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光曹繼權李媛賀東方韓麗麗賀東峰
(1.河北天和種業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35;2.河北省種子總站,河北 石家莊 050035)
河北省玉米的主產區在冀中南,以夏玉米種植為主,生產上存在諸多問題。玉米產量徘徊不前,長期以來單產徘徊不前,主栽品種“鄭單958”等老品種推廣10a多仍無品種替代;品種的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不強,病害主要是青枯病和粗縮病[1];目前現有推廣品種的耐密性差,適宜5000株以上種植的品種極少;田間管理粗放,良種良法不配套。鑒于此,培育在高產、優質和耐密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玉米品種是大幅度提高河北省玉米產量的內在動力[2]。近10a來,玉米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對我國糧食總產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要想增加玉米總產只能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優化栽培管理這一條路[3]。“乾玉187”(DY187)玉米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對于保障河北省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都有著重要意義。
D585×D138。
母本D585是2007年以“鄭58”雜株,擇優連續自交7代選育而成;父本D138以(“昌7-2”ד美二環”)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
常規系譜法。
母本D585:2007年夏在高邑發現的“鄭58”雜株,擇優自交7代,于2010年冬在海南加代選優株成系。
父本D138:2006年夏在高邑,以“昌7-2”為母本,以早期不知名的美國雜交種二環系為父本做雜交種二環選系,并于第2年以“昌7-2”為母本回交,擇優自交6代,于2011年夏在高邑加代選優株成系。
2011年冬,在海南以D585為母本,D138為父本定向測配,2013年、2014年連續2a進行多點試驗鑒定,選育出玉米新品種雜交種“乾玉187”。

圖1 乾玉187選育系譜圖
2.1.1 母本D585
幼苗葉鞘紫色,株型緊湊,夏播生育期100d,株高140cm,穗位50cm。雄穗分支數4~7個,葉色濃綠,花藥淡紫色,花絲雜色。果穗筒形,穗長19cm,穗粗4.5cm,穗行數12~14行,穗軸白色。粒型半馬齒,籽粒黃色。
2.1.2 父本D138
幼苗葉鞘紫色,株型緊湊,夏播生育期96d,株高170cm,穗位80cm。雄穗分支數6~9個,葉色淡綠,花藥黃色,花絲淡紫色。果穗筒形,穗長12cm,穗粗4.3cm,穗行數14~16行,穗軸白色。粒型半硬粒,籽粒黃色顯淡紅。
2.1.3 新品種“乾玉187”
該品種幼苗長勢強,葉片綠色,第1葉鞘紫色,第1葉頂端匙型。成株株型緊湊,株高245cm左右,穗位95cm左右,夏播生育期102d左右。雄穗分支6~11個,葉色綠色,花藥黃色,花絲青色,果穗筒形,穗長18cm,穗行數14~16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粒型半馬齒偏硬質。
2016年,委托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對“乾玉187”的粗蛋白質、粗脂肪、粗淀粉以及賴氨酸等含量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該品種粗蛋白質為9.23%,粗脂肪為4.34%,粗淀粉為73.54%,賴氨酸0.20%(均以干基計)。
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乾玉187”中抗彎孢葉斑病、莖腐病、穗腐病、小斑病,感瘤黑粉病,具體抗病性見表1。

表1 “乾玉187”抗病性
由表2可知,無論是區域試驗還是生產試驗,“乾玉187”的倒伏率和倒折率均小于“鄭單958”,說明該品種在田間具有較強的抗倒伏和抗倒折性。

表2 “乾玉187”倒伏和倒折率
2015年區域試驗,共布設11個試驗點。由表3可知,與“鄭單958”相比,“乾玉187”產量表現優異,各個試驗點的產量均高于“鄭單958”,增產率為0.79%~14.22%。“乾玉187”平均產量為11268.82kg·hm-2,“鄭單958”平均產量為10572.41kg·hm-2,“乾玉187”比“鄭單958”的產量增加6.59%。

