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麗努爾·買合蘇木,地里夏提·吾斯曼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且表現出發病年輕化趨勢[1]。早期宮頸癌缺乏特異性表現,且患者健康意識薄弱,多數患者就診時疾病已經進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單純進行手術治療療效有效,需要配合化療等綜合干預方式治療,以達到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的目的[2]。以順鉑+紫杉醇為主要藥物組成的TP 方案是中晚期宮頸癌常用的化療方案,其中順鉑是具有廣譜抗腫瘤作用的細胞非特異性化療藥物[3],紫杉醇是一種高效的抗腫瘤藥物[4],該方案治療宮頸癌具有一定療效,但部分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單用TP 方案療效有限。近年來,靶向治療已經成為中晚期腫瘤的研究熱點,某些靶向治療藥物甚至成為復發或者轉移性腫瘤的一線治療手段,聯合靶向治療也逐漸成為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趨勢。貝伐珠單抗是一種腫瘤靶向治療藥物,通過抑制血管生成發揮抗腫瘤作用[5]。本研究中采用貝伐珠單抗聯合TP 方案治療中晚期宮頸癌取得了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10 月于我科接受治療的112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 例。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確診為中晚期宮頸癌,經B 超或影像學檢查具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2)年齡>18 歲;(3)預計生存期>6 個月;(4)可正常溝通交流,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血管系統、嚴重肺臟、肝腎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患者;(2)入組前4 周應用過抗腫瘤藥物治療;(3)無法正常溝通交流或者不愿參與本研究。對照組年齡28 ~70 歲,平均年齡(47.2±10.6)歲;體重52 ~70 kg,平均(65.1±10.3)kg;組織學分型:鱗癌50 例,腺癌6 例;腫瘤分期:Ⅱ期24 例,Ⅲ期32 例。對照組年齡26 ~68 歲,平均年齡(47.9±11.3)歲;體重51 ~68 kg,平均(65.7±10.8)Kg;組織學分型:鱗癌51 例,腺癌5 例;腫瘤分期:Ⅱ期26 例,Ⅲ期30 例。對照組和觀察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平均年齡、平均體重、組織學分型及分期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TP 方案治療,具體治療如下:順鉑50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每3 周1次;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每3 周1 次,連續治療6 周。觀察組給予貝伐珠單抗靶向治療聯合TP 方案治療,具體治療如下:TP方案治療同對照組,同時給予貝伐珠單抗7.5 mg/kg 于化療前1 d 靜脈滴注,每3 周1 次,連續治療6 周。
(1)近期療效評價:實體腫瘤近期療效評價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4 個標準,具體如下:經過治療后患者腫瘤病灶基本消失且持續時間≥4 周,且至少4 周無新的腫瘤病灶出現,評價為完全緩解;治療后患者腫瘤病灶直徑較治療前減少≥50%,且至少4 周無新的腫瘤病灶出現,評價為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腫瘤病灶直徑減少<50%或者病灶直徑增大<25%,且至少4 周無新的腫瘤病灶出現,評價為穩定;治療后患者腫瘤病灶直徑增大>25%或者出現新的病灶評價為進展。當患者評價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者穩定時均為近期治療有效。比較兩組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
(2)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糖鏈抗原125(CA125)、糖鏈抗原19-9(CA19-9)等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CC、CA125、CA19-9 等腫瘤標志物水平。
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對照組和觀察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67.8%和85.7%,觀察組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血清SCC、CA125、CA19 ~9 等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清SCC、CA125、CA19 ~9 等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 s)
注:#與本組患者治療前相比,P <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SCC/(ng·mL-1)CA125/(U·mL-1) CA19-9/(U·mL-1)對照組 56 治療前 11.92±2.03 59.13±7.47 51.25±6.24治療后 5.84±0.80# 35.27±4.06# 30.93±3.45#觀察組 56 治療前 11.45±1.81 58.60±7.18 51.84±6.02治療后 2.26±0.42#* 22.35±3.49#* 18.81±2.82#*
全球每年約有高達50 萬的新發宮頸癌病例,且患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該腫瘤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隨著腫瘤的進展,患者可出現消瘦、出血、發熱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甚至會出現尿毒癥、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6]。臨床上,多數宮頸癌患者確診時疾病已經進入中晚期。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中晚期宮頸癌治療療效一直是臨床上值得探討的課題。
TP 方案是目前中晚期宮頸癌常用的化療方案,該治療方案中包括順鉑和紫杉醇化療藥物。其中順鉑具有細胞非特異性的廣譜抗腫瘤作用,主要通過與腫瘤細胞DNA結合后破壞DNA 功能、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等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紫杉醇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微管網重組過程的作用,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雖然該方案在臨床上常用,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貝伐珠單抗屬于靶向治療藥物,是一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能夠有效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導致腫瘤缺血壞死、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7]。本研究中,與單用TP 方案組相比,聯合貝伐珠單抗靶向治療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提高,且治療后血清SCC、CA125、CA19 ~9 等腫瘤標志物水平降低,表明貝伐珠單抗靶向治療聯合TP 方案治療中晚期宮頸癌具有較好療效,近期治療有效率高,而且能夠顯著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分析原因,主要與貝伐珠單抗顯著的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生物活性作用有關,從而發揮明顯的抗腫瘤效果。
綜上所述,貝伐珠單抗靶向治療聯合TP 方案治療中晚期宮頸癌具有較好療效,近期治療有效率高,而且能夠顯著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臨床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