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實習生 楊騁宇 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
建國后的兩個世紀,海地一直在與西方白人世界的軍事干預和所謂“援助”作斗爭。
拉爾夫·湯姆桑特是土生土長的海地人,目前就職于海地媒體《阿伊博郵報》(Ayibo Post)。作為記者,他長時間深入到海地社會的各個角落,對海地社會和政治動態有著自己的觀察。
“海地最受保護的人也不安全”
南方周末:請介紹一下你所在的媒體和現在的情況?
拉爾夫:我在海地一家名為《阿伊博郵報》的媒體工作,已經從事新聞、紀錄片、多媒體報道等工作十一年了。我們是海地最敢說真話的新聞媒體之一。
目前海地新聞界的情況非常不樂觀。因為對批評政府的人存在普遍的暴力行為,很多政府批評者已經被殺,這些人更多是一些領域的專業人士。所以作為記者,我們必須更加小心翼翼。
如果一個國家的總統,那個最受保護的人,可以在他的住所被殺害。這表明,這種威脅也可能在海地的任何一個人身上發生。
南方周末:總統被刺殺事件,你們怎么看?
拉爾夫:過去三年,海地發生了許多大規模抗議活動。但是由于總統的安保極其森嚴,這些抗議活動無論如何都沒有到達過總統的私人官邸。就同任何一個國家一樣,刺殺總統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能接觸到這么重要的人并不容易,海地也一樣。
總統的私人府邸被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配備了訓練有素的警衛。怪異的是,森嚴的安保之下,總統被刺殺。他身邊卻沒有一名警衛在整個過程中受傷或死亡。這是整件事中最奇怪的部分之一。
你的問題是連我們海地人都在困惑的: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可以輕易地接觸并且殺害總統? 目前看來,總統生前受到了折磨和毆打,并隨后被所謂“雇傭兵”殺害。政府對為什么總統警衛毫發無傷沒有任何解釋。整整5天了,那些與莫伊茲總統關系密切的安保人員,還在街頭亂晃。
沒有人想起要把這些警衛隔離起來,對當時發生的事進行審問。7月12日早上,我看到他們還在考慮,是否對警衛做出“允許調查組對他們進行審問”的決定。
總統無法得到大多數的歡迎
南方周末:你提到暗殺前,海地社會曾發生許多抗議活動。海地民眾對莫伊茲任內工作以及他本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拉爾夫:如果你在海地,你現在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民眾對于莫伊茲總統的討厭程度。總統去世已經快一周了,但是到現在海地還是沒有任何大型追悼活動。通常一些有名望的人在海地去世,民眾會自發擺放一些蠟燭和鮮花進行祈禱。但是莫伊茲總統卻什么也沒有,那是因為他非常不受海地人民的歡迎。
其中一個最糟糕的情況是,過去三四年,海地人民的不安全感直線上升。海地的黑幫呈幾何數量增長,勢力變得更加強大。而這些黑幫與莫伊茲總統的權力操控有直接的關系。莫伊茲總統掌權后,他沒有做出任何有利于大多數海地人的決定。國內嚴重通貨膨脹,幫派威脅增加,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沒有得到改善。
總的來說,海地人民沒有被這位總統體面地對待。莫伊茲總統無法受到大多數民眾的歡迎,是因為他管理政府的方式,也是因為他無法為海地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他作為總統,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一套良性、公正的法律制度。所以現在他在海地被殺害,自然也沒有人會幫助他伸張正義。
南方周末:海地軍方、黑幫與總統莫伊茲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拉爾夫:事實是,海地是一個受到外國牽制的國家。1994年、1995年被美國軍事干預,使得海地根本沒有軍隊編制。
莫伊茲總統于2017年重新組建了軍隊。他建立的軍隊只有500人到800人,主要由海地年輕人組成。這些所謂軍隊正在做的無非是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完全算一支涉及安全的現役軍隊。有時他們會參與所謂的“幫派戰斗”,但它不像我們在其他國家所見到的那種強大的軍隊。
關于幫派關系,歷史上海地有很多小型的、控制村落或小地方交易的幫派。幫派主要和企業家或者政客打交道,收取保護費。但他們不會綁架人,他們也不會犯下重罪,最多是上街做些小偷小摸的事。
最近三年,我們看到海地幫派的數量成倍增加。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幫派頭目明目張膽地公開自己的身份。這些幫派開始配備重型武器,并且隨時可以獲得大量的彈藥。這在海地的歷史上是聞所未聞的。
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遭受這種程度的黑幫暴力。許多人權組織發表的報告顯示了莫伊茲政府與黑幫之間的聯系。
莫伊茲總統對付反對者的策略之一,就是利用幫派控制貧困社區,因為貧民區通常是大規模抗議活動的起源地。莫伊茲總統便利用幫派去阻止人們集會,減少國內的抗議活動。同時,貧民區人口集中,是選票的主要中心。如果他們控制了幫派,他們就可以控制選舉。
“政府要求美軍入駐,是保護富人利益”
南方周末:總統遇刺案發生后,一些聲音呼吁美國和聯合國重返海地,以確保局勢穩定。你怎么看?
