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壽宏 蘇明 黃建祥 周偉 曾超鋒 蘇文地



海南省火龍果種植面積達10萬畝,主要集中在海南島西南部的東方市、樂東縣、昌江縣。東方市大多數是以單壟單行的聯棟籬笆式種植,目前種植密度為1200~2000株/畝的較多。單壟單行種植又分為單株種植、雙株種植。火龍果是直接扦插或假植生根后移植至田間,目前東方市火龍果產業多數是以百畝及以上規模的種植,極少有像湛江市遂溪縣農戶散種的模式,因此規模化種植需要考慮產量、品質、工人可操作性及成本等多種因素,以達到高效優質的種植目標。結合以上情況,筆者在東方市高坡嶺基地種植園區,對比了單株、雙株的種植模式下的不同整枝方式的優缺點,希望能給當地火龍果規模化種植提供參考和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及材料
從臺灣地區引進品種大紅,自花授粉,紅皮紅肉。2018年11月23日開始定植,2020年12月17日完成數據調查。試驗地點在海南省東方市新龍鎮新村,試驗期間全年平均溫度為23.4 ℃,試驗地面積為6畝,采用直徑50毫米鍍鋅鋼管搭架成排式種植,行距為3米,種植穴距為30厘米,土壤為磚紅壤,全園安裝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試驗地管理一致。
1.2 整枝模式
1.2.1 單株模式一 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生長到鋼管處,調整主干順沿鋼管方向,待伸長至相鄰的植株即可截斷,依照原模式留掛果枝條(圖1)。
1.2.2 單株整枝模式二 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生長超出鋼管15厘米處截斷,待主干老熟后,鋼管上下15厘米的主干留掛果枝條,每一輪留2根(圖2)。
1.2.3 單株整枝模式三 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生長超出鋼管后翻轉至另一側,待主干延伸至離地面30厘米處截斷(圖3)。
1.2.4 雙株整枝模式一 其中一根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生長超出鋼管15厘米處截斷,待主干老熟后,鋼管上下15厘米的主干留掛果枝條,每一輪留2根。另外一根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生長超出鋼管后翻轉至另一側,待主干延伸至離地面30厘米處截斷(圖4)。
1.2.5 雙株整枝模式二 兩根主干沿著竹竿方向生長,一根固定在主干處,另外一根固定在兩個主干之間。生長超出鋼管后翻轉至另一側,待主干延伸至離地面30厘米處截斷。待主干老熟后,鋼管上下15厘米的主干留掛果枝條,每一輪留2根(圖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整枝模式結果
2.1.1 單株整枝模式一 優點是枝條空間分布均勻。缺點及建議是前期枝條調整用工較多,需要調整2輪(圖6)。
2.1.2 單株整枝模式二 優點是前期操作簡單便利。缺點是株距25厘米以上不易操作,枝條空間排布不均。株距20厘米及以下可以用此模式(圖7)。
2.1.3 單株整枝模式三 優點是較其他模式可能提前結果。缺點是前期枝條調整用工較多,需要調整2~3輪;建議株距25厘米以下可采用此模式,并且植株交叉分布,充分利用空間(圖8)。
2.1.4 雙株整枝模式一 優點是前期操作簡單便利,枝條空間分布均勻。缺點是后期枝條調整或修剪用工較多,需交叉分布并且調整(圖9)。
2.1.5 雙株整枝模式二 優點是較其他模式可能提前結果,缺點是前期枝條調整用工較多,需交叉分布并且調整2~3輪(圖10)。
2.2 不同整枝模式產量及品質的對比
由表1可知,在單株種植密度條件下,采取3種不同的整枝模式,火龍果果實折算畝產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無顯著差異,在雙株種植密度條件下,分別采取2種不同的整枝模式,折算畝產量及糖度無顯著差異,但雙株種植的折算畝產量明顯比單株種植的高。
3 小結與討論
從單株種植的三種不同整枝結果來看,無論采取何種整枝方案,最終都可整成豐產樹形。但區別是模式一與模式三調整工序復雜、耗費人工,因此建議采用模式二,以減少用工成本。
從雙株種植的二種不同整枝結果來看,無論采取何種整枝方案,最終都可整成豐產樹形。但區別是模式一調整工序復雜、耗費人工,因此建議采用模式一,以減少用工成本。
從雙株種植與單株種植的結果對比來看,在同時生長12個月后,雙株種植成形的枝條數量明顯比單株種植的枝條數多,因此適量的增加種植密度可提前進入豐產期,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
不同整枝模式產量及品質的對比結果表明,單株種植的不同模式的畝產量和品質無差異,雙株種植的不同模式的產量和品質也無差異,但雙株種植的畝產量和品質均不同程度地比單株種植的高。
綜上所述,雙株種植的整枝模式二效果較好,產量和品質均較有優勢,建議在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