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成 賴慶奎 顏霖弘



摘 要:該文運用參與式鄉村評估(PRA)和其他調查方法,分析了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為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老姆登;鄉村旅游;參與式鄉村評估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1-0160-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in Old Muden, Nujiang Prefecture
YIN Xiaocheng1 et al.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Use 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 (PRA) and other surve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Old Muden,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Old Muden.
Key words: Old Muden; Rural tourism; 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不少農村將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有著強大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鄉村旅游將成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1-2]。對于相關地區而言,鄉村旅游具有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進步等優勢和潛力;對于游客而言,鄉村旅游則能滿足其對農耕活動、傳統文化、地方美食、康療養生、趣味休閑等不同形式的旅游體驗[3-4]。鄉村旅游發展要以傳統民風民俗和農耕文化為基礎,深刻把握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提倡綠色發展模式[5-8]。據世界經濟網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5萬元人民幣。相對于過去,我國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急劇增長,因此,鄉村旅游將成為人們回歸田園,感受農耕文化,追求綠色、生態、健康、文明、時尚、全新的休閑娛樂方式,市場前景較為廣闊。
1 老姆登村鄉村旅游現狀
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東北部,海拔1800m。老姆登村主要的鄉村旅游點是紅衛村民小組,有農戶76戶、人口193人,有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白族4個少數民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特色使老姆登村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必備條件,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民族特色村莊,受到了很多外來游客的喜愛。擁有石月亮觀景臺、高山冰磧湖、老虎跳-虎式族、基督教堂等景觀資源供游客游覽觀光(見圖1)。老姆登村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被選為全國最美村莊和列入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怒江州老姆登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從1999年開始,村里能人郁伍林在背包客的建議下帶頭建設了老姆登第1家客棧,為來往的背包客提供簡單的住宿和餐飲服務。該客棧擁有2~3個床位,1個床位收費20元,旅游從業人員4人,能接待的最多就餐人數為40多人,年收入2萬元。2004年,亞珍建立了老姆登第2家客棧,名為姐妹花客棧,主要經營產品也是住宿和餐飲。2008年,老姆登村的客棧數量已經增加到7間,在原來住宿和餐飲的基礎上增加了民族歌舞表演活動,增添游客樂趣。2017年,老姆登村的農家樂和客棧發展到14家,從業人員達到61人,日接待能力達到80人,年接待人次為10萬人次,游客日消費150~200元,旅游年收入達到320萬元。2018年,老姆登農家樂和客棧數量達到19家,老姆登鄉村旅游年接待人次為18萬人次,旅游年收入350萬元,旅游總收入占比32.85%。2020年,老姆登鄉村旅游客棧數量為23家338個床位,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停車場地設施,能接待就餐人數1200人,旅游從業人員131人,旅游年收入達380萬元。除此之外,隨著老姆登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本地茶葉種植面積也從剛開始的4hm2發展到2400hm2。目前,老姆登村鄉村旅游發展主要以農民個體戶經營客棧、農家樂和生態茶葉經營為主。近年來,老姆登鄉村旅游農家樂、客棧數量、旅游年收入變化情況如圖2、圖3所示。
2 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旅游規劃缺乏整體性和長遠性 老姆登作為怒江州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重點村落,在各級政府的關注與領導下,本地鄉村旅游發展規模初現。但從總體上來看,老姆登鄉村旅游規劃缺乏整體性和長遠性。首先,老姆鄉村旅游發展以村民個體經營家庭客棧和簡易農家樂為主,既無相關的集體旅游產業,也無外來資本注入。受小農思維的影響,許多村民只關注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目標,旅游發展呈現“小打小鬧”的現象,產業規模化程度低。而鄉村旅游恰恰是一個需要長遠謀劃、整體布局的聚集型產業,“點狀式”的旅游開發缺乏可持續性,注定不能走遠。其次,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著眼于眼前利益,忽視了長期旅游發展規劃。許多旅游建設項目經常浮于表面,項目建設目標不明晰,資金缺乏合理分配與統籌。各級部門之間的配合力度不足,建設目標和理念出現沖突和重復,常常出現“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的怪象,所有的資金、人力都投放在同一個建設項目上,缺少建設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造成資源的浪費。再次,老姆登鄉村旅游規劃中政府和村民的互動性不足,政府沒有將所有村民的利益集聚起來,不能充分發揮村民鄉土性的優勢,割裂旅游產業和受益主體的關系,在旅游總體規劃和布局層面未能起到很好的宏觀把控作用。
