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儀式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和實踐形式,能較好呈現廉潔教育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教育情境,強化學生的認知、升華學生的情感,從而實現廉潔教育的踐行效果。文章從儀式的涵義出發,通過討論儀式與廉潔教育的關系,探討儀式教育在大學生廉潔教育中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儀式;大學生;廉潔教育
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他們的廉潔意識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把穩“金錢、權力關”,關系到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風氣形成。因此,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前高校廉潔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教育形式以老師講授的課堂灌輸教育方式為主,教育形式的單一以及教育的不連貫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提示在大學生廉潔教育過程中必須改進教育方式,使廉潔意識“入腦入心”。儀式本身具有的特點能夠成為廉潔教育的載體,通過搜索知網,發現目前關于將儀式教育引入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研究還很少,所以對“儀式視域下大學生廉潔教育”進行探討還是很有理論和現實意識的。
一、儀式的涵義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禮儀文化無處不在,各種“儀式”滲透到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結構產生重要的影響。
關于儀式的涵義,從不同的學科視角有著不同的定義,從社會學角度看,儀式是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具有象征性、周期性、文化傳承性的活動,儀式活動能夠強化成員對社會集體的認同感,從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作用。從文化學角度看,儀式通過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傳達文化價值,人們通過參加儀式活動可以產生對傳統文化和當代主流文化的認同,形成集體記憶。從教育學角度看,儀式與儀式教育相通,是指教育者通過精心設計,以儀式活動為載體,創設教育情境,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一種教育方式。
本文探討的儀式主要是指教育學角度定義下的儀式教育,儀式作為教育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一定的形式與內容,傳達了一定的情感、價值和目標,通過開展儀式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獲得的相應的道德情緒和道德認知,從而進行實踐。
二、儀式與廉潔教育具有內在耦合性
(一)儀式教育的特點
情境性。儀式教育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場景、道具,通過營造獨特的情境,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場景布置、活動開展不是雜亂無章的,代表了教育者所想傳達的價值理念,當受教育者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便會受到影響、熏陶。正如彭兆榮所說“儀式中存在一只‘看不見的手,具有神奇的作用。儀式最重要的并不是表面上的語言信息交流,而在于創造一種情境。”1正是由于儀式情境性的特征,儀式能夠成為教育的有力載體,將教育內容寓于儀式的情境之中。
內隱性。儀式教育的內隱性與情境性相通,是指通過創設情境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儀式天然具有表演的性質與特征:與神圣和祭祀相屬;儀式的戲劇性增加了‘神秘的話語權力的產生與展現,‘真實隱在了背后。”2當參與者在營造的儀式教育情境中,身臨其境、感受相同的情境氛圍,產生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行為標準和價值觀念。
長期性、周期性。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具有長期性的特征。當儀式作為教育載體,就必須遵循教育的規律。俗話說“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每一屆的學生不一樣,教育對象在變,教育活動就需要重復、周期地進行,作為載體的儀式同時也就具有了周期性的特征。
統一性。儀式的統一性主要是指儀式兼具形式與內容。一方面,儀式被引入教育以載體的形式存在,承載著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的發揮著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儀式活動的策劃過程中,教育者會有針對性地選取特定的元素或工具,儀式舉行的日期選擇也會有相應的考慮等等,儀式本身就具有了教育內容的意義。
(二)儀式在大學生廉潔教育中的契合性
大學生廉潔教育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主要任務在于培育他們廉潔自律的思想觀念,著力點在于強化其廉潔修身的意識。儀式活動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教化功能,因其自身具有的特點,自古以來就被作為載體用在教育活動中。將儀式納入大學生廉潔教育,能讓學生在參與儀式活動中受到熏陶,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效果。
儀式能夠呈現廉潔教育的內容。廉潔教育內容的展現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如果載體缺乏受眾對價值觀念的親身感受和主觀了解,內容也只能趨于形式、片面化。儀式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呈現廉潔教育內容,讓大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價值內涵,有效填補了他們對抽象概念認知上和情感上的空白。另一方面,儀式能夠創設廉潔教育的情境。當大學生置身于生動、形象的具體情境中時,可以更好的獲得感性認識并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為大學生廉潔行為的轉化奠定思想基礎。
三、儀式在大學生廉潔教育中的實施路徑
(一)整合現有儀式資源
