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遠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 100069)
油棕是棕櫚科油棕屬植物,其原產地為非洲熱帶地區,是一種產油率高的熱帶木本油棕作物,被譽為世界油王。其產出的棕櫚油可作為食用以及輕工業用油,現今已遍布于世界各地。據統計,早在2017年,世界油棕的收獲面積便已經達到2.14萬hm2,棕櫚油總產量約7000萬t,平均可產棕櫚油4.27t·hm2,而在這2.14萬hm2的油棕種植面積中還有部分高產油棕,平均產油量可以達到9t·hm2,是同種植面積中花生產油量的6倍,更是大豆產油量的10倍。由此可見,油棕的產油率之高。此外,每年油棕所產的棕櫚油產量可以達到全球主要植物油總產量的35%左右,這也使得油棕成為主要的產油植物。而這其中約有65%的棕櫚油產自印度尼西亞。每年印度尼西亞油棕的棕櫚油產量之高也使得印度尼西亞棕櫚成為全球棕櫚油以及植物油生產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使得棕櫚油產業以及相關配套的棕櫚油加工產業成為該國的經濟支柱產業。此外,印度尼西亞每年大量出口棕櫚油也使得棕櫚油產業成為該國出口創匯的重要途徑。但是,近年印度尼西亞宣布暫停新增種植準證,這也意味著印度尼西亞油棕的種植面積的增長速度相較之前會大幅下降。想要依舊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保持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印度尼西亞油棕單位產量以及降低種植養護成本將成為行業重點突破方向。基于此,簡要分析印度尼西亞油棕的種植現狀以及栽培過程和場景的病害及蟲害,從而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產量。
油棕樹是一種原產于非洲熱帶地區,棕櫚科油棕屬的高產油類經濟作物。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且土壤肥沃的環境,其樹形高大,擁有又長又大的羽毛狀葉片,是一種典型的非洲熱帶植物。油棕規模化種植可以為當地帶來優美的熱帶風光,因此在19世紀被作為觀賞性植物引種到印度尼西亞[1]。而印度尼西亞將油棕作為經濟作物還是在20世紀初。1911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在東部沿岸地區正式開辟油棕種植園,在印度尼西亞境內開始油棕的商業栽培。印度尼西亞油棕產業能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與該國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有關。印度尼西亞處于東南亞地區,全國境內多以熱帶雨林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性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且擁有豐富的降雨量,同時該國境內擁有廣闊的可耕地,這種氣候條件以及地理條件使得其能夠大規模種植油棕。印度尼西亞經過多年的油棕種植以及油棕的高經濟性,也使油棕成為在1970年之后印度尼西亞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作物。這也導致印度尼西亞油棕的種植面積從1986年的60萬hm2快速增長至600萬hm2,僅在短短20a時間里油棕種植面積便增長了將近10倍[2]。而這600多萬hm2的油棕種植面積也讓印度尼西亞成功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種植國家以及棕櫚油生產國家。此后的10a多時間內印度尼西亞油棕種植面積以及棕櫚油產量都在不斷增加。據印度尼西亞統計機構的數據可知,在2017年印度尼西亞的油棕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190萬hm2。而印度尼西亞油棕種植面積中有將近70%的種植園位于蘇門答臘島,剩下約30%的種植園則位于加里曼丹島,其它區域內也分布有零星的油棕種植園。
現階段,油棕的種植依舊是以種子供給方式為主。種植過程中所供給的種子以發芽或正在發芽的油棕樹種子為主,且種子的種類將直接影響到油棕的最終單位產量以及油棕的產油量,因此相關人員需要選購優質的種植材料。對于油棕種植行業而言,種子訂單者往往會在預定時間內進行種子的預訂,一般這種情況1a只會發生1次。通常采購產油率高的油棕果實種子,而優質的油棕果實種子往往都來自于東南亞、南太平洋地區,如北蘇門答臘島北區油棕種植園中挑選出的“矮杜拉”,其產量以及收割難度都處于適宜狀態,使得該種類的油棕具有較高的經濟性。且相關人員在挑選油棕果實種子時,需要考慮種子在保存運輸以及培育成發芽種子過程中的自然損耗。因此,訂購的數量應該控制在200株·hm2和250株·hm2,這樣可以確保自然損耗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防止油棕經濟效率降低情況的出現。
對于油棕而言,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單位產量上。因此,在種植時需要考慮油棕果實種子的種類、發芽率以及種植時的土壤和氣候等因素。
考慮油棕果實種子的種類時,應選取高經濟性的種類,綜合考慮其單位產量、產油率以及最終收割時的成本,可以選擇北蘇門答臘島北區油棕種植園中挑選出的“矮杜拉”。同時,需要考慮發芽率以及發芽種子的相關情況,選取生長率高的發芽種子[3]。油棕的果實在發芽前需要進行人工授粉,具體操作為工作人員將松散的果實和整個果串用袋子圍起來,然后在標準的成熟時期收獲。預備栽種的果實種子需要移除其表面的果皮,待結果之后對其進行加熱處理,選取適宜的果實種子等待其發芽。油棕的種子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發芽,相關人員需要將選取的種子浸泡在殺菌劑溶液中幾分鐘,以此來預防疾病。將種子放在適宜的環境內經過40d左右的加熱;待完成加熱過程后將種子浸泡在水中一段時間,使其含水量恢復至適宜程度;隨后將種子晾干直到過量的表面濕度蒸發,再把種子放回到培育袋中;靜置40~50d,種子即可完成發芽。當種子發芽結束時,就可以開始油棕樹的種植。此外,還需要注意油棕的生長環境。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4]。因此,油棕的種植園應當位于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h以上的地區,這種氣候條件最適宜油棕生長。此外,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的區域也能滿足油棕的生長條件。因此,印度尼西亞的油棕園基本都位于蘇門答臘島以及加里曼丹島。