2.2 思想認識不足,觀念有待轉變 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中,政府人員和村民自身的旅游思想認識不足。一方面,許多各級地方政府和鄉村旅游規劃設計人員在進行旅游規劃設計時,未能很好的研究怒江州旅游總體規劃的相關要求,缺乏全局意識,不清楚老姆登鄉村旅游在怒江州的旅游發展定位及目標。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不進行充分的實地調查與走訪,不傾聽村民的建議與顧慮,盲目照搬外地經驗與模式,忽視老姆登特色文化開發與活化,建設出一批“四不像”旅游產品和設施。另一方面,受文化、資金等因素的影響,本地村民的旅游創收意識普遍不強。許多村民長期生活在本地,生活半徑較小,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對象基本為本地居民,鮮少接觸城市居民,不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導致其在進行旅游服務工作時常常將自己的認知作為依據,不能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3 旅游開發缺乏鄉土性,同質化嚴重 老姆登鄉村旅游開發未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資源,旅游產品缺乏民族性、生態性、自然性。民族文化資源利用程度低,旅游產品種類單一,形式不夠精致,從而不能得到游客的青睞。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奇特的生活習俗漸漸被當地村民遺棄,傳統民風民俗漸漸被人們遺忘。旅游活動僅僅以品“城市化農家菜”,觀殘余的建筑為主,未體現本地農耕文化的展覽場地和游客體驗區,旅游活動項目缺乏。此外,缺少體現本地民族文化的園林建筑和小品,綠植搭配不合理,未能彰顯村落歷史文脈,造成村落形態和肌理發生改變,歷史延續性大大降低。旅游產品的同質化導致城市游客的消費快速與簡單,未能充分調動游客的參與性。
2.4 傳統民居等建筑破壞嚴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生活的刺激,老姆登村居民也在向現代化生活邁進,使村落形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村子里面的部分建筑摒棄了原有的文化要素,將城市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直接移植過來,與旁邊的傳統民居建筑形成對立,導致村落的空間美觀度下降,游覽價值降低。建筑作為鄉村景觀的核心要素,是村民最主要的活動空間,其變遷必然引起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珍貴的、稀少的傳統文化將不知不覺地消亡,鄉村旅游的開發也將隨著傳統文化的消失而破產。
2.5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 老姆登本地受限于自然條件影響,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較差。村外主干道存在道路狹窄、路況差、雨季難以通行困難等問題,村內道路未按照道路交通的不同功能加以分類和組織,缺乏導向功能。游客主要活動區無公共廁所、停車場等游客必需基礎設施,商店、餐館等設施條件非常簡陋,通訊服務較為落后。此外,許多農家庭院呈現“臟、亂、差”現象,未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居住房屋形式單一、功能落后,不能滿足游客的居住需求,造成資源浪費。
3 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3.1 加強旅游規劃設計的整體性和長遠性 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整體性和長期性相結合的原則。鄉村旅游規劃人員要充分研究和對接縣市級政府的旅游總體規劃設計思路和要求,同時充分調查研究,明確自身定位與發展目標,挖掘本地旅游資源。轉變單一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將環境保護理念、傳統村落活化、兩山理論、產業建設等深度融合,提升老姆登鄉村旅游規劃的科學性、實踐性、長遠性。此外,為了規避旅游規劃設計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建議相關規劃人員和領導多到老姆登本地進行調查與研究,傾聽他們的建議與意見,讓更多的民族特色融入到村寨建筑建設、景觀設計、道路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做好鄉村旅游村寨規劃的同時,根據村內的旅游資源分布情況,規劃設計好游客旅游路線,讓鄉村游客在設計好的路線中參與、享受,體驗,增強他們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延長滯留時間,刺激其消費,進而提升本地的旅游創收水平。
3.2 增強旅游發展相關主體的旅游創收意識 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要轉變傳統觀念,增強旅游創收意識。一方面,要增強相關領導和規劃設計人員的旅游產業意識,引起重視,將眼光放長遠,杜絕“不現實、不可能”行為,充分考慮旅游產業的周期性問題,集中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集聚產業資源,打造老姆登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增加旅游產業附加值。另一方面,村民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活景觀”,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參與當地旅游業發展,發揮鄉村旅游的主力軍作用。通過組織文藝隊,結合重大節日、民族節日等,將旅游業創收意識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中,以演代講、以演代宣,教育引導本地居民了解都市游客的需求,全面了解服務對象的居住環境、飲食需求、精神需求,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召集村里非物質文化引領者,開展民族技能培訓,讓每一個村民都成為表演者,成為游客體驗農耕文化、感受民風民俗的一面鏡子。
