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暄,范寶軍,趙曉麗,張春燕,祝振忠(通訊作者)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急診科 北京 100144)
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細菌等感染是誘發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原因,且在秋冬季節,空氣污染霧霾時比較嚴重,現階段的幼兒和老人體質較弱,增加了出現感染的風險。患者在被感染后而出現如支氣管擴張、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從而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若患者沒有進行及時且有效的治療存在死亡的風險,對其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現階段,下呼吸道感染治療的抗生素有較多種類,但是在細菌耐藥率的增加下,使得治療難度增加。因此,選用何種抗生素對此類疾病進行治療很重要[2]。且在物價日益上漲的今天,選取一種治療效果確切,價格低廉的藥物對于減輕患者痛苦,緩解患者經濟壓力非常重要。鑒于此,本研究中選用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96 例,隨機分組后采取四種藥物(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唑肟)進行治療,均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且找到了一種物美價廉的藥物,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396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四組。甲組99 例,男性49 例、女性50 例,年齡22 ~84 歲,平均年齡(46.49±3.68)歲;乙組99 例,男性51 例、女性48 例,年齡23 ~85 歲,平均年齡(45.27±2.59)歲;丙組99 例,男性50 例、女性49 例,年齡21 ~83 歲,平均年齡(46.28±2.57)歲;丁組99 例,男性53 例,女性46 例,年齡25 ~87 歲,平均年齡(47.02±2.48)歲。4 組患者的基礎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1)經胸部CT、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2)存在發熱、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臨床癥狀;(3)自愿參與研究;(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異常者;(2)認知存在障礙;(3)精神疾病者;(4)嚴重血栓者;(5)嚴重過敏反應者;(6)妊娠期者;(7)哺乳期者;(8)神志不清者;(9)意識模糊者;(10)嚴重臟器疾病者;(11)癲癇病史者;(12)對抗生素過敏者;(13)參與其他研究者;(14)中途退出研究者。
甲組全部患者均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療,具體操作:靜滴左氧氟沙星(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24),左氧氟沙星0.2 g 同氯化鈉溶液(250 mL 0.9%)混合,2 次/d。
乙組患者均實施頭孢曲松鈉治療,實際操作為:靜滴頭孢曲松鈉(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0573),頭孢曲松鈉2.0 g 同氯化鈉溶液(250 mL 0.9%)混合,1 次/d。
丙組都給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操作步驟為:靜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 g 同氯化鈉溶液(100 mL 0.9%)混合,2 次/d。
丁組利用頭孢唑肟治療,操作方法:靜滴頭孢唑肟(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40320),頭孢唑肟2.0 g 同氯化鈉溶液(100 mL 0.9%)混合,每12 h 1 次。四組均治療1 周。
記錄并比較四組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白細胞水平、C-反應蛋白水平、炎癥因子水平和治療所用費用。其中(1)治療效果[3]: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減輕;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嚴重;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4]:消化系統癥狀、神經系統癥狀、皮膚癥狀;(3)白細胞水平;(4)C-反應蛋白(CRP)水平;(5)炎癥因子[5]: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6)記錄治療所用費用。
數據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展開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有效率為92.93%;乙組有效率為93.94%;丙組有效率為93.94%;丁組有效率92.93%。四組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四組治療效果對比[n(%)]
甲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癥狀各1例,皮膚癥狀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2%;乙組皮膚癥狀和消化系統癥狀各1 例,神經系統癥狀0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2%;丙組皮膚癥狀、神經系統癥狀和消化系統癥狀各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丁組神經系統癥狀和消化系統癥狀均各為1例,0例皮膚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2%。四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不良反應對比[n(%)]
治療前后,四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四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 s,ng/L)

表3 四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 s,ng/L)
分組 例數 IL-6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99 97.64±23.22 67.81±13.42乙組 99 97.35±23.53 66.45±15.15丙組 99 97.35±23.53 67.04±20.12丁組 99 97.48±23.24 69.95±20.33分組 例數 IL-8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99 80.38±20.62 68.38±19.82乙組 99 80.76±19.53 67.10±18.14丙組 99 81.25±19.74 69.53±20.35丁組 99 81.0±18.87 70.04±19.55分組 例數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99 102.30±31.44 70.26±18.61乙組 99 102.89±30.08 71.14±20.09丙組 99 103.02±30.97 73.64±27.62丁組 99 102.92±31.05 72.51±27.35
四組治療前后的白細胞以及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四組白細胞水平、C-反應蛋白(CRP)水平對比( ± s)

