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敏



進入21世紀的20年來,國內外柑橘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柑橘面積、產量大幅度增加,2019年全球的柑橘面積、產量分別達到 1392萬公頃和1.95億噸。世界生產柑橘的150個國家(地區)柑橘面積、產量有增有減,增加最快、最多的數中國;衰落最嚴重的是日本、美國。日本從20世紀末,柑橘年產400萬噸以上降至目前的年產70萬噸左右,美國從2000萬噸下降到1000萬噸。近20年來柑橘面積、產量變化的總趨勢:發展中國家(地區)增加,發達國家(地區)減少。以下就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柑橘產業的十大變化談點淺見。
1 柑橘面積產量的變化
2019年我國柑橘面積和產量分別為261.70萬公頃和4 584.54萬噸,與1999年的128.28萬公頃和1 078.70萬噸相比分別凈增133.42萬公頃和3 505.84萬噸,每年平均分別增加13.34萬公頃和350.58萬噸,均創世界之最。2019年,全國柑橘的平均畝產也從1999年的560.60千克增加到1 167.89千克,凈增607.29千克,翻了一番以上。
2 柑橘種植品種的變化
我國柑橘優新品種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經農業(農村)部和各省區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和認定的超過200個。
我國柑橘資源豐富,品種應有盡有,不僅有世界栽培的甜橙、寬皮柑橘、葡萄柚和柚、檸檬和來檬等四大類,還有頗具特色皮和肉皆可食的金柑。就栽培品種而言,以生產寬皮柑橘類為主,其次是柚類、甜橙類、檸檬和來檬類以及金柑。
20世紀末以前,我國栽培的主要品種是寬皮柑橘類的溫州蜜柑、椪柑、蕉柑、南豐蜜橘、本地早和紅橘等,雜柑類中的天草、清見、不知火、默科特等;甜橙類中,普通甜橙的錦橙、暗柳橙、伏令夏橙、奧林達夏橙,臍橙的紐荷爾臍橙、羅伯遜臍橙,血橙的塔羅科血橙、紅玉血橙等;柚類的沙田柚、琯溪蜜柚、玉環柚、墊江柚、梁平柚等;檸檬類的尤力克檸檬。
進入21世紀以來,優新品種快速發展,主要有寬皮柑橘類特早熟溫州蜜柑的日南一號、大浦等,橘類的砂糖橘、金秋沙糖橘、本地早優系、南豐蜜橘優系,雜柑類的不知火、春見、少核默科特、甘平、愛媛、大雅柑等。甜橙類普通甜橙的447錦橙、渝津橙、早金甜橙、特洛維塔甜橙、德爾塔夏橙;臍橙的紐荷爾臍橙、紅肉臍橙、奉節臍橙,以及晚熟的倫晚(棱晚)臍橙、鮑威爾臍橙和奉晚(奉節晚臍橙)等;血橙的塔羅科血橙新系等;柚類的紅肉琯溪蜜柚、三紅蜜柚等。
值得強調的是我國柑橘晚熟品種的發展,如甜橙類的倫晚臍橙、塔羅科血橙及其新系,雜柑類的不知火、沃柑等品種,不僅保障了市場的周年供應,而且增加了種植者的經濟效益。沃柑果實見圖1、雜柑不知火結果性狀見圖2。
3 柑橘種植區域的變化
隨著柑橘產業迅猛發展,產地會由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轉移,地處東部的浙江,柑橘產業曾久居全國生產柑橘的各省份之首,后被南部的廣東取代,2016年,西部的廣西產量居第一位,浙江在主產柑橘的9個省區市中產量、面積均在末位。
在柑橘產業發展中,實施了柑橘優勢區域發展規劃。不同時期全國和各省區市都有規劃,其中對柑橘產業化成效顯著的當屬農業部編制的《柑橘優勢區發展規劃(2003—2007年)》、《柑橘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就柑橘區域布局規劃而言,全國規劃了長江中上游、贛南—湘南—桂北、浙南—閩西—粵東、鄂西—湘西4個優勢區以及南豐蜜橘、嶺南晚熟寬皮柑橘、云南特早熟柑橘、丹江庫區北緣柑橘和云南、四川檸檬等5個特色基地。柑橘的4個優勢區和5個特色基地的優勢區域規劃實施后,我國柑橘種植區域明顯優化,明顯提高了我國柑橘的產能、質量和綜合競爭力。
4 柑橘經營方式的變化
長期以來,我國柑橘生產以分散的獨戶小農經營為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分散、小面積、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的弊端,難以與集中、聯合、規模經營的大生產相匹配。在國際柑橘大生產、大市場、大競爭的形勢下,近20年來,我國柑橘生產出現了柑橘專業合作社、柑橘大戶、農場主和柑橘公司等經營模式。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因勢利導,出臺政策,給予了大力支持,使經營方式有所變化,有力推動了我國柑橘產業的高質量持續發展。
5 柑橘苗木培育的變化