表3 2015年區試試驗產量表現
2016年區域試驗,共布設8個試驗點。由表4可知,與“鄭單958”相比,“乾玉187”產量表現相對較好,除國欣和眾信2個試驗點產量低于“鄭單958”外,其它試驗點的產量均高于“鄭單958”。“乾玉187”與“鄭單958”平均產量分別為10814.49kg·hm-2和10251.7kg·hm-2,與“鄭單958”相比,“乾玉187”產量增加5.49%。

表4 2016年區試試驗產量表現
2a區域試驗結果表明,與“鄭單958”相比,“乾玉187”產量高且穩定。
2016年生產試驗,共布設13個試驗點。由表5可知,僅大曹縣和威縣“乾玉187”產量低于“鄭單958”,其余試驗點產量均高于“鄭單958”。“乾玉187”與“鄭單958”的平均產量分別為9740.81kg·hm-2和9336.8kg·hm-2,與“鄭單958”相比,“乾玉187”平均產量增加了4.60%。

表5 “乾玉187”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適宜的季節播種對玉米的生長及品質至關重要,不同的品種播種時期有所不同。“乾玉187”春季氣溫穩定在12℃以上為其適播期,一般2—4月均能播種,春季露地播種過早,前期會遇到倒春寒,影響出苗;秋播一般在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為宜,秋播過晚,后期遇到寒冷天氣,會影響灌漿成熟。一般在雨季4月和9月均可播種。
“乾玉187”適宜種植密度為4.95萬~5.70萬株·hm-2。采用單行單株種植,行距70cm,或采用寬窄行單株種植,寬行距80cm,窄行距40cm。
播種前精細整地,要求達到土塊細碎,地塊平整,防止低洼積水,播種前施足底肥,施復合肥225~300kg·hm-2,采用條施或穴施均可。
玉米出苗至2葉1心時,及時查苗補苗,缺苗較少時,可采用帶土移栽或留雙苗。4~5葉時進行間苗、定苗,間苗時去弱留壯,保留長勢一致的壯苗。定苗時結合中耕小培土并施苗肥,苗肥施尿素75~90kg·hm-2,復合肥195~225kg·hm-2。在抽雄前10d或第10片葉全展開時結合培土重施攻苞肥,復合肥375~450kg·hm-2、鉀肥120~150kg·hm-2。玉米抽雄前后10d是需水臨界期,對水分反應最敏感,如果遇到干旱,會造成嚴重減產,需注意及時灌水抗旱保豐收。在玉米生長后期,應該注意加強水肥管理,以防玉米葉片出現早衰現象,提高光合作用,增加產量與品質[4]。
在玉米整個生長期中,定期做好田間病蟲害調查,及時準確噴藥防治。玉米田間雜草的生長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滋生病蟲害,進而影響到玉米的產量與品質。清除雜草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去除雜草最省時省工的方法是化學除草,其可以在苗期封閉除草或苗后莖葉處理。70%乙·莠·滴丁酯懸浮劑[7]和35%煙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5]可作為玉米苗期和苗后除草劑。
播種前種子應包衣處理,以防治地下害蟲;干旱及時澆水,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葉斑病、彎孢葉斑病、粗縮病、瘤黑粉病、禾谷鐮孢莖腐病和穗腐病等,在玉米生長周期中,應該注意防治這些病害,葉斑病可噴施多菌靈、代森錳鋅、托布津等進行防治。
玉米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當果穗苞葉變黃干枯、80%以上子粒變硬、乳線消失時,子粒最飽滿,為玉米完熟期,此時正是收獲的最佳時期。收獲后,應及時晾干、脫粒。
近幾年,“乾玉187”已經在市場上非常暢銷,深受廣大種植戶喜愛,是值得農戶信賴的品種之一,配合種子管理總站、執法大隊等管理部門,積極在各地區建立核心展示田,能及時給廣大種植者購買玉米種時提供可靠參考,減少農戶購買種子的盲目性,避免農戶遭受損失。
通過對近幾年市場行情進行分析發現,“乾玉187”類型的大穗、高抗廣適型玉米得到河北省廣大農戶的認可。為此,河北天和種業有限公司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針對市場需求,從中篩選出能適應河北省種植的優良品種,為廣大種植者帶來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