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慶濤,張洪貞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胃腸外科 廣東 深圳 518052)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近些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始終處在一個上升的趨勢,主要是因為闌尾發生感染及發炎導致疾病的發作,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闌尾部位反跳性疼痛,或轉移性有下腹疼痛,其他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患者的身心健康[1]。臨床研究顯示,闌尾炎的發作可能與自身供血情況、闌尾腔堵塞及細菌感染有著直接的關系,若未予以及時的診斷與救治,隨著病情的發展,不僅會引發多種并發癥的發展,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首選方式,但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效果明顯,病灶去除徹底,避免復發等優點,但是同樣也有創傷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并發癥多等[2-3]。本研究對比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常規組35 例和研究組35 例。常規組中男15 例,女20 例,年齡25 ~65 歲,平均年齡為(40.35±8.22)歲;研究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26 ~64 歲,平均年齡為(40.28±6.5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參加本次實驗患者符合診斷標準;(2)患者均已經做過入院常規檢查;(3)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計劃,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4)所有患者均沒有精神性疾病史,無交流障礙;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障礙患者;(2)患有傳染性疾病患者;(3)患者合并其他臟器重大疾病;(4)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5)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6)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7)過敏體質喝著有多種藥物過敏者。
常規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患者采取仰臥位,給予硬膜外阻滯麻醉,取右側麥氏點處切口,程度約4 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鈍性分離腹內斜肌、腹膜機、直達腹膜,將腹膜剪切進腹,順延結腸帶找到闌尾,并且提起,暴露其根部,分束結扎離斷闌尾系膜,直至根部,用7 號絲絨結扎闌尾根部,切斷闌尾,殘端用電刀燒灼處理。在直腸漿肌層距離闌尾根部約0.5 cm 處作一荷包縫合,將闌尾殘端包埋,逐層縫合,關腹。
研究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患者取仰臥位,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后全麻,去臍部上緣做弧形切口約1 cm,用巾鉗提起切口上的皮膚,用氣腹針穿刺后確認在腹腔后注入CO2氣體,在此穿刺空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氣腹,腹內壓力維持在13 mmHg(1 mmHg=0.133 kPa),探查穿刺口下方是否有組織、器官損傷。先用腹腔鏡探查整個腹腔,對患者整個腹腔內情況有個全面了解后,在腹腔境直視下,于左下腹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置入5 mm Trocar 為煮操作孔,于恥骨上3 cm 處置入5 mm Trocar 為副操作孔,體位改為高較低左側臥位,腸鉗自主操作空進入拔開有下腹網模及腸管,延結腸帶找到闌尾,副操作空置入無齒爪鉗提起闌尾尖端系膜,以超聲刀自尖端分離切斷闌尾系膜及闌尾動脈至基底部,提起闌尾,在闌尾根部行7 號可吸收套扎線,不同平面雙重結扎,切斷闌尾,殘端用內鏡持針器做荷包縫合包埋,闌尾用標本袋取出,絲線縫合切口。
(1)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可將標準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超聲檢查病灶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超聲檢查病灶消失85%以上;無效:治療后,相關臨床癥狀沒有任何變化,反而加重,超聲檢查病灶消失小于30%??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100%。(2)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3)并發癥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切口脂肪液化等。
數據采用SPSS 21.0 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情況對比[n(%)]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71%)低于常規組(2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n(%)]
研究組在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s)

表3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首次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研究組 35 40.12±10.66 12.1±2.85 21.74±2.06 4.22±1.20常規組 35 58.44±10.23 26.1±3.44 42.01±3.57 9.11±1.06 t 7.3357 18.5406 29.0945 18.068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闌尾炎在外科臨床中是屬于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特點是發病比較急,病情變化較快,對患者的身體傷害性比較大,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強烈下腹疼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并且患者極易出現腹膜炎、膿腫等嚴重并發癥,為身體帶來較大的傷害,為臨床治療增加了極大的難度,而且不利于身體的恢復[4-5]。
臨床中,傳統的開腹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最常用的治療方法,該手術方法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在實施手術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術中大出血,增加手術風險,并且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影響整體手術效果,不利于患者手術后康復[6]。慢慢隨著我國醫療技術和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使用,同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得到了臨床醫生和廣大患者的認可。對比傳統的開腹手術來說,此種手術方式更具有安全性,其主要特色包括:(1)此種術式對比傳統手術創傷性更小,因此,手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不大,因此,鎮痛藥物的應用情況得到降低。(2)腹腔鏡不但能夠治療,還能夠診斷,可通過腹腔鏡進行觀察,了解具體病灶后,再進行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誤診率。(3)此種術式所需手術時間較短,不但能夠促進患者為恢復,還相對減少了抗生素使用率,這也就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以上幾點均在文中的研究結果中有所體現,本文結合治療效果、手術指標及并發癥情況分析,研究組在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后,其治療有效率更高,但在并發癥上更低,由此可體現腹腔鏡的第2 點特點;研究組在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結果分析,對應文中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第3 點優勢,腹腔鏡技術的實現,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效果顯著,對比傳統開腹手術,具有較多的優勢,安全性更高,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