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魁元


近年來,山東新泰蘋果種植產業發展迅速,蘋果種植總面積超5000公頃,年產量近10萬噸,創造經濟產值約10億元,為更好地適應市場供給需求的變化,需要重點加強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提升新泰地區蘋果產業價值,使更多的優質產品能夠進入市場,使種植戶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業產業經濟升級。筆者以山東新泰蘋果產業為例,結合本地蘋果產業發展特點,對蘋果樹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進行探討。
1 生長特點
蘋果樹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產量較高等特點,對外部環境的要求并不苛刻,能夠適應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區種植,氣候條件要求也比較低,最適宜生長在北緯30°~50°。在栽培種植的過程中,如果在水分、溫差、日照均衡適宜的條件下,將能夠有效保證果實的產量和品質[1]。另外,蘋果樹具有較強的抗凍性,即便生長在-40 ℃的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生長和掛果,但在花期及結果期,則需要將生長溫度控制在-2 ℃以上,以保證后期的收益不受影響。要求以中性土壤為主,即pH值在5~8為宜,并保證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以避免長期積水而造成果樹根系死亡。
2 栽植要點
2.1 種植地塊的選擇
新泰地區主要以山地、丘陵及平原等地域為主,全市土地總面積290余萬畝,其中林地面積36.6萬畝,占比為12.63%。為此,在蘋果種植中主要考慮山地種植,滿足對耕地高效利用的要求。在新泰各鄉鎮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以便實施日常管理和銷售運輸,降低管理與運輸成本,并與玉米、大豆等作物進行套種,進一步發揮生態優勢,減少病蟲害和提高經濟價值[2]。
2.2 果樹品種的選擇
山東新泰地區坐落在魯中腹地,泰山東麓,處北緯35°37′~36°07′、東經117°16′~118°,年平均氣溫為13.6 ℃,其中最高氣溫42 ℃,最低氣溫-19.8 ℃,變化幅度較大,在蘋果的選擇上應以兼具抗旱和抗寒的品種為主,目前新泰主要種植的有紅富士、蜜脆、華紅、脫毒煙富3號等品種。另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抗病性、生長周期等因素,確保蘋果種植獲得優質效益。
2.3 大苗繁育
在育苗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保證土壤、溫度、濕度等條件,確保蘋果苗能夠快速成長,苗間距通常保持在0.5~1.0 米,避免成苗后過度的緊密或者疏松,影響繁育的效果。其次是在蘋果苗培育后期,應對苗圃進行適當整形,即形成花芽后移栽矮化大苗,使果樹排列整齊、提早成花結果。最后則是注重對果園土壤的翻整,保持微生物活性,滿足蘋果樹生長的條件。
2.4 栽培密度
一方面要合理選苗,在確定栽培密度后,要對苗木進行挑選,選擇健康粗壯的苗木;另一方面,在栽培過程中要確定合理的密度,如果密度過大將影響光照、營養分配,密度過小將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同時也會增加管理成本和降低產量。事實上,合理的栽培密度是蘋果高產的關鍵,必須根據實際條件進行確定。
2.5 種植方式
目前,新泰蘋果一般果園行距控制在4~6米,株距2.5~4米;丘陵地區行距為5~6米,株距4米。在旱塬地和瘠薄地果園,行、株距可適當縮小0.5米左右。依據蘋果樹生長的環境特點,選擇科學有效的栽培方法,對于朝向的控制上,通常以南北行向種植,以保證不同階段的通風透光要求,使蘋果樹光照均勻。
3 管理要點
3.1 肥料管理
新泰市在蘋果樹水肥管理中,弱樹一般在春季追肥,施用量為10~30千克/畝。追肥時,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提供適量的氮肥和磷肥,保證蘋果樹肥力的均衡。蘋果樹作為經濟型作物,管理效果與經濟效益直接相關。在蘋果的生長過程中,無法單純依賴土壤自身的肥力提供營養,要實現蘋果樹的高產,需要有效保證土壤的營養供給,強化土壤管理技術應用,即松土、除草與施肥等管理措施要到位,防止土壤營養過度消耗而導致果樹減產。
3.2 水分管理
針對新泰地區干旱少雨的特點,果園灌溉主要實施節水灌溉,以滴灌和微噴灌技術為主,沿樹行兩側挖寬20~30厘米、深15~20厘米的排灌溝。在做好種植時灌溉的同時,在發芽與開花的關鍵期,應進行合理灌溉,保持其土壤水分不低于60%,滲水量大于50厘米。一旦缺少應及時灌溉,以保持土壤的濕度。蘋果樹開花前,同樣需要補充少量的水分,滿足果實膨脹期的水分要求,提升蘋果的整體品質。
3.3 樹體管理
為保證果樹有效掛果和成熟,需要對蘋果樹進行矮化處理。通常而言,蘋果樹高產栽培的植株高度應在3~5米,在土壤肥沃的地區,應重點突出矮密栽培技術,以保證獲得更高的產量[3]。在矮密栽培中可以采用剝皮、環割、拿枝等方法,使蘋果樹保持在合理的高度,使其樹形呈紡錘形。對新梢進行揉枝處理,增加開張角度時,小枝用牙簽在基部撐開(圖1),大枝用“E”形開角器撐開,多年生枝拉枝時,可以采取“一鋸二拉三固定”的方法,粗枝可采取三連鋸的方式,間隔3~5厘米,深度為枝粗的1/5~1/8,而后下拉至90°~120°,枝條錯落排列,最后利用麻繩、鐵線等綁成“活口”固定。
3.4 整形修剪
對于規模化蘋果高產栽培而言,整形修剪屬于重要環節,與蘋果的生長和產量息息相關。在蘋果樹修剪后,能夠減少對土壤營養的消耗,同時能夠保證各部位的通風和光照,促進蘋果的生長發育。高紡錘樹形(圖2)是一種高光效、高效益、高產出的新樹形,樹體覆蓋率中等,利于通風透光,短枝量大,樹冠體積中大,不郁閉,果實著色好,整齊度高,所產果實品質優良,是目前最具推廣價值的樹形。其具體的修剪原則為,在母枝的選留中,要求果樹的主枝與側枝均勻分布,間隔距離控制在15~20厘米,而同側間隔則應控制在20~30厘米。母枝的培養應以側生枝為主,若出現缺枝的情況時,可以利用背上枝或者背下枝替代,或者采取刻芽促萌的方式補充。
3.5 合理授粉
在蘋果樹高產栽培要求下,應把握好果樹的授粉技術應用,以增加蘋果產量和提高質量。在自然授粉條件下,面對惡劣極端氣候時,需要借助人工授粉,以保證授粉均勻,使掛果的成功率大幅增加。
3.6 病蟲防治
種植管理期間應高度關注蘋果樹生長狀態,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情況,依據不同的病蟲種類與特點,采取科學的防治方法,避免病蟲害的大范圍暴發,保證蘋果樹生長良好,進而獲得高產穩產和品質優良的果實,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
4 結 語
綜上所述,種植蘋果后,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可大幅提升經濟價值,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滿足和適應市場的需求,應加強對蘋果高產栽培技術的開發和革新,掌握相關栽培及管理技術要點,切實保證蘋果的產量和品質。
參 考 文 獻
[1]? 穆妮妮,王榮樂,付金元.蘋果樹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89-90.
[2]? 馬洪芳.山東省蘋果優質高產穩產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1):72,79.
[3]? 李世魁.蘋果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0):62.