整合校園常規儀式資源。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幾乎是每所高校在特定時間節點都要安排的重要活動。開學典禮是學生進入高校的第一課,是對學生轉換新的身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機會;畢業典禮是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上的最后一課,標志著大學生活的結束,指導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中融入廉潔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轉換角色、迎接新的生活起點上受到思想層面的洗禮,特別是引導畢業生扣上“人生的第一顆扣子”。軍事訓練以嚴格的標準對大一新生進行軍事化的訓練和管理,可以鍛煉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學生在軍訓中獲得的艱苦奮斗、遵守紀律、堅毅頑強的品格可以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幫助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更好地抵御腐朽思想、樹立廉潔意識。
升旗儀式是弘揚愛國主義的重要手段,固定日期以及重要節日開展升旗儀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堅定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終身的信念、自覺抵制腐敗思想和行為。入黨宣誓是入黨的必備儀式,即將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同學在宣誓過程中,可以真切體驗到入黨的嚴肅性、莊重性,認識到作為中共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起好模范帶頭作用。黨員同學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通過入黨宣誓抓好這部分同學的思想教育,對黨風廉政具有深遠意義。
除了常規儀式活動外,各高校還應根據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將大學生廉潔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利用黨團日、班會活動組織大學生就一些典型的廉潔案例進行學習、討論?就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一些不正之風開展討論?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開展以弘揚廉潔內容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等,營造廉潔教育的良好氛圍,讓廉潔教育內容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充分利用校外儀式教育資源,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大學生實地參觀歷史紀念館、博物館、紅色遺址等場所,可以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傳承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組織學生開展烈士掃墓儀式活動,使他們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感受烈士為國家英勇奮戰的愛國精神,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堅定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初心使命,自覺屏蔽腐敗誘惑。除了正面教育場所,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監獄,開展直接的警示教育,警示大學生筑牢思想防線。
(二)發掘新儀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不斷涌現,作為教育載體的儀式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發掘新形式。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內容,這不僅體現了憲法的權威,更激勵和教育國家公職人員忠于憲法、忠于人民。高校學生干部是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中堅力量,這部分同學的作風如何直接影響到整個學生群體,甚至對社會風氣形成具有長遠影響。發掘高校學生干部廉潔教育儀式,可以仿照國家公職人員就職宣誓儀式,每次換屆后專門組織新任學生干部面向全體同學進行宣誓儀式。在隆重嚴肅的氛圍下鄭重承諾,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干部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知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的道理。
創新黨史教育方式,使大學生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提高政治覺悟,更加堅定自覺地為黨的事業而奮斗。在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經典紅色歌曲,將紅色音樂與黨史教育有機融合,避免了課堂單一的理論灌輸,形式新穎,更能激起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以藝術的形式再現黨的奮斗歷程,“以史串歌、以歌敘史”,讓同學們在歌聲中學黨史、悟初心。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可發掘的儀式教育形式還有很多,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因時因地發掘出可操作的廉潔教育儀式。在設計儀式活動過程中,應避免儀式教育形式化、過場化,多開展日常化、生活化,學生喜聞樂見的儀式活動,讓廉潔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夏云強.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3]吳成國,江成.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主體意識的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
[4]肖凌云.新形勢下深入推進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經驗與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5]解艷波,孫立軍.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意識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
[6]倪洪章.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張玉蓮,1989年10月,女,漢族,四川資陽,碩士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樂山師范學院,講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基金項目:樂山市廉政研究中心2020年度課題“儀式視域下大學生廉潔教育研究”,課題編號:LSLZ(2020)15。
(樂山師范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