3.3 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民族性是老姆登村的特色和優勢,是其發展鄉村旅游的核心因素。老姆登發展鄉村旅游要以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側入點,彰顯當地世居民族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首先,加強民族傳統文化和民居建筑設計、庭院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景觀改造的融合性。為游客創造一個全方位了解和認識當地民族文化的情境,增強他們的體驗性。其次,通過提供綠色、原生態的食物,將老姆登的生態性呈現給游客,讓游客感受到來自農村的綠色與自然,提升老姆登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鞏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基礎。再次,充分利用產業景觀,提升農旅融合度。深度挖掘產業景觀資源,發展體驗經濟,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老姆登村應立足本村實際,從空間布局、文化注入、基礎設施建設、景觀設計4個方面發展產業旅游和森林康養度假,提升老姆登本地的觀光游覽價值,增強游客體驗性,調動游客參與農耕活動,樹立鄉村旅游民族品牌。
3.4 改進旅游發展模式,突出村民主體地位 老姆登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家庭客棧和農家樂,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單一。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投資和支持,“保姆式”的發展模式是走不遠的。改進旅游發展模式、突出村民主體地位,要從以下2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確立當地村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結合老姆登村情實際,探索建立適宜老姆登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避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三化現象5”;另一方面,努力引進旅游咨詢企業、旅游服務公司等新興旅游經營主體,擴充老姆登鄉村旅游建設群體,建設文創平臺,積極協調好游客和村民的友好合作,促進旅游產品供需良性循環。
3.5 加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老姆登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條件,以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立足本地鄉村旅游發展需要,科學規劃鄉村旅游路線,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鄉土文化的融合度,堅持“守住鄉愁、走出大山”的原則。村落景觀設計要充分利用園林景觀要素作為載體,將圖騰、服飾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與此同時,村內游覽步道的設計要在引流和導向的基礎上摒棄鋼筋水泥、塑膠等城市化元素,利用木頭、瓦片、繩索等材料,運用傳統工藝和技巧,打造一條體現村落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古樸之路。此外,要注重改善和提升餐飲、住宿的衛生建設標準,做到功能與形式的有機結合。
4 結語
怒江州老姆登旅游資源豐富,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現階老姆登鄉村旅游的發展尚存在很多問題。因此,今后要立足本村實際,科學規劃與合理開發,改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轉變村民和相關政府人員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持力度,為本地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軟硬件設施。同時,強調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鄉土性,突出本地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為游客提供舒適安逸的旅游服務,亦為本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Xiu LI,Yuguo WANG.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11):41-45.
[2]王金偉,孫爽.鄉村旅游“因旅致貧”現象:呈現形式與路徑選擇[J].旅游導刊,2019(01):94-97.
[3]王金偉,張麗艷,李明龍.國際鄉村旅游研究的學術脈絡與前沿熱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2(3):224-231.
[4]王蓉,黃朋濤,胡靜,等.基于網絡游記的婺源縣鄉村旅游體驗研究[J].資源科學,2019(02):168-176.
[5]王璐,蘇嬋.體驗經濟情境下鄉村旅游發展趨勢研究[J].農業經濟,2020,404(12):143-144.
[6]李文兵,趙皇庚,余柳儀,等.關系嵌入、知識獲取與傳統村落旅游創新意愿——資源約束下社區參與視角[J].系統工程,2018,36(11):77-85.
[7]黃杰,李曉東,謝霞.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活化與旅游開發的互動性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8,143(5):119-128.
[8]唐承財,鄭倩倩,王曉迪,等.基于兩山理論的傳統村落旅游業綠色發展模式探討[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2):203-20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