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2020年3月12日,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會以審議意見的形式,對常德經濟開發區欲申報省級化工園區予以叫停,用法治手段保護生態環境。(2021年3月29日《人民日報》)
據報道,常德經濟開發區是常德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進一步增強園區實力,推動產業發展,2019年以來,計劃申報省級化工園區,借此提升園區品牌競爭力。2020年4月,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得知這一消息。通過深入走訪調研,認為省級化工園區的申報必須廣泛征求全社會意見,科學評估環境安全風險,充分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應作為重大事項依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
2021年1月1日,該市出臺的《常德市大氣污染防治若干規定》正式施行。其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在城市和縣城的建成區范圍內不得新建、擴建化工、水泥、垃圾焚燒發電、瀝青攪拌等企業以及新增產能項目。”這就意味著常德經開區欲再新建化工園區項目,在法規上已無可能。
為此,3月12日,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向市人民政府提交了“依法終止常德經開區申報省級化工園區”的審議意見,并督促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處理,確保審議意見得到有效落實。
申報省級化工園區,表面上看是開發區為提升品牌競爭力的自覺行為,實際上是地方政府的統一意見,也是政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面對此種情況,在“服務大局”的慣性思維下,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往往會采取“睜一只閉一只眼”的態度,任其發展;或者在人大常委會審議有關議題時,提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以示負責,待將來一旦追究起責任來,有話可說,有責可推。
可常德市人大常委會沒有被這些條條框框所束縛,而是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叫停這一項目。化工園區的建設事關生態環境和百姓生活,更應該多考慮自然環境、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因素,在確保各方安全的情況下才能規劃建設。常德經濟開發區濱水而建,二廣、杭瑞、長常等六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周邊有近百萬勞務大軍及十幾所大中專院校。顯然,開發區內建設化工園區必須慎重。事實上,《常德市大氣污染防治若干規定》中也明確了相關要求。
常德人大的做法值得肯定。雖然目前是以審議意見的形式交付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辦理落實。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常德人大將揪住這一項目,監督不放手,直至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大要“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常德人大這一監督體現的正是這一思想的深刻內涵,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和擔當。只要是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事,地方人大就應該及時發聲,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督出成效,這也是監督制度設計的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