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霞
(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北京市石景山醫院急診科 北京 100043)
如今,整個社會、家庭、個人對于糖尿病都已經不再陌生,因為它是一種最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發病率相當之高,且隨著人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也會隨之升高,因此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的同時,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也隨之增多。該病的主要特征,是會導致人體當中的血糖代謝異常,血糖明顯升高,并引起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一系列癥狀,對人的健康及正常生活危害極大[1]。并且,該病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對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帶來更大危害。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來說,其便是一種多發而常見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其會造成一系列的癥狀和病理改變,如高酮、電解質紊亂、脫水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病情危重,必須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療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2]。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傳統的一般性急診治療方案,對該病的治療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而本研究則對34 例該病患者在常規急診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其聯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讓患者獲得了更加快速和理想的療效,具體研究過程和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診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癥狀表現,均為急性或亞急性且血糖范圍在16.8 ~34.1 mmol/L。所有患者也對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參與。采取臨床對照研究法,分設治療研究組與治療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者34 例。分組后,治療研究組患者男19 例,女15 例,年齡最小者44 歲,年齡最大者75 歲,平均(58.51±2.75)歲,最短糖尿病病程1 年,最長18 年,平均(7.42±1.53)年,11 例為輕度,15 例為中度,8 例為重度。治療對照組患者男18 例,女16 例,年齡最小者43 歲,年齡最大者76 歲,平均(58.43±2.62)歲,最短糖尿病病程1 年,最長16 年,平均(7.12±1.42)年,13 例為輕度,14 例為中度,7 例為重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確診;(2)年齡<80 歲;(3)此前未接受過其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措施。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臟器疾病及惡性病變;(2)精神意識異常;(3)不愿配合本研究。
按照常規急診治療方案,對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和干預,糾正酸堿度,根據需要適量補鉀、補液,盡量使患者保持安靜的睡眠休息狀態,減少對患者的外部刺激,對患者的血糖變化進行密切觀測,按照患者體重的12%的用量,對患者予以氯化鈉注射液。并時刻注意患者的瞳孔、尿量以及神志意識變化,積極展開其他相關對癥治療
對治療研究組患者,同樣采取上述常規急診治療方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其聯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500 mL 生理鹽水+50 U 胰島素,通過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注射速度為0.1 U/kg/h。泵注過程中,對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予以嚴密的監測和記錄,并對應的調整胰島素用量。注意保持患者的電解質、酸堿平衡,如出現低鉀的情況,及時補充氯化鉀。
(1)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觀察,計算治療總有效率,療效標準如下:各項癥狀完全消失,指標完全恢復正常,為顯效;相關癥狀可見明顯減退,指標明顯改善,為有效;未達以上指標,為無效。以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2)分別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血糖以及血酮轉陰時間、尿酮轉陰時間進行觀察。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治療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治療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較治療低于對照組,血酮、尿酮轉陰時間少于對照組,各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及血酮、尿酮轉陰時間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血糖及血酮、尿酮轉陰時間比較( ± s)
尿酮轉陰時間/h治療研究組 34 5.53±1.85 6.84±2.26 16.85±3.41 17.52±4.26治療對照組 34 7.52±2.41 9.15±2.17 24.54±4.87 25.17±5.19 t 5.26 5.82 8.26 8.96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1)餐后2 小時血糖/(mmol·L-1)血酮轉陰時間/h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功能發生障礙,或是其他生物作用受損,而發生的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的特征,其發病率相當之高,對人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3]。在長時間的高血糖下,人體的各種組織均可能會發生損害,進而并發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慢性并發癥,除此之外該病還可能會導致一些急性并發癥的發生,如本文所研究和探討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該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具有起病急、危險性高等特點,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對該病的急診治療上,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該病會導致一系列的癥狀,如脫水、高血酮、電解質紊亂、酸性中毒等等[4]。其發病誘導因素較多,如感染、飲食不當以及胃腸道方面的疾病等,均可能導致此并發癥發生。一般來說感染,尤其是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最為容易引起該并發癥的發生,而且可能發展成為合并癥,相互影響,產生惡性循環[5]。根據病情的輕重,該病可以分為輕、中、重三個程度。輕度中毒,只是單純性的酮癥,還并沒有出現酸中毒的癥狀;中度中毒,則開始出現了酸中毒;重度中毒則指的是中毒伴昏迷,或雖然神志清醒未發生昏迷,不過CO2CP <10 mmol/L。
該病的常規急診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補液、補鉀、糾正酸堿度等,旨在對癥穩定患者的病情和體征,并未照顧到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胰島素泵是一種基于自動化技術的胰島素輸入技術裝置,其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注射器、輸液管,以及由自動化技術控制的泵,通過泵其能夠不間斷的、緩慢的將液體注入人體內。如可以模擬人體的胰腺分泌功能,根據正常的人體需求,合理的持續推注胰島素。從而彌補患者本身胰島素的不足,則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可以加快患者的病情治療速度,提高患者病情治療效果[6]。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臨床實踐研究切實證明,與常規急診治療方案相比而言,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在急診治療中,進一步聯用胰島素泵,可以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值得加強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