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濤
(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板橋衛生院全科醫學科 北京 101301)
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病癥,糖尿病伴高血壓疾病來說,治療難度明顯增加,并會引起較多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預后產生嚴重影響[1]。因此,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升,對幫助患者控制血壓、血糖水平,改善預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2-3]。PDCA 循環是質量管理領域的重要方法,在健康教育和醫療質量管理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4-5]。鑒于此,本次納入20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分析PDCA 循環健康教育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20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101 例)、對照組(101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3 例,女性58 例;年齡43 ~77 歲,平均年齡(60.01±7.71)歲;高血壓病程2 ~14 年,平均(8.01±2.03)年,糖尿病病程3 ~13 年,平均(8.03±1.7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55 例;年齡42 ~77 歲,平均年齡:(59.51±5.87)歲;高血壓病程1.5 ~15 年,平均(8.33±2.31)年,糖尿病病程2 ~15 年,平均(8.51±2.21)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1)飲食健康指導:告知患者脂肪、熱量低、糖量低、熱量低、鹽類低的食物;(2)用藥健康指導:告知患者按照醫囑合理使用降糖、降壓類的藥物,避免自行減藥或者停藥;(3)運動健康指導:告知患者每天堅持做有氧活動;(4)規范生活方式:指導患者戒煙酒,并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與熬夜。
研究組:PDCA 循環健康教育:(1)計劃(P):開展健康教育時,根據PDCA 循環理論教育手段進行。對患者調查時,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表進行,內容包含:疾病知曉情況、相關知識知曉率、生活方式、用藥情況、對控制血糖、血壓的信心等等,同時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現狀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創建健康教育方案。(2)執行(D):予以患者飲食、用藥、運動等方面知識的指導教育;按照患者的個人特點,1 周內為患者進行1 次針對性干預,在護理干預期間,針對依從性差的患者,分析其依從性差的原因,同時將原因找出,并重新擬訂干預計劃,實施標準化干預。(3)檢查(C):完成干預之后將調查問卷發放給每位患者,對其做測評,了解患者對知識掌握情況,例如:健康行為構成狀況、行為改變情況、有關知識知曉情況等等。(4)處理(A):對所收集的信息材料進行總結、分析,并對比目標、結果,再鞏固、優化干預方案,為患者開展標準化的干預,多次循環,將新的問題提出,從而為下一個PDCA 循環奠定基礎,可將健康指導干預方案逐漸優化,確保成功經驗可形成標準,作為健康教育依據。
(1)健康知識知曉狀況:遵醫行為、運動訓練、飲食控制、疾病知識,知曉率=知曉數/總數×100%;(2)血壓水平:收縮壓、舒張壓;(3)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
采用SPSS 21.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遵醫行為、運動訓練、飲食控制、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對比[n(%)]
干預前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對比( ± s,mmHg)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對比( ± s,mmHg)
舒張壓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101 164.43±2.22 120.95±2.05 97.03±1.72 80.89±1.64對照組 101 164.44±1.94 141.36±2.40 97.01±1.62 91.16±2.15 t 0.034 64.919 0.084 38.158 P 0.973 <0.001 0.933 <0.001組別 例數收縮壓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 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 s)
餐后2 h 血糖/(mmol·L-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101 7.22±1.06 5.93±0.81 11.48±1.35 9.16±0.75對照組 101 7.14±1.07 6.89±0.94 11.38±1.33 9.81±0.43 t 0.525 7.782 0.552 7.534 P 0.600 <0.001 0.581 <0.001組別 例數空腹血糖/(mmol·L-1)糖化血紅蛋白/%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101 7.94±0.46 7.19±0.87對照組 101 7.99±0.48 7.27±1.06 t 0.674 0.571 P 0.501 0.569組別 例數
高血壓、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終生通過科學用藥的方式來控制血糖水平、血壓水平,而對于糖尿病伴高血壓疾病來說,因為其病情較為復雜,患者僅僅單一依賴藥物進行治療,難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對于該疾病來說其發生和患者生活方式不合理存在緊密聯系[6]。將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健康意識、遵醫性提升,可幫助患者將不良行為改變,使預后得到改善[7]。
健康教育主要是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維護、延緩以及減少并發癥、將生活質量提升作為基本目的。通過將采用PDCA 模式的健康教育應用到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干預當中,可確保患者能夠構成健康行為、樹立健康理念,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為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用PDCA 循環法,可以使患者將不良的生活方式自覺改善,并能形成健康理念,構成健康行為,從而可起到對高危因素控制,延緩、減輕并發癥發生與發展效果,使疾病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危害減少,生活質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遵醫行為、運動訓練、飲食控制、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干預中,實施PDCA 循環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提升健康知識知曉率,降低血糖水平與血壓水平,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