在油棕生長的環境周圍保留一些地被植物對于該區域土壤的遮蔭以及防止水土流失都十分有利。但是這些植物生長也需要養分,這就無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與油棕產生資源競爭,因此在油棕的生長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對一些沒有經濟價值或經濟價值低下的植物進行拔除,降低油棕生長過程中不必要的資源損耗。雜草可以分為3個等級,第1個等級的雜草是屬于對生態平衡有利的,因此可以不對其進行處理;第2個等級的雜草則是對生態平衡有利,但需要對其采取一定的措施,將其規模控制在適宜的程度;第3個等級的雜草則是完全無用的雜草,需要定期對其進行完全清除。對于雜草的清除一般以1a1次的頻率為最佳,可采用人工與機械結合的方式。由機械進行大規模拔除或是大規模噴灑除草劑,再由人工對剩余的小規模雜草進行除草劑噴灑或是運用鶴嘴鋤等工具進行拔除。此外,還需要引進特殊的蟲類以及病原體對雜草進行生物防治,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式的結合清除有毒有害或經濟價值低下的雜草。
對于油棕樹而言,除了生長環境和油棕種類會對其產油量產生影響之外,營養元素種類和數量也會對產油量產生影響。因此,在油棕生長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施肥。
從表1可知,油棕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鉀、鎂、鈣等營養元素,因此日常生長中所播撒的化肥應該包含這5種元素,且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搭配。此外,油棕在生長過程中還需要錳、鐵、銅、鉬、硼等微量元素。只有確保油棕在生長過程中吸收足量的營養成分,才能保證油棕樹的正常生長,從而提高其產油量。

表1 油棕植物所需營養元素表
油棕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病害以及蟲害,對油棕的正常生長以及產油量產生影響,因此防治病害以及蟲害工作成為了油棕栽培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油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病害,如維管萎蔫病、苗疫病、靈芝菌莖腐病等,對于印度尼西亞的油棕植物而言,其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為靈芝菌莖腐病。靈芝菌莖腐病也被稱為菌莖腐病,其最嚴重時可以導致植株損失率高達80%。該病是由靈芝屬的真菌感染所致,在天然條件下該屬的真菌會形成大量擔子孢子的子實體,通過接觸油棕的根系對油棕進行感染[5]。一旦油棕感染靈芝菌莖腐病,在2~3a內便會枯死,且該病害無法根治。因此,在印度尼西亞油棕生長過程中,需要加強巡查力度以及加快研制出相關的新型抗生素以降低靈芝菌莖腐病對于油棕的威脅。
對于印度尼西亞油棕而言,生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蟲害,其中主要蟲害有老鼠等脊椎類害蟲以及白蟻、螞蟻、蝸牛等無脊椎害蟲等。
3.2.1 脊椎類動物對油棕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老鼠是油棕種植中最嚴重和最頑強的有害生物之一,若不加以防治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如,老鼠在油棕樹尚處于苗圃狀態時咀嚼幼苗的莖、芽組織等,使油棕樹無法正常生長,待油棕樹成長之后,老鼠也會啃食已長成和未長成的油棕樹果實,而且當油棕樹到成熟期后,老鼠還會將油棕樹上掉落的油棕果偷偷搬回自己的巢穴之中。這些都會對油棕樹的經濟價值產生嚴重影響。為此,相關人員可以引入抓捕各種鼠類的生物,如貓頭鷹等,也可以借助特殊的蜂類傳播影響鼠類正常繁殖的因子,從生物防治方面控制鼠害。此外,還有各種豪豬、松鼠等脊椎類害蟲,這些動物會為了生存而以油棕的樹葉或果實為食,對油棕造成一定影響。對于這種蟲害,相關人員可以定期巡邏以降低其對于油棕的損害。
3.2.2 無脊椎類動物對油棕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油棕所遭受的無脊椎害蟲主要是白蟻以及二牛犀甲等。白蟻對油棕的危害主要是對小型的油棕產生危害。在印度尼西亞,白蟻主要會對在泥煤土壤上種植的棕櫚樹產生危害,無論是什么種類什么樹齡的棕櫚樹都會遭受損失。有些白蟻會攻擊幼小棕櫚樹的根、莖、葉子;在年幼棕櫚樹上,有些白蟻鉆進莖里和葉腋里,最終到達分生組織;也能從葉尖向下攻擊,這種破壞伴隨著分裂組織的細菌腐敗,最終導致棕櫚樹死亡。二牛犀甲對于油棕的損害最主要是其以油棕樹的樹葉以及果實為食,在印度尼西亞每年因為二牛犀甲吃掉的油棕樹的樹葉以及果實而造成的損失高達2億美元。對于這些無脊椎類動物,相關人員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物理防治是利用智能傳感器以及新生物技術提取誘捕劑來提升誘捕效率,從而對其進行物理滅殺,而對于螞蟻、白蟻這種小型無脊椎動物而言,除了增加物理誘捕的效率之外,還可以引入這些動物的天敵,如特殊的蜂類、鳥類等,實行生物防治,消除其對油棕樹的影響,提升經濟效益。
油棕樹因其欣賞價值而被各國引入種植,后又因為其高產油率而使得其經濟效益激增。印度尼西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世界上油棕樹種植面積最大、棕櫚油產量最高的國家,也因油棕的高經濟性使得油棕產業成為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支柱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從油棕植物的選種環節、栽種環境以及生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病蟲害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油棕樹果實以及棕櫚油的單位產量,以此來提升油棕行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