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要在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不斷強化黨的領導,發揮黨的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二是著力提高調研質量。調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地方人大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距,因此地方人大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準選題,重點針對鄉村產業、人才、文化振興等方面開展調研,認清鄉村振興面臨的形勢和要解決的問題。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形成了系統的工作方法,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地方人大要從這些工作方法、經驗中甄別、總結、歸納出適合鄉村振興發展的做法,并進行推廣。同時,在調研時可以邀請人大代表和相關專家學者參加,讓他們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找準問題,開出“良方”。三是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人大代表大多是所在地區、行業的佼佼者,他們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權力,地方人大要發揮好人大代表自身優勢,鼓勵他們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地方人大要尊重代表主體地位,要安排、協助好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把更多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設立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應該有計劃地組織人大代表參加有關鄉村振興的專題培訓、監督等活動。地方人大要加強常委會組成人員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建議形成常委會組成人員定期與代表交流的聯系制度,交流應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點難點。我們還要進一步突出基層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中的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引導人大代表帶領群眾探索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增強代表工作互動性,提高代表活動質量和實效。四是持續創新監督方式。地方人大要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有效的監督方式,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組合監督,形成合力。地方人大可以結合有關鄉村振興專題調研情況,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鄉風文明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制度保障等重點領域,試點開展“專題詢問+執法檢查”“專題詢問+調研檢查”式的監督,還可以探索人大監督與行政監督、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有機結合。“剛性”監督,提高力度。地方人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用好“柔性”監督方式的基礎上可以探索開展“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好有關鄉村振興的政策,補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欠賬,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五是積極主導涉農立法。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多個重要文件提出抓緊開展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要主導鄉村振興有關法律的立法工作,通過立法使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地方人大要圍繞國家、地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對涉農地方性法規開展全面“體檢”,既要注重與上位法的銜接,增強可操作性,還要根據地方實際需要及時查漏補缺。六是善于決定重大事項。地方人大要把聽取審議工作報告、審查批準計劃和預算作為推動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地方人大在行使決定權的過程中要重點把好財政預算審核關,對鄉村產業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要重點關注,督促政府進一步優化涉農資金使用結構,健全農業產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在審議地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時,要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審查重點應放在規劃是否因地制宜,是否具有科學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應考慮群眾意愿、地方風俗習慣等。
覃建寧:人大用語及表述要力求準確規范???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人大常委會選舉聯絡工委覃建寧撰文說,地方人大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地方人大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法律性、原則性、程序性和嚴肅性,其工作活動形成的決議、決定、公告等規范性文件以及日常工作用語及表述務必做到精準、嚴謹和規范。否則,就會造成誤解,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從事人大工作,尤其是負責人大規范性文件材料編撰的同志,務必深入研讀學透人大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人大規范性文件和日常表述用語的辨析和規范使用,做到字斟句酌,自覺維護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樹立人大的良好形象。一是學深悟透,準確把握人大相關名詞概念要義。作為人大工作者,要深入學透弄通人大及人大工作相關法規知識,尤其是加強對形相似、義相近的常用名詞概念的本義及其隱含引申義的深入辨析和理解,避免使用時張冠李戴、混淆不清。如,人大及人大常委會的“決議”與“決定”,雖然都是指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具體表現形式,但是其含義和使用對象和范圍有明顯區別,絕不能混淆。決議是國家權力機關就某些重大事項,經法定會議和程序審議通過,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其決策的層次性較高,涉及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全局性大事,是一種帶有批準、宣告、結論、表達性的法律性文件。而決定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某一重大事項和行動作出的決策或部署的一種規范性文件,主要是對人大和“一府兩院”工作中的重大行動、重要問題等作出的決策、規定和安排,是一種對實體性問題的確認或對具體行為規范的明確,其涉及的內容相對決議而言比較單一、具體。再如“議案”與?“建議”,人大議案是在人大會議期間,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本級人民政府、人大代表聯名等依法向大會提出屬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提議,需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意見,其撰寫內容及格式等要求相對比較復雜和嚴格。而人大代表建議,是指人大代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看法、主張、批評和意見的總稱,通常簡稱為“代表建議”,不論是在人大會議期間還是閉會期間都可以提,并且沒有代表聯名人數限制,撰寫方面沒有具體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二是細心斟酌,準確用活人大日常表述用語。我們要根據相關人大法律法規條文含義以及隱含折射的情形差異,結合人大工作實際及慣例,認真細心斟酌人大表述中相近相似用語中的細微差別,準確用活人大日常表述用語,力求達到最佳的表述效果。如,代表資格的“自然終止”“?自行終止”“?終止”,雖然都有代表資格喪失的意思。但是代表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代表資格終止共有七種情形,即一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遷出或者調離本行政區域的,二是辭職被接受的,三是未經批準兩次不出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四是被罷免的,五是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六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七是喪失行為能力的。在形成公告等規范性文件時,要根據導致代表資格喪失的具體情形,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表述用語,而不能一概使用“終止”一詞。對代表資格依附主觀主體消失不復存在的,如代表死亡,應當用“自然終止”;對因戶籍及工作居住等情況變化導致代表資格喪失的,如遷出或者因工作需要調離本行政區域的,應當用“自行終止”;對主觀放棄或外力強制干預使其喪失代表資格的,如辭職被接受、被罷免或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用“終止”。另外,還有“相應終止”,是指以依附方式存在的,即其存在要以其他條件存在為前提的職務,如果其存在的前提條件消失(喪失),那其職務也相應終止。如鄉鎮人大主席、副主席,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組成人員等職務,都是以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為前提,如果其人大代表的代表資格喪失,那么其以上的職務就“相應終止”。三是擺正關系,準確拿捏客套尊嚴表達口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簡稱“一府兩院”,都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一府兩院”要對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并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人大與“一府兩院”之間的關系是決定與執行、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一府兩院”在以人大及其常委會為指向對象的表述表達時,要注意方式及口吻。如日常工作經常講的“工作報告”與“報告工作”在使用上都有很大區別。受人大監督,且領導成員職務需通過人大及其常委會選任的“一府兩院”,為向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本機關部門工作情況所撰寫的工作報告,屬匯報性的工作報告,處于被動謙卑地位。根據中華民族禮儀習慣,在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聽取“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時,大會主持人出于禮節稱“下面請××同志作××工作報告”,而“一府兩院”真正在會上作報告時,報告引語不宜說“我代表××(機關名稱),作××工作報告”?,而應當從謙卑禮儀之角度稱“我代表××(機關名稱),向大會報告××工作”。否則,就會有不識規矩禮數之嫌。再如,人大代表提議案、建議時,要注意擺正自己是監督“一府兩院”的國家權力機關即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向“一府兩院”提議案、建議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責,在表述及用詞上必須理直氣壯,否則就會造成主次本末倒置,甚至鬧成笑話。在標題以及內容表述上,要充分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代表作為監督者的高位性,即在議案、建議解決問題指向的表述不能使用“請求”“懇請”之類的低位謙卑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