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囡囡
(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佳木斯分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黑龍江省是中國大豆的主產(chǎn)區(qū),種植面積、總產(chǎn)約占全國的半壁江山,肩負著保障國家大豆產(chǎn)業(yè)安全的重任[1-3]。氮素是保證黑龍江省大豆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必要元素之一,適宜的施氮量有利于大豆構造理想的株型,提高中上部冠層的節(jié)間長、葉柄長及葉形指數(shù),而改善群體中上部冠層結構,提高各冠層葉片葉綠素含量和凈光合速率,延緩后期上節(jié)葉片衰老,增加大豆群體光合勢,進而提高大豆產(chǎn)量[4-6]。大豆干物質(zhì)重是高產(chǎn)群體的物質(zhì)基礎,大豆葉片面積和相關性狀是影響光合作用及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7-9]。國外的大豆高產(chǎn)記錄常利用矮稈或半矮稈大豆品種密植獲得,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國內(nèi)研究多集中在非密植型大豆品種,對密植型半矮稈大豆各性狀研究的報道較少。本文從施氮角度出發(fā),研究氮肥對半矮稈大豆株高、地上部干物重及葉片性狀的影響,旨在總結各性狀變化規(guī)律,通過科學合理的施氮量對密植型半矮稈大豆各性狀調(diào)控,為協(xié)調(diào)半矮稈大豆群體生長發(fā)育提供理論指導。
試驗地點在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佳木斯分院試驗地,土壤類型為草甸土,基礎肥力見表1。供試肥料氮肥為尿素(N46%),磷肥為重過磷酸鈣(P2O546%),鉀肥為氯化鉀(K2O60%),供試大豆品種“合農(nóng)60號”。

表1 供試土壤的基礎肥力
試驗設4個不同氮處理,分別是N0(不施氮)、N1(純氮30kg·hm-2)、N2(純氮60kg·hm-2)和N3(純氮90kg·hm-2),重過磷酸鈣(120kg·hm-2)與氯化鉀(80kg·hm-2)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
6行區(qū),行距65cm,行長4m,3次重復,管理同大田。
在大豆V3、V4、V5、R1、R2、R3、R4、R5、R6、R7和R8時期,選取處理中有代表性的大豆6株,并標記6株以供下回取樣,分別測量大豆地上部莖稈干重、莢干重、葉干重、葉片SPAD值、葉面積、株高。大豆葉片SPAD值用SPAD-502葉綠素含量測定儀測量,選擇各處理中部完全展開葉測量SPAD值,每次各處理測量15株取平均值。大豆葉面積采用圖像處理法測量。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對數(shù)據(jù)進行作圖與分析。
隨著大豆生育期的變化,在4個施氮處理中,大豆株高均不斷增加,各處理變化趨勢趨于一致,見圖1,在大豆營養(yǎng)生長時期(V3~V5)株高生長較快,進入生殖生長時期(R1~R8)后,株高增加緩慢,這說明在大豆生殖時期根系吸收養(yǎng)分和光合產(chǎn)物主要用于大豆的生殖生長,不同施氮處理株高變化規(guī)律為N0 圖1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株高變化 隨著大豆生育進程,大豆莖稈干物重增加,見圖2。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莖稈干重變化規(guī)律N2>N3>N1>N0。說明施氮可以提高大豆莖稈的干物重,但施氮量超過一定量后,大豆莖稈干物重增加不明顯。隨著不同生育期,大豆葉片干物重先增加再減少,見圖3;這是因為R6后,大豆葉片開始衰老落葉。不同施氮水平,葉干重變化規(guī)律N2>N3>N1>N0。可見大豆生育期內(nèi)充足的氮素,可以暫緩葉片的衰老。在R3期以后,大豆莢干物重隨時期進程,直線上升,見圖4。不同施氮水平,大豆莢干物重變化規(guī)律為N2>N3>N1>N0,N2處理高氮對豆莢干物重產(chǎn)生限制作用,大豆莢干物重沒有繼續(xù)增加。 圖2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莖稈干重變化 圖3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葉片干物重變化 圖4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豆莢干物重變化 大豆葉片SPAD值可以從側面反映大豆群體的營養(yǎng)狀況。隨著大豆生育期進程,大豆葉片SPAD值先升高再下降,見圖5;在R5期達到最大值,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葉片SPAD值變化規(guī)律為N2>N3>N1>N0,后期由于大豆葉片衰老,各施氮處理SPAD值呈下降趨勢。大豆單株葉面積隨著生育期的進程,單株葉面積先升高再下降,見圖6;在R4期后,隨著葉片衰老枯萎,單株葉面積下降,不同施氮處理單株葉面積變化規(guī)律N2>N3>N1>N0。 圖5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葉片SPAD值變化 圖6 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處理單株葉片面積變化 穆淑輝[10]研究了不同時期施氮對大豆干物質(zhì)積累和分配的影響,從大豆各時期生長趨勢上看,在花期,干物質(zhì)積累傾向于葉部,但此時若氮素營養(yǎng)過多,氮代謝過為旺盛,會造成生長后期落花、落莢;在鼓粒期,大豆氮素積累強度達到最高,此時主要供應給莢果,葉片干重無明顯變化;在鼓粒滿期至完熟期,部分氮素轉移到莢果中,伴隨有黃葉脫落,導致葉片干重明顯下降。宋英博[11]研究大豆各生理指標變化規(guī)律,分析施氮水平對大豆若干生理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對大豆葉面積、氮素和葉干重的影響趨勢一致。符小文等[12]研究表明,隨施氮水平的增加,夏大豆葉面積指數(shù)、干物質(zhì)積累量及產(chǎn)量呈先增后降的趨勢,以施氮150kg·hm-2水平(N1)最大,施氮300kg·hm-2水平(N2)次之;隨生育進程的推進,夏大豆的葉面積指數(shù)呈先增后降的變化趨勢,并在盛莢期達到峰值,即N1處理為5.59,分別較N0、N2提高了49.07%、13.39%。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對半矮稈大豆株高、地上部干物重及葉片性狀具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大豆生育進程,地上部莖稈干重、莢干重和株高,不斷積累不斷增加,呈上升趨勢。大豆葉片SPAD值、葉干重和單株葉面積變化規(guī)律為先升高后下降,這是由于葉片后期的衰老落葉。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大豆地上部莖稈干重、莢干重、葉干重、株高、葉片SPAD和單株葉面積變化規(guī)律及趨勢較為一致,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大豆地上部莖稈干重、莢干重、葉干重、株高、葉片SPAD和單株葉面積均顯著增加,當施氮到達一定閥值時,大豆地上部莖稈干重、莢干重、葉干重、株高、葉片SPAD和單株葉面積不再增加,趨于穩(wěn)定。并非施氮量越高對大豆生長越有利,具體的影響效果及施肥量的配比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2 不同施氮水平對大豆地上部莖稈、葉及莢干物重的影響



2.3 不同施氮水平對大豆葉片性狀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