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子,李 婧,宋 娜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血液科 廣東 深圳 518051)
白血病屬于骨髓造血干細胞病變引起的一種癌癥,患者患病后病情發展迅速,目前臨床治療白血病主要應用PICC 置管治療[1]。自從將該治療方式應用到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生命期得到了大幅度的延長[2]。資料顯示,患者的生命期未來大致能夠延長20 年左右[3]。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加速期和急變期患者需要在醫院內接受治療,慢性期階段患者可以選擇在家中進行口服TKI 的治療,這樣不僅會節約醫療資源更為患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4]。院外的治療必須要進行延續性護理來自輔助TKI 的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減輕患者的焦慮,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復[5]。本研究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依從性的影響研究,報道如下。
將我院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4 例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2 例。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齡15 ~33 歲,平均年齡(24.2±0.5)歲;研究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齡14 ~32 歲,平均年齡(24.2±0.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本研究。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性護理,對患者進行治療前白血病健康知識教育,在患者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要進行相關的檢查與準備工作[6]。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1)治療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患者治療過程中PICC 置管的應用原理和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理解治療的原理并簽署治療的同意書。同時要詳細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的注意事項:患者不能劇烈遠動,不能用力屈肘,勿導致穿刺部位被浸入到水中,根據清理方法及注意事項定時清理患者的置管等。(2)建立“多對一”的護理機制:即每位患者會有1 名護士長和2 名護士專門負責。所有的護理人員會定期參加醫院里舉辦的醫護知識的培訓,內容主要是PICC 置管的正確置入方法,沖管換管的正確步驟和針對出現的并發癥的正確的處理方法。(3)在患者出院時,詳細告訴患者護理的事項:增加飲水量,防止患者出現靜脈血栓等情況,通過泡腳來促進體內血液的循環,多吃一些綠色食品、雞蛋和瘦肉等增加維生素和蛋白質,患者在出現并發癥時一定要及時就醫[6]。
1.3.1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效果 (1)應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信任度較高。(2)根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醫護人員的配合程度進行判定,其中包括患者的治療時間及過程的配合度,患者置入PICC 置管的配合度等各項做出綜合判定,總分100分,良好:>80 分;一般:60 ~79 分;差:<60 分。依從性=(良好+一般)例數/總例數×100%[7]。
1.3.2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填寫滿意度調查,調查是百分制。滿意率:滿意:80 ~100 分;較滿意:60 ~79 分;不滿意:0 ~59 分[8]。
1.3.3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根據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和認知功能4 個方面做出綜合判斷,總分100 分[9]。
數據應用SPSS 22.2 軟件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n(%)]
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 <0.05;組間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認知功能研究組 治療前 50.1±4.2 51.2±4.1 53.9±4.1 52.9±3.2治療后 91.5±5.8 93.3±5.6 91.5±5.2 95.6±5.8對照組 治療前 51.3±4.1 52.2±3.3 54.1±3.2 51.5±3.4治療后 64.2±4.3 69.2±3.1 61.6±3.4 71.3±3.9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細胞發生病變的一種癌癥,這種癌癥根據患者的病癥情況大致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3 種[10]。絕大多數的患者是處在慢性期階段,然后會伴隨著病情的加重進入加速期和急變期,此時患者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會發生病變并逐漸占據到骨髓,導致無法正常造血,與此同時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也會急劇減少最終導致患者出現體重減輕、出血、氣短、感染和脾大腹部脹滿感等病癥。靜脈置管是在20 世紀80 年代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主要原理是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穿,通過腋靜脈到達上腔靜脈。
PICC 置管是目前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操作簡易,同時PICC 置管化療會建立一種無痛化的化療通道,但由于有些白血病患者的年齡較小對治療的依從性和自控能力較差,在接受置管后會常出現靜脈炎和血流感染的不良癥狀,而且如果護理不到位患者會出現靜脈血栓或脫落等不良癥狀。患者會因此遭受加大的痛苦,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采取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醫療新模式,有利于患者與護士之間更好地溝通病情,加速患者康復。延續性護理主要是加強患者在出院后的圍管道護理,護理過程中主要通過視頻電話、語音電話和電話回訪等方式聯系患者與醫護人員。與此同時,公眾號相關護理信息和演練示范的不定時更新推送,有利于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護理的注意事項和出現并發癥后的應對辦法,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于圍管道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和預防感染的了解程度,并且護理人員會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可有效幫助患者改善營養情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延續性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消極、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及其家屬的院外管理能力和自我護理能力也隨之提高,減少患者不良癥狀的發病率,加速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血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延續性護理,患者的依從性與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