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牛愛梅,張 娜,馬雪梅,趙 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州友誼醫(yī)院普外三科 新疆 伊寧 835000)
結直腸癌為全世界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三位[1]。腸造口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等疾病的常用手術方式。而造口術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改變了固有排便途徑及習慣,在心理、生理及社會交往方面給患者的帶來了諸多不便[2],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本研究調查本地腸造口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態(tài)、心理適應水平及生活質量等情況,分析三者之間關系,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
選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地腸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8 歲以上;有語言溝通能力者;造口術1 月以上;知情并同意調查。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有腫瘤轉移,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調查員根據(jù)其語言類別選擇發(fā)放問卷調查表。指導調查對象填寫問卷,保證資料準確。
調查內容分別是一般資料問卷、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造口患者社會心理適應量表(OAI-20)、造口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OL)。一般資料問卷:自擬問卷,旨在了解造口患者基本生活狀況。內容包括患者的民族、年齡、性別、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收入情況等。PSSS:共12 個項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 個因子組成。采用1 ~7 級計分,總分越高表示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OAI-20:該量表包括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和社會生活適應3 個維度,共20 個條目,采用Likert5 級計分法,根據(jù)得分高低劃分為3 個等級,<40 為低適應水平,40 ~59 分為中等適應水平,≥60 分為高適應水平。S-QOL:量表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為4 個等級,賦值1 ~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量表有漢語、維吾爾族語、哈薩克族語3 種版本。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Pearson 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發(fā)放問卷127 份,其中漢語版118 份,維語版5 份,哈語版9 份。本組資料中漢族56 例,維吾爾族26 例,哈薩克族18 例,回族15 例,錫伯族8 例族,蒙古族2 例,柯爾克孜族2 例。見表1。

表1 127 例腸造口患者一般資料
三種量表進行民族、性別、收入、文化水平的差異性檢驗結果:PSSS 評分女性大于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SSS、OAI-20、S-QOL 評分中漢族患者社會心理適應性高于少數(shù)民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初中以上文化患者領悟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高于小學以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及社會心理適應性的得分比較( ± s,分)

表2 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及社會心理適應性的得分比較( ± s,分)
項目 例數(shù) 領悟社會支持 社會心理適應性 生活質量性別 男 75 56.04±18.13 33.21±8.39 41.53±9.07女 52 63.27±11.40 33.52±7.28 42.12±8.18 t 2.546 0.213 0.370 P 0.012 0.832 0.712民族 漢族 56 60.68±14.42 37.05±7.90 43.36±7.46少數(shù)民族 71 57.68±17.25 30.41±6.65 40.52±9.41 t 1.046 5.143 1.844 P 0.298 0.000 0.067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46 54.46±17.63 32.26±7.25 38.46±9.41初中及以上 81 61.58±14.61 33.95±8.27 43.65±7.69 2.448 1.156 3.372 P 0.016 0.250 0.001 t家庭收入<3 000 元 65 59.57±15.54 33.29±8.47 40.98±8.67≥3 000 元 62 58.40±16.72 33.39±7.38 42.60±8.70 t 0.407 0.067 1.046 P 0.684 0.947 0.298
腸造口患者PSSS 與S-QOL 各指標呈正相關(P<0.05);OAI-20 問卷中正性情緒、社會適應與S-QOL 各指標呈正相關,負性情緒與其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腸造口患者領悟社會支持與造口社會心理適應性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r 值)
文化習俗和精神在個人的幸福、應對、接受治療和治療后的生活方式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3-5]。本地區(qū)是哈薩克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較落后,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偏低。本組資料中少數(shù)民族占55.1%,少數(shù)民族中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占絕大多數(shù)。相比健康和惡性腫瘤威脅,造口手術的代價相對較小。術后排便系統(tǒng)依舊給家庭帶來一定經濟負擔,對于家庭收入偏低的家庭更加困難。本研究中OAI-20 得分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S-QOL 得分也呈偏低狀態(tài),這與本地造口人群老齡人口較多,家庭收入低有關。
造口的存在使患者產生一種擔心被公開、被暴露的情緒。研究中PSSS 得分女性高于男性,這與同類研究中女性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員以及周圍人群的同情與支持一致。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的文化習俗要求他們保持嚴格的衛(wèi)生標準,而造口造成身體的“不干凈”和其他影響,使他們擔心失去歸屬感,越是文化程度低者越易困惑于習俗禮教的束縛。研究中漢族患者OAI-20 和QOL 高于少數(shù)民族。有造口師提出,造口患者生命的質與量都應重視,造口的存在還是影響著患者其生活狀態(tài),大多數(shù)人很難同家人和朋友討論與造口有關的問題。因此造口管理中,門診隨訪、電話回訪可增加與患者的聯(lián)系,促進他們和家人溝通;陽光之家、造口聯(lián)誼等延伸護理活動,可指導他們提高自護能力,努力參與到家庭和社會的各項活動。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患者OAI-20 中正性情緒、社會適應與QOL 呈相關,負性情緒與其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造口的心理適應性可以通過其身體狀況的改善、與親友的關系、社會交往和自我管理的調整得到加強。
綜上所述,本地區(qū)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心理適應水平較低,隨著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居住隔離程度的不斷降低,各人民族文化的滲透和國家醫(yī)保政策的推行,將會有更多的腸造口需要從適應疾病向適應社會過渡,在造口管理中掌握患者文化習俗、性別及收入等因素的潛在影響,制定規(guī)范干預措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