進入21世紀,柑橘苗木的培育方式由以往的露地培育嫁接苗發展成為較大規模的工廠化培育容器苗。柑橘容器苗是用容器培育的苗。根據目前世界柑橘生產發展的趨勢,容器育苗方式多數用于柑橘無病毒苗的培育。無病毒(或經脫毒)的容器苗稱無病毒柑橘容器苗。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柑橘無病毒容器苗具有育苗期較露地苗短、種植成活率幾乎100%、全年可種植、投產期提前、產量較常規露地嫁接苗高20%~30%,以及能使柑橘樹體的壽命延長等優勢。
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在重慶先行試驗推廣,后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浙江和云南等省、區也大力推廣。無病毒柑橘容器苗的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柑橘產業的發展。柑橘無病毒容器苗培育見圖3。
6 柑橘栽培技術的變化
近20年來我國柑橘的栽培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相繼推出柑橘的省力化栽培技術,肥水一體化施肥技術,機械化耕作、開溝、挖穴技術,延遲果實采收以及提高品質技術等等。如省力化的大枝修剪技術,一般為隔年修剪,幼樹結果未投產前不整形,僅剪除影響植株生長或樹形正常形成的個別枝。果實采收技術,通過改善環境和肥水條件,達到果實晚采增效的目的。
7 柑橘病蟲防治的變化
柑橘病蟲害防治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柑橘生產的成敗,在已知的385種柑橘病害中,我國有150多種,蟲害更多,據資料記載,超過850種。近20年來,在柑橘病蟲害的防治中加大了綜合防治的力度,加強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推廣應用,化學防治中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植物源生物農藥得以應用推廣,大大地提高了柑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8 柑橘產后處理的變化
近20年來,我國柑橘產后處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一,由于柑橘晚熟品種的增加和中晚熟品種的延遲采收,改變了以往以采后貯藏為主的做法。其二,柑橘果實產后進行洗滌、分級、包裝的商品化處理發展迅猛,處理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既減少了果品產后的損失,又滿足了各類消費者的需求。
9 柑橘加工產品的變化
我國柑橘罐頭加工一直處于全球生產和貿易的優勢地位,但作為國際主要的柑橘加工品種的橙汁,不但起步晚,而且發展波動而緩慢。目前我國橙汁的國內市場供應仍主要靠進口。不過近20年來在適合加工橙汁的品種選育中,選出了適合加工橙汁的優良品種長葉橙。該品種1975年從普通甜橙中選出,后又從芽變中選出香氣濃郁的長葉香橙, 2014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果實圓球形或短橢圓形,中等大,單果質量124克左右,果面光滑細致,深橙色,果皮薄,難剝離;果肉橙紅色,細嫩化渣,果汁多,香氣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13.6%,酸含量0.6%~0.7%,出汁率56%。進入盛產期畝產3000千克左右,是特別適合加工橙汁的優良品種。
從國外引進適合加工的甜橙早熟品種早金和中熟品種特洛維他。早金、特洛維他平均畝產2500~4000千克,以每1000千克收購價800~900元計算收益,果農仍有一定的效益。早金果實比早先從美國引入的哈姆林早熟甜橙大。早金甜橙適應性廣,凡適種甜橙的區域均能種植。結果早,一般種后2~3年即能開花結果,5~6年進入盛產期,盛產期畝產2500~3000千克。特洛維他甜橙可在甜橙適宜區種植,適應性廣,山坡、平地均可種植。結果早,枳砧特洛維他甜橙種后2年即開花結果,卡里佐枳橙砧特洛維他甜橙種后3年結果,種植后6~7年進入盛果期,通常產量為3000~4000千克。圖4特洛維他甜橙(卡里佐枳橙砧)3年生樹結果狀。
10 柑橘銷售方式的變化
近20年來,柑橘果品的銷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傳統的產地、市場銷售發展到網絡銷售、電商銷售、線上線下銷售,不僅緩解了柑橘季節性、局部性的賣難問題,而且增加了生產者的收益,滿足了消費者對名特優柑橘的時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