表4 四組白細胞水平、C-反應蛋白(CRP)水平對比( ± s)
白細胞水平/(×109·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99 39.36±0.53 8.23±0.53 15.36±0.41 7.63±1.50乙組 99 40.15±0.46 8.19±0.48 14.92±0.37 7.24±1.37丙組 99 38.65±0.47 8.62±0.37 15.24±0.27 7.18±1.27丁組 99 38.26±0.51 8.31±0.28 15.00±0.29 7.34±1.32分組 例數CRP/(mg·L-1)
甲組治療成本為(136.61±32.15)元,乙組治療成本為(166.52±32.02)元,丙組治療成本為(273.23±31.89)元,丁組治療成本為(265.92±31.96)元,甲組治療成本最低,同乙組、丙組、丁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四組治療成本對比( ± s,元)

表5 四組治療成本對比( ± s,元)
分組 例數 治療成本甲組 99 136.61±32.15乙組 99 166.52±32.02丙組 99 273.23±31.89丁組 99 265.92±31.96
臨床上,將環狀軟骨的解剖位置作為分界線,可分為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氣管導致的炎癥。在病原體以及癥狀上,支氣管炎和肺炎相似的地方較多[6]。都會出現呼吸增快、發熱等癥狀。如果沒有對急性支氣管炎進行治療則極易出現肺炎,所以要及時對下呼吸道感染進行治療,而臨床上以抗生素為首選的治療方法,且臨床上常見抗生素有較多種類,且抗生素種類不同具有不同的療效[7]。
四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炎癥因子以及CRP和白細胞水平治療前后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甲組的治療成本更低,表示4 種藥物在疾病治療方面效果相當,且不良反應都很低,同時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和白細胞水平以及CRP 水平。分析原因為:(1)頭孢曲松是頭孢菌素中的第三代,有較廣的抗菌譜,對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等存在的治療效果顯著,利用對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而達到滅菌的效果,是常用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療藥物[8]。頭孢曲松鈉有較長的作用時間,同時有較強的抗菌活動力,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血液中藥物的濃度提升,減少治療時間,且存在降低細菌耐藥性的效果[9]。然而在對患者采用此藥物治療前需提前實施試敏,對于劑量不可濫用,若出現腹瀉、皮疹癥狀需馬上停藥,同時長時間用藥還會出現念珠菌病、假膜性腸炎等二重感染。(2)頭孢唑肟鈉也是第三代頭孢菌類藥物,同頭孢曲松存在相似的藥效作用發揮,且存在見效快速、抗菌明顯的優勢,但是頭孢唑肟其穩定性更佳,也是其藥價高于頭孢曲松鈉的原因。但是,兩種藥物若存在其他藥物或青霉素類過敏史,則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更高。所以,對于青霉素休克者不要使用頭孢菌類藥物治療。(3)左氧氟沙星是喹諾酮類藥物,存在廣譜抗菌效果,對沙門菌、嗜肺軍團菌、大腸埃希菌、流感嗜血桿菌、克雷伯菌屬等革蘭陰性菌有加強的抗菌活性,對革蘭陽性菌,如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等也存在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主要是對DNA 解旋酶的活性進行抑制而影響DNA 復制,從而使病菌殺滅。對于下呼吸道感染嚴重者,利用靜滴對病情控制后再利用口服藥物而保持藥物療效。該藥物有較少的不良反應,很少的患者發生惡心、腹部不適等癥狀,停藥后會迅速消失。(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以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為主要成分的復方制劑抗菌藥物,哌拉西林為廣譜的半合成β-內酰胺類的抗生素,是對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進行抑制,從而實現殺菌的效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抑制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的活性,且他唑巴坦為抑制酶的藥劑,可避免β-內酰胺水解哌拉西林,進而將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增強。該藥物的半衰期為0.7 ~1.2 h,半衰期不被給藥時間和劑量而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四種抗生素方案治療效果均良好,且不良反應較少,左氧氟沙星較其他藥物費用較低,便于患者經濟負擔有效減輕,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