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祥
(務川自治縣種植業發展中心,貴州 遵義 564300)
為全面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快我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普及,切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到田,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水平,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施用配方肥到田為目標,以增強農民科學施肥意識、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核心,以更好的服務糧油高產創建,摸清我縣N、P、K不同施肥量下玉米最佳施肥量與最佳產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為我縣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學依據,根據《2008年務川自治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和縣農業局的統一安排,承擔了本玉米“3414”試驗課題,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1.1 供試土壤
試驗地選擇在我縣大坪鎮大坪村肖家蓋組申兵農戶的承包地內,面積1.4畝,試驗地光照充足,地勢平坦、整齊、均勻、肥力差異較小,土壤肥力等級為中等肥力,田塊具有代表性,土壤為黃砂泥土,地理位置在N:28°34′506″,E:107°55′807″,海拔652米。
1.1.2 供試品種
田間試驗品種為我縣主栽品種遵玉3號 (裕農種子公司提供。)
1.1.3 供試肥料
N肥為尿素(含N46%),P肥為普鈣(含五氧化二磷16%),K肥為氯化鉀(含氧化二鉀60%)。
試驗前多點采集土壤樣品,整地,試驗地小區劃分,設置保護行。試驗設14個處理,兩次重復(旋轉排列),共28個小區,區組內土壤、地形等條件相對一致,小區(長3.4米,寬6.5米)面積22平方米。處理1為空白對照,處理2為無氮區,處理4為無磷區,處理8為無鉀區,各處理肥料用量見表1。
試驗采用育苗移栽方式進行。移栽時的苗高、分蘗數、葉數和長勢等基本一致。試驗按要求于3月24日播種,4月7日移栽。移栽密度為行距2.5尺(83.3 cm),每小區4行,窩距0.8尺(26.7cm),每行24窩,單株移栽,即每小區96株。折3049株/畝,施肥嚴格按設計方案稱量進行。即:尿素30%作基肥,30%作苗肥,25%作小喇叭口期肥施用,15%大喇叭口期肥施用。普鈣全部作基肥,移栽時一次性施用。氯化鉀60%作基肥,40%小喇叭口期肥施用。即:基肥于4月7日移栽時施下,苗肥于4月26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施用,小喇叭口期肥于5用26日結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施用,大喇叭口期肥于6月6日結合第三次中耕除草并培土施用,同時用辛硫磷消毒土防治玉米螟,施肥方法全部實行窩施。
試驗地玉米成熟后于8月22日進行收獲,收獲前對各小區分別進行理論測產,以梅花形布點采集五穴玉米整株作考種,調查小區內缺窩數變異株等。收獲時分小區單打單收,分小區稱量計產。

表2 玉米經濟性狀調查表
通過對不同施肥處理玉米生長發育各個因子的觀察記載,得出處理5、處理11、處理13在各生育期株高、穗位、莖粗、長勢和千粒重等的生長性狀表現交好,從表2可以看出,施肥處理的經濟性狀均好于無肥處理(空白對照),在施肥處理中,以少施磷肥的5處理的理論產量最高,產量達785.7kg/666.7m2,其次為平衡施肥的6處理,理論產量為780.5kg/666.7m2,以增施磷肥的7處理為第三,產量為777.9kg/666.7m2,可見,在本試驗中磷肥在平衡施肥的條件下,不施磷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不是主要因素,說明本試驗地塊不缺磷肥。在缺素的各處理中,本地塊不施用磷對千粒重的影響不大,而缺氮和鉀則有下降的趨勢;從試驗結果可以得出,本試驗中缺氮肥的處理產量降低很多,理論產量每畝425.0kg,比空白對照處理的產量406.9kg/666.7m2只增產18.1kg/666.7m2,說明本試驗地比較缺乏氮肥,同時株高、穗位高在缺素的情況下都有下降的趨勢。不施用鉀肥的處理理論產量達到758.6kg/666.7m2,可見,在本試驗地塊中表明,在玉米生產上,鉀肥和磷肥不利于多施用,施用太多不僅浪費成本,同時污染生態環境,必須合理平衡施用化肥,根據地塊實際情況進行配方施用,生產上必須注意合理配合施用N:P2O5:K2O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民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從表4可以看出,各處理產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6〉7〉4〉13〉11〉9〉5〉12=14〉10〉3〉8〉2〉1。以施N、P、K肥并重的6處理產量最高,單產703.5kg/畝,居第一位,其次是增施磷肥的7處理單產674.9kg/畝,居第二位,第三是不施磷肥的4處理,單產均為670.2kg/畝;少施氮肥和鉀肥的13處理,居第四位,單產均為668.6kg/畝;第五是增施氮肥的11處理,單產均為662.2kg/畝;以不施氮肥的2處理和無肥的1處理列倒數第二和第一,產量分別為 368.4kg/畝和316.0kg/畝。可見,在本試驗中,不施用氮肥的情況下,玉米的產量是急劇下降的,氮肥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在以后的生產中注意合理施用氮肥有利于玉米產量的增加。以平衡施用N:P:K肥的6處理產量最高,在增磷和少磷的情況下,產量影響不大,因此,在生產中注意合理施用磷鉀肥,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玉米品質。在平衡施用N:P:K的情況下,玉米對磷的反應不敏感。