拉爾夫:莫伊茲死了,整個國家沒有任何大型的紀念活動。而要求美國軍隊進入海地的,恰恰是這個非法且不得人心的政府。當政府要求美國軍隊入駐時,他們是為了保護富人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保護海地人民。
他們說這是為了保護港口、機場、企業,但是這個國家占大多數人口的黑人海地人,并不擁有這些產業。黑人是這些產業線上的工人,是港口的普通人,是農民。有一群富人甚至更不是海地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和歐洲人,這些富人不在乎海地的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海地一直是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受害者。對美國來說,海地必須保持不穩定和貧窮。因為他們在這里進行的國際救援、非政府組織、地方發展和軍事業務,背后都是大筆的生意。只有海地社會一直動蕩不安,他們才能持續從中獲利。
南方周末:海地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拉爾夫:海地是整個美洲大陸最不平等的國家。海地最富有的幾個人,控制著國家大部分財富。一個簡單的例子:海地的警察,每月薪水只有200-300美元。在海地,哪怕像警察這樣相對體面的職業,薪水也很難維持生活。
在這樣的貧富差距之下,絕大多數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你可以想象海地是這樣一個國家,如果你去首都太子港,你會看到很多人在街上開著豪車,但圍繞著他們的卻是破舊的摩托車和拖拉機。從太子港的中心向外走,則會有更加鮮明而殘酷的對比:廢棄的村落包圍著一群群奢華無比的住宅區。
南方周末:你認為未來海地人民,還會對這個社會制度抱有希望嗎?
拉爾夫:海地人對目前的社會體制已不抱希望,我們需要改變。事實上,海地人一直被要求改變,但國際社會并不理解海地人民需要怎樣的改變。
海地是一個年輕的、關于黑人反抗殖民和奴役的國家。曾經在海地的非洲人,來自不同的部落,語言不通,他們不得不創造一種語言來相互交流。海地人期盼獨立,正是因為當我們是奴隸時,我們無法自己決定命運,我們的先輩們燒掉所有東西來進行革命。以此創造我們現代所稱的“國家”:有外交、企業、學校、政府,以及國家需要運作的一切。
建國后的兩個世紀,海地一直在與西方白人世界的軍事干預和所謂“援助”作斗爭。海地的黑人占海地總人口的99%,黑人的富裕卻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海地必須維持貧窮和動蕩,因為在它獨立之后,白人們只需要展示海地的貧窮,就可以震懾其他黑人族裔。
你問我,海地人對未來還抱有希望嗎?
至少目前,我的感覺是海地人生存在一個不受奴役的獨立國家,但卻因為美國的軍事和資本干預,讓我們在這個獨立的國家中失去了“主權”。
南方周末:你對海地的未來有何期待?
拉爾夫:我仍然對我的國家抱有希望。我希望我的國家是繁榮的,哪怕我們暫時看不到摩天大樓和無盡的財富。
我希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里:在這里歷史能夠得以保存,宗教能夠得以實踐,沒有外國的干涉;海地人可以坐在一起為自己的國家、民族做出自己的決定;沒有非政府組織,也沒有國際援助,沒有白人花時間假裝他們在忙于慈善。
作為黑人,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建設國家: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有學校、有博物館、有海地的民族音樂,能夠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就像世界上每個國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