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婧,李 偉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鹽城市中醫院藥劑科 江蘇 南京 224001)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善的不斷深入,對門診藥房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西藥房作為醫院服務的主要窗口之一,其藥房管理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整體形象以及患者的用藥安全[1]。為了確保西藥房管理質量的持續提高,需要應用更為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品質管理圈(QCC)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在醫院各科中均有應用,對西藥房藥師及工作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各種質量問題,對問題加以解決,不斷改進藥學管理質量[2]。QCC 分為計劃、實施、檢查與處置4 個階段,在工作中制定目標、研究問題對策、提出改進方案、促進管理效果的不斷提高[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QCC 在門診西藥房質量管理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在我院接受西藥治療的100張患者處方作為對照組,男53 例,女47 例,年齡22 ~78 歲,平均年齡(43.2±11.7)歲;將2020 年1 月—12 月在我院接受西藥治療的100 張患者處方作為觀察組,男51 例,女49 例,年齡20 ~79 歲,平均年齡(43.5±12.1)歲;西藥房科室共有本科學歷藥師8 名、臨床藥學碩士4 名;對比兩組處方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西藥房管理,進行常規藥學服務。觀察組使用QCC:(1)組建QCC 小組。將西藥房藥師均納入QCC 小組,民主選舉產生圈長和副圈長,小組負責西藥房管理,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落實各項管理措施[4]。(2)確定主題。通過召開QCC 圈會,運用腦力激蕩法,全員參與討論門診西藥房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提出建議主題,包括“如何降低門診藥房調劑內差件數”,“提高門診藥房服務滿意度”。(3)擬定活動計劃。運用魚骨圖對這2 個主題進行重點分析和改善,從人員、設備、環境、材料、方法5 個方面進行分析,指出調劑人員責任心不強、藥房管理流程不完善、藥師服務態度一般、工作環境欠佳、工作量大及強度大等是主要的問題,從而制定針對性解決策略[5]。(4)具體策略。①加強藥房管理培訓。每周參與科室業務學習培訓會議,提升藥師及藥品調劑人員的業務能力,禁止上班做與工作無關事宜,強化藥房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建立幫扶機制,對遇到工作困難的人員,小組成員及時給予幫助和支持,從而減少人為差錯的發生[6]。②改善藥師服務態度。建立獎懲機制,開展窗口服務評比活動,使藥師自覺改善服務態度,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熱清周到,細致講解用藥方法,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確保患者合理用藥,縮短患者候藥時間,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對于評比不合格的藥師納入績效考核,相應扣除獎金,而評比優秀的藥師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從而激勵藥師保持服務意識[7]。③改進管理流程。在取藥高峰時段由客服人員在候藥大廳指導患者到對應窗口取藥,繁忙時段若患者排錯隊,藥師可內部協調發藥,避免患者二次排隊。適當調整排班,在高峰時段可增加高峰窗口,以減輕其他窗口的壓力。組織西藥房全員利用下班時間集中學習新藥品、新劑型等相關知識,熟悉新進藥品擺放位置,熟練掌握藥理知識,強化醫療用藥安全意識,提高工作效率。要求藥師仔細核對處方,確保紙質處方與電子處方的一致性。
統計數量錯誤、規格錯誤、品項錯誤、分裝錯誤、醫囑錯誤等藥品調節差錯率;評估無形成果評分,由QCC 小組成員進行自我評分,分為藥師責任心、應對能力、品管手法、積極性、自信心、和諧度等項目,每項1 ~5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高管理效果越好;統計候藥環境、服務流程、藥師服務態度、其他等藥房滿意度。
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QCC 后,觀察組在數量錯誤、規格錯誤、品項錯誤、分裝錯誤、醫囑錯誤等藥品調節差錯率上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施QCC 后,觀察組在藥師責任心、應對能力、品管手法、積極性、自信心、和諧度等無形成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無形成果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無形成果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藥師責任心 應對能力 品管手法觀察組 100 4.63±0.24 4.39±0.31 3.68±0.56對照組 100 3.47±0.52 3.26±0.59 1.27±0.34 t 3.708 3.294 4.032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積極性 自信心 和諧度觀察組 100 4.64±0.28 4.68±0.30 4.57±0.32對照組 100 3.75±0.61 3.19±0.65 3.53±0.47 t 3.019 3.574 3.097 P<0.05 <0.05 <0.05
實施QCC 后,觀察組候藥環境、服務流程、藥師服務態度、其他等藥房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藥房滿意度比較[n(%)]
門診西藥房是醫院對外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與醫院形象和醫院經濟效益掛鉤。隨著醫療機構管理模式的不斷更新,門診西藥房的工作重心也向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期提升藥學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
QCC 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夠將藥學服務變被動為主動,既能實現藥師的自我價值,又能為患者提供優質藥學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QCC 作為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質量的有效管理方法,已在醫療行業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本研究中,QCC 充分發揮了全員參加、自主自發、主動管理的優勢,成立QCC 小組,總結西藥房日常管理中的問題,全員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發揮每個成員的聰明才智,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對策,能有效提升門診西藥房的藥學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還能激發藥師潛能,提高藥師的專業技能,更好地落實藥學質量管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數量錯誤、規格錯誤、品項錯誤、分裝錯誤、醫囑錯誤等藥品調節差錯率上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藥師責任心、應對能力、品管手法、積極性、自信心、和諧度等無形成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候藥環境、服務流程、藥師服務態度、其他等藥房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QCC 能夠為門診西藥房管理搭建一個優化藥學服務、保障用藥安全、提高管理質量的平臺,能全面提升藥師及藥房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降低藥品調節差錯率,提升藥房滿意度,從整體上提高藥學管理和服務品質。
綜上所述,QCC 在門診西藥房質量管理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確切,明顯提升了管理質量,降低了藥品調節差錯率,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