表4 玉米產量分析表

6 20.1 24.2 44.3 22.15 703.5 387.5 3049 1 7 20.6 21.9 42.5 21.25 674.9 358.9 3049 2 8 22.1 14.1 36.2 18.10 574.9 258.9 3049 11 9 20.9 20.1 41.0 20.50 651.1 335.1 3049 6 10 18.3 20.0 38.3 19.15 608.2 292.2 3049 9 11 22.5 19.2 41.7 20.85 662.2 346.2 3049 5 12 22.7 16.0 38.7 19.35 614.6 298.6 3049 8 13 19.4 22.7 42.1 21.05 668.6 352.6 3049 4 14 17.5 21.2 38.7 19.35 614.6 298.6 3049 8

表5 經濟效益比較表
從表5可以看出,13處理純收入最高,達880.95元/畝,比空白處理434元/畝要增收446.95元/畝,其次是6處理,為 879.90元/畝,比空白處理434元/畝要增收445.9元/畝;總投入最高是11處理,達205.95元/畝,凈收入居中,為787.35元/畝,除了無肥區之外,投入最低的是2處理,為114.75元/畝,凈收入也最低,只有437.85元/畝。通過本試驗得出:經濟效益最好的是13處理,其次是6處理,合理施用化肥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減少環境污染。
本試驗表明,在同一類土壤中,平衡施用N、P2O5、K2O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產量,田間長勢表現和籽粒表現也最好。此外,本試驗地中隨著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玉米的產量在一定范圍內增加;P2O5、K2O肥的增、減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都不是很大,氮肥在玉米全生育期具有重要的作用,施氮量為多少時高產高效?試驗結果表明,施N量7kg是該試驗地玉米增產增收的最佳方案。因此,按一定的比例平衡配方施用N、P2O5、K2O肥才能達到玉米高產、優質、低耗的目的,增加農民收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玉米品質。目前,生產中農民盲目的大量施用化肥,不但影響了經濟效益,還對農業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農民是玉米生產的直接管理者,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科學合理施肥等相關技術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術,可以更好地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從而提高糧食產量,實現高產增收的目標。
根據本試驗結果,在生產管理相同的條件下,本試驗地玉米平衡施肥的最佳配比從產量看,以尿素為30.4 kg/畝、普鈣為56.3 kg/畝、氯化鉀為23.3 kg/畝。折合純量為N:P2O5:K2O為14:9:14為最高,即處理6;從純收入看,以尿素為15.2 kg/畝、普鈣為56.3 kg/畝、氯化鉀為11.7 kg/畝。折合純量為N:P2O5:K2O為7:9:7為最好。因此,本試驗地的最佳高產高效方案N:P2O5:K2O的配方施肥是7:9:7,此配方是否適合其它區域地塊的玉米配